描寫對故鄉深情的散文欣賞

  故鄉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篇一:故鄉的味道

  家鄉位於峰奇嶺秀的靈應山麓,風光綺麗的洱海源頭,在茈碧湖與海西海之間,舒展開他平坦的身軀。滇藏公路貫穿壩子南北。連線著州府下關、省會昆明,向西北直達麗江、香格里拉、西藏。這裡是各種民族文化的交匯地,積澱了太多的歷史滄桑。

  談到家鄉,就不由得想到了毛驢湯鍋,想到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滋味。

  家鄉有一句著名的歇後語:毛驢湯鍋——爛熟。再經長熬長煮後,肉中豐富的營養全集中到湯中來,加上各樣佐料,就成美味可口的毛驢湯鍋,引得很多食客慕名而來。

  毛驢湯鍋是家鄉有名的一道風味菜。毛驢湯鍋味美上乘,營養豐富。有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

  驢肉味甘、性涼入心,毛驢肉不似牛、羊肉燥熱。內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毛驢湯鍋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具有壯腰腎、安心氣、舒筋血、祛風溼等多種功能。特別是對婦女產後面頰“蝴蝶斑”去除更有著特殊的療效。因此,“毛驢湯鍋”被明代四川狀元楊慎選入了《南詔野史》中,被贊之為“洱海花”的上等名菜佳餚。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是家鄉一年一度的“桃花會”,許多人都要在這段時間到會場上吃那一碗滾熱的毛驢肉。據說,這種小吃起源於當年大敗蒙舍,施浪詔主宰驢烹之,毛驢湯鍋從此成為千餘年來洱源的一道名菜。

  又有一說,是三營本主***“本主”即本境“福主”,是一個自然村或某一地域的衛護之神。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會期。因三營本主喜歡吃毛驢湯鍋,所以本主會上到處是賣毛驢湯鍋的食店,而牛街本主則禁宰勞畜,不食毛驢肉。一次,三營本主會期,宴請牛街本主時,給他擺上一碗毛驢肉,牛街本主大怒,擰下三營本主的耳朵,甩到牛街石碑村驛道旁。但毛驢湯鍋一直作為三營地區的風味名菜,流傳了下來。

  毛驢湯鍋,味道獨特,鮮美無比。首先選膘水好、無疾病、年齡適中的本地菜毛驢肉為主要原料,

  切為大塊放入大鐵鍋稍炒後,即加入白酒、花椒以沸水煮至八成熟,然後取出切成“東坡肉”樣的小塊,繼續放原湯鍋微燉煮,再配入草果、茴香、砂仁、姜、蒜、蔥等,即成佐料俱全的毛驢湯鍋。黑白相映,粑爛滑潤,鮮香醇厚,無腥羶味,湯鮮味美,風味獨特。

  遠離家鄉,才知道故鄉的愛或許只是一碗毛驢湯鍋,那醉人的味道,怎一個“爽”字形容。

  篇二:一個人的故鄉

  走了這麼多年,還是回到了這個地方,一個名叫故鄉的地方。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近乎於遺忘的地方,讓多少人魂牽夢縈,也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詞語讓多少人熱淚盈眶。而今,我回來了,滿臉胡茬地就站在她的面前,激動的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更快活地依偎在她的身旁,歡欣地流淚。

  故鄉,請接受我這個流淚的孩子吧!

  一遍一遍地看這看那,一次一次地哽咽欲語,感受久違的溫馨味道,捕尋塵封的如煙往事。輕輕地開啟窗,時光便幸福的流淌。

  故鄉是畫。從來沒有一幅畫能那麼歷久彌新,也從來沒有一幅畫讓心一生牽掛,可故鄉就是,水墨丹青,依稀永駐。記得在小學的課堂上,老師讓我們畫自己的家鄉。我們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在畫畫本上認真地描摹著自己美麗的家鄉。一座青山,一座小橋,一縷炊煙,一條小河,一棵老樹,還有那盛開的小花,就構成了可愛、美麗的家鄉。那一幅幅畫線條儘管不優美,色彩也不鮮豔,影像也不是很清晰,但在孩子的心靈深處,沒有什麼東西比家鄉更美麗!因為家鄉給了我們太多的童趣、開心和快樂。也儘管那些畫很粗糙很簡單,但那一枝一葉、一草一木都是我們可愛的家鄉。

