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村題壁記文言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文章記敘的是與陶元藻相識的經過,以一首題壁詩作為主線貫穿始終,順事件發展,歷歷述來,曲折委婉。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篁村題壁記》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篁村題壁記》文言文閱讀原文
壬申,餘遊北,見良鄉題壁詩,風格清美,末署“篁村”二字,心欽遲之,不知何許人,和韻墨其後。忽忽十餘稔,兩詩俱忘。
丙戌秋,揚州太守勞公來,誦壁間句琅琅然,曰:“宗發宰大興時,供張良鄉,見店家翁方塓館,篁村原倡與子詩將次就圬。宗發愛之,苦禁之。店翁詭謝曰:‘公命勿圬是也。第少頃制府過,見之,保無嗔否?’宗發竊意制府方公故詩人,盍抄呈之,探其意。制府果喜曰:‘好詩也,勿塓。’今宗發離北路又四年,兩詩之存亡未可知。”予感勞公意,稽首祝延之。不意方公以尊官大府而愛才若是,亟錄所誦存集中,誇於人,道失物復得。然卒不知篁村為何許人。
今乙丑歲矣。八月十一日,飲江寧樑方伯所。客有蕭山陶君者,蒼髮淵雅,傾衿談甚樂,不知即篁村也。次日來,又次日詩來,署名“元藻”,終不知即篁村也。弟子陳古漁闖然入,睇其小印曰:“嚄!陶篁村在此耶!”餘聞之,如結解,如迷釋,如天上物墮,適適然起舞。蓋古漁耳篁村名甚久,而不知餘更先之也。
今夫天下大矣,方聞之士眾矣。邂逅慕思,付諸茫昧,寧料有承顏抗手時耶!旅壁殘墨,剝無萬萬數,而此五十八字偏蒙護持,又寧料知音之外,更有知音耶?相思垂二十年,卒不遇;即遇,復將交臂失,又寧料有旁人來,無心叫呼為指而明之耶?然方公、勞公俱