  家鄉的美質樸、簡單、清新,毫無雕飾。這幅畫永遠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一生享受。

  故鄉是歌。從牙牙學語到如今,我們都沒有停止過歌唱,鄉音未改,鄉情依舊。在記憶的最深處,故鄉永遠是深情的,舒緩的,靜美的,又是歡快的,激昂的。當早春的柳條隨風起舞的時候,白楊樹枝條泛綠的時候,夥伴們吆喝著一個個猴兒似的,竄上了樹,折下了新枝,“扭咪咪”***方言,做柳笛,擰動枝條嫩皮,抽出滑嫩的木質部分,把剩下管狀的樹皮筒兩端剪齊整,一端摳掉綠皮,成扁平狀含在口中吹,即可。***吹,鄉村一下子到處響起了一支支小喇叭、小嗩吶的清脆鳴聲,整個村落洋溢著快樂濃濃的童趣。那些大一點的孩子,隨便捏一片樹葉,貼上嘴脣就能吹出一曲童謠,惹得小不點們圍著咂舌羨慕。

  夕陽下的故鄉,是一曲金色的壯歌,錦綢般的彩霞斑斕著故鄉午後的每一個音符,牛羊草木,斷牆矮屋,棧橋靜溪都是歌。每當這個時候,金色的山谷鞭聲陣陣,羊群簇擁著上了一個又一個梯畔。農人們扛著鋤頭,也離開田間地頭,踏著餘暉,兩兩三三地笑談著回家,可愛的牛兒不緊不慢地默默跟在後面,愜意而溫馨。瘋了一天的夥伴們靜靜地趴在炕頭,屏息凝視著用繩子縛住腳的知了,知了喊了一天也累了;我和幾個夥伴坐在炕櫃旁,兩三個橫笛一遍遍百吹不厭地反覆著老師剛教的新歌,書包和課本滿炕都是。笛聲悠悠,飄滿山鄉,和著溪邊的蛙鳴蟲語,簡單而恬靜、舒心而甜蜜。

  啊,那誘人的柳哨,悠揚的笛聲,醉人的蛙鳴,快樂的小夥伴,都是歌,歌一樣的故鄉,在我流淚的心上歡快流淌。“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在這生長鄉愁的晚上,我一遍遍動情地歌唱。

  故鄉是酒。一晃多年的北漂生活,讓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多了一份堅強和自立。儘管忙碌、機械的日子使我一天天近乎麻木的老去,也儘管都市的天空充滿了過多的無奈和艱辛,但我已忘記了疲憊和累,充實地在人生的激流中挺進。在漂泊的日子裡學會了喝酒,雖喝的不多,卻經常醉,醉在他鄉,而心卻總在故鄉的夢裡,醒來後淚水染溼了漫漫長夜,真是“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從此,我便擁有了很多醉人的日子,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每當清晨的朝陽噴薄於都市東方的時候,我都會登到最高處,遠遠眺望,想想故鄉的早晨是否現在一樣也陽光燦爛?故鄉的集市是否也開始了一天的喧鬧和繁華?望著遠方,在驚喜和悵惘之中我滿眼淚花。走在茫茫的人海,看著來來往往的匆匆腳步,我都會習慣地駐足尋望,看那過往的人群中是否有著鄉人的影子,可否捎來家鄉的訊息?因為我深深的知道,“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然而,我又是多麼的躊躇,又怕“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儘管這般的迷惘,但我還是在熱切的尋望。真是“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思鄉之情怎麼就一個勁地瘋長?

  都市的繁華迷亂了我的眼睛,找不到了自己,可故鄉依在。縱使你在某個城市開心快樂的生活著,但在心靈深處,總有一條無形的東西牽引著你,一頭在故鄉那邊,一頭結固地栓在心底,一扯就痛。特別是久別故鄉的人,也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故鄉這杯酒就愈香醇,故鄉的影像就愈清晰,香醇的不想醒來,清晰的叫人心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就是因為這縱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解不開的鄉情和鄉愁,才讓漂泊的我們得以慰藉,讓流浪的心不再孤寂。

  思念啊,讓所有的旅人和遊子心殤!

  故鄉啊,就讓我一醉方休!

  故鄉是娘。有一個地方人們都稱之為娘,也只有一個地方能叫我淚流滿面,匍匐跪拜,那就是故鄉。生與斯長於斯,貧窮中相依存,苦痛中共患難,哺育我長大,養育我成人,故鄉給予了我一生受用不盡的恩和情,她和娘一樣的親。

  那年那月的那一天,當慈祥的母親佝僂著身子在天矇矇亮之前,為我備好鼓鼓的行囊時,眼含淚水的我知道她已經一夜沒有閤眼,儘管滿眼疲憊,但仍說著一些叮嚀的話,手腳忙個不停,生怕把什麼落下了。真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懵懂的眼睛澀澀的我在那個飄雪的午後,踩著冰渣,踏上了北去的列車,把故鄉和母親丟在了飛雪的風裡。

  故土難離,像拔一顆根。在那個冬末,雖然春已來到,但我和我的靈魂被凍僵了。那一年我都沉寂在冬的望鄉之中。想母親,字字句句都是淚;念故鄉,滴滴點點都是情。每每念,每每暖,又每每傷。故鄉啊娘,你怎麼忍心把我拋在了一條叫思念的船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新月如鉤的夜裡,當我第一次給母親打電話的時候,母親哭了,說,孩子,想家了就回來。暖暖的鄉音,哽咽的言語,抽泣的思念,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距千里兒更愁!我的思念又算得了什麼,怎能讓母親哭泣?母親別哭,我一切都好,會照顧好自己,你也要好好的。

  從那以後,我沒有回家,也沒有打電話,更沒有訴說一絲離愁,只是發簡訊問安,報平安,為的是不要母親哭,讓母親心安。離開故鄉和孃親的我經歷了風雨錘鍊,已經慢慢長大,從一個稚氣的少年長成一棵堅強自立的白楊。想家的時候,就抬頭望望天,看看月,那裡有故鄉和母親的慈愛容顏;想家的時候,就揮汗如雨,努力的工作,把思鄉的淚化作動力,釀成甘甜的慶功酒,燦爛的獎盃,捧給故鄉和孃親。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故鄉啊,孃親!你可知道,縱使皓月再圓,再美,豈能望得夠,望得盡,望得穿?

  故鄉是根。從來就沒有從故鄉的泥土裡拔出來,也從來就沒有蛻盡那熟悉的鄉音鄉情。因為,故鄉是有根的,我們走多遠,根就會延伸多遠。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無論身處何方,故鄉永遠是我精神的家園,心靈的歸宿。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自呱呱墜地,在故鄉的這頭生命便開始了旅程,日暮殘陽,在遙遠的他鄉,生命已開始了枯萎,包括我的精神和身體。可是故鄉啊,你卻緊緊地繫著我們生命的這頭和那頭,就像樹根和樹葉,蔥蘢是因為精神的給予,飄零是感恩的報答,生死不離分。

  不知不覺間,秋深葉黃,日盡山涼,青絲殆盡,枯木成行。輾轉數十年,人生到斜陽,身不行,思念歸故鄉。而今,我且能成行,並已站在故鄉,一個人的故鄉,一個相依為命又相隨的故鄉,聽落葉簌簌,歡淚湯湯。

  和故鄉一樣滄桑的我望著依舊的庭院,依舊的矮牆,依舊的磨盤和石凳,依舊的老屋溫馨時光。所幸的是這些都沒有改變,都那麼恬靜,那麼淡雅,那麼閒適。唯一改變了的就是如同我滿腮胡茬的草束,一簇簇堅強地生長著,幫我陪伴著老屋和那些失去的美好時光。看著草木簇擁的老屋,我才深深地知道,在我離走的日子裡,故鄉竟然和我一樣的孤寂,一樣的思念,一樣的充滿著離愁。感動中,我挽起袖子,將房前屋後的草蔓一一細細拔除,老屋又煥發出了青春,回到了從前的模樣。徒然我又感覺,老屋反而又多像自己的孩子,拎著他進了趟理髮店,而這多年,我又遺棄了多久,以致和我一樣草木蕭蕭?

  我們這兩個孩子,兩個好夥伴,今天起將不會再流浪。

  走了這麼多年,還是要回到這個地方,一個名叫故鄉的地方。因為樹高千尺,終要落葉歸根。縱使不能成行,盈淚的雙眼也會熱切地投向故鄉的方向,一紙燈燭幻化成灰,亦會飄到夢縈的故鄉。而今,我一個人回來了,正如我一個人的離去。繁華的世界,繽紛的歲月畢竟沒有留住我,那些屬於或者不屬於我的城郭。只有故鄉,唯有故鄉才會懂得、釋化我的孤獨和思念,喜悅和憂傷。

  在那開滿野花的山崗,埋葬親人的地方,落滿鳥雀的大樹,依偎著鬱鬱蔥蔥。

  一個人的故鄉,一世的念想。

  篇三:故鄉

  遙遠如夢的故鄉啊、故鄉……寺溝村,很平靜地呆在一方,卻讓人眷念不捨……

  這裡的住戶全姓“畢”,都始於周時畢高公那個遙遠的祖先;這裡有過祠堂,有過許多廟宇,也有過私塾,還有高貴者的墓葬,更有漢時的婁煩古城,這裡曾是天然的避居所,一如廟堂外難覓的《桃花源》。那時那年啊,正值宋末,戰火紛飛中,這裡迎來了三位開拓者,他們帶著家眷和寄望安然生活之願景,開始在這裡休憩,併為這裡醞釀出許多傳說和故事……

  我愛的故鄉,就這樣在風風雨雨裡,走到了今天……她冬時把一切的過往用純淨打包,春暖時又用繽紛色彩打扮這方淨土,讓夏日來臨的家鄉變得無與倫比的美麗,秋天來時,她傾盡母愛催熟作物和瓜果,讓人們在溫暖的屋子裡,烤著爐火過冬,也品味一年來收穫的甘美……

  二十年後,我再回這裡,物是人非,不由想起許多,感觸很多,淚水也止不住地滑落臉頰……這母愛一般的地方啊,到哪裡去尋回你的音容?就只能是每一場夢中,或者是帶著甜美而沉痛的記憶底層了……

  寺溝村,是個什麼樣的所在呢!她就像我生命的背景……她就像我踩著的大地……她就像我頭頂的藍天……她更是母親般的無私大愛……她還是流進我心田裡的那條河……

  早晨,她不因人煙稀少,而遲遲不醒;山泉旁的腳印,野兔和山雞是她剛剛送走的常客。牛兒、馬兒、羊兒、豬兒、驢子和狗兒,在記憶中的村兒上,追趕著晨曦,早早地就去尋找它們的奇趣。

  那村莊背靠的虎峰高聳雲天,在初陽中,透著青春永駐的生氣。紅杉樹守護著他們的林地,秋濃時,便生兒育女,將成千上萬的鬆塔掛滿枝頭。猶記得當年半山腰的幽深古洞,還流傳著一個寶藏之謎,如今,當是野豬們棲息的好居所。

  祖輩們經過的地方,他們口口相傳,總叫人神思不倦……雲石山間風雷聲,車道溝前水草豐。人來人往匆匆客,常歇崖底避風坑……石英山壓著地下的礦產啊!黑色的金子,白色的銀子,紅褐色的鐵,那千年不滅的火山,上面浮現過多少硫磺……山背面的萬年冰洞,總讓人瞎想不絕,也當得起祖祖輩輩的一份自豪!

  老妖溝很神奇,野山味兒真誘人,沙窩窩、油瓶瓶、蜜果果、馬如如、墨魚兒等等樸素唯美的名字,就像仙家的女兒,層出不窮地下凡來找新郎。紅楓林,隨風舞,火紅又熱鬧,那翩翩彩葉似把新郎帶入洞房迎娶了新娘,小日子過得如楓林般紅火。那榛子樹上飽滿的果實,當是天宮送來了最殷實的嫁妝,連鳥雀和小動物都會常來做客。靈狐修仙的傳說啊,恰是最好的詮釋,他們在這人傑地靈之所,得到了天靈地寶後,經過千年苦修,當得是最優秀的男兒,更當得那仙帝的垂愛……

  園林子實在美,灌木叢好像從天際鋪下了溝底,沙棘林的色彩綴滿了山坡,滿園子的果實是鳥兒、鼠兒和蟲兒的糧倉;山丹花兒紅的豔如蝶,雨季的蘑菇嫩又鮮,山草莓兒最難尋,見到了惹人憐,不忍心呀嘗一嘗;山棗林、野桃林,山果樹、杏兒林和山梨樹兒一片片,像那《西遊記》裡的眾樹仙來聚會;

  前對壩,後對壩,父母輩們砌起的河壩子長又長,一直通向了山外面;一條公路啊連著村外村,把這裡的故事和外面的故事一起交融了,傳得八方四鄰全知曉……小河流淌嘩啦啦,燕兒飛走飛回來;山溪水兒清又清,池塘裡面魚兒成雙成對兒;迎著太陽暖洋洋,紅沙地上人家多,對面炊煙入雲天,這裡歌來那邊和,愛情的甜美聲音呀,卻是最入畫最動聽;

  走出長征外,翻過砂岩子,爬到廟坡上,站在大地樑,村村寨寨在忙活,寺溝村是心臟,一眼看四下,五村是一村……寺溝村呀,寺廟多;榆樹坪呀,榆樹遍地長;薛家溝呀,白樺林如雪;前村呀是東邊,水流兒順溝溝,衝得河卵石啊滑溜溜,五顏六色惹人疼;

  楊橋溝裡水流多,此去虎峰必經途,帶上一壺山裡飲,熱汗時分透心涼;大前樹溝花草盛,牛羊全往這處跑,田裡莊稼油油亮,雀鳥壟間藏;鷹灣溝裡尋童趣,魚蝦蜂蝶太奇珍,惹得童子也歡喜,挖個水坑遊啊遊,那時天真真呀真無邪……

  火窯灣氣候好,夏季來臨花真俏,蝶戀花上飛彩蝶,馬鈴花蕊藏黃蜂;石竹花兒紫盈盈,好漢花兒開不敗;飛廉常在路邊立,滿天星呀遍山坡;山茶花兒真心美,蔓菁花呀也不賴……一目難辨百花姿,一語難言家鄉美……山韭菜花舊時識,醜蘭香深鎖記憶中,鳳毛菊兒喜煞人,美鈴子賽過日本妞,山椒花兒若白玉,白蓮花兒似蓮臺,風鈴子還叫天竺鍾,野罌粟好像玫瑰紅,沙糜子形如顆粒兒,香靈花兒最純美,麗蘭花兒還妖嬈,八月蘭花開得盛,什錦白花做陪襯,萎陵菊開秋聲起,山丹紅豔揭蓋頭。

  回眸看一眼那親愛的村莊,河畔兩邊是人家……一邊兒還在山峰的影子裡,一邊兒已經金燦燦。飛鳥高翔藍天上,蟲兒也在林間唱,山上廟宇靜悄悄,山下農忙好時景,一群孩童入學早,誦讀飛過樹梢頭,泉邊來往挑水漢,河邊聚攏洗衣娘,雞聲犬語園子外,細辨又在農家院。

  村外柳樹林,村中白楊樹,園裡多杏兒,院子藏果桃;遠處田裡種著豌豆,莜麥和胡麻,近前地裡種了土豆、瓜果與蔬菜;房舍還是舊時貌,泥石築就好人家,冬來暖呀夏時涼,不分老來不分小,全家都擠熱炕頭,沒有分離與別鄉,這裡一片田園好風光。屋樑借給鴿子住,簷角還有燕坐窩,窗前常回翔麻雀,頭頂多盤旋鷹鷙;院落分主次,向陽居家人,兩邊牛羊馬,雞子窗臺下,犬居大門邊。

  放眼四下裡,神仙鬼怪不見蹤,舊友常客真實多。山狸子和黃鼠狼喜歡農家的雞兒,它們總是神出鬼沒,叫人防不勝防;紅嘴鷹追著屋簷上做窩的鴿子,村前村後的幹仗,山鷹在後面伺機而下,結束了又一場掠奪;地松鼠常拜訪田鼠的窩,後面的長蛇會更有收穫;農家孩子常在樹上掏鳥窩,麻雀啊麻雀,是他們最喜歡得到的小寵物。

  打穀場上土兒黃,一堆堆麥垛子高又壯,那時的秋收節最難忘,一個個的童子,在垛子下躲貓貓;那時的糧食多又多,純純淨淨心不慌,兒時一去哪裡找,一個個過往在小河邊乾涸……

  人生之事難說清,好壞隨人自在心……苦在田間灑,樂在面容上。生於這一方,土地何親切。鳥語花香季,綠葉環身間。成人下地後,小孩擱家中。三餐看日頭,心中有時辰。農忙難得清閒時,中飯時分拉家常。父母言傳口授祖輩時,孩童回味無窮牢記下。那時只知中國大,那時只記家鄉好。那時不知人情冷,那時醉在故鄉中。

  這中午的日頭啊,暖在身暖在心窩裡,暖在不復存在的老街道上,暖在記憶的最深處,又想起夜貓嶺上四下望,好像聽到、看到、夢迴到那些過往的時光……蘆芽山的風,常吹來太子廟的鐘聲;古棧道上,沉澱著古人的匠心獨運;祁連湖的水,也曾倒影晉陽宮的燈火通明;懸空寺裡,坐化了多少才子偉雄。

  懸棺谷中,參天碧樹似與蒼天比高;黃草樑的馬匹,不也是風雲戰陣時的翹楚;情人谷裡冰雪與秀色交織;野豬澗的奇猛異獸,與民間英雄的事蹟永流傳;紅軍石前,妹妹凝望哥哥的去向不肯閤眼;柴王山的碉堡,遠望似那小日本兵的墓穴;龍王廟下,葬身的八路將士英魂永存;白露山上一條河,日盼夜盼抗美援朝兒;新時代啊,你見證吧,城市的建設陣營裡,這裡又送出了多少兒女。

  憶往思今啊!回憶給我們準備了最好的懺悔書……楊家溝林區,留下了多少知青的印記;車車溝礦廠,淘金者走了一批又一批;喜鵲可是最初的原住民,它們的子女,只把這裡當作唯一的樂土。野鴨子“呱呱呱”飛去了公海之畔,黃鸝鳥躲在茂密的草叢中練習歌喉;遼遠而深廣的土地,沉埋了多少古往,醞生了多少動心神韻……走過路過,多年後,我們用今天對比昨天,自然能體悟到自身的對與錯。想想那時代留給我們這代人的記憶,當是藍天和綠地,而我們之後的時代,留給後人的又是什麼?

  我出生的故土啊!你的故事流在我的血液裡,我的生命啊丟不下你,年年想你如在你懷裡,年年夢你常在我心裡……故土情啊,不忘你難忘你,就算這樣傾盡言語讚美你,那也是真心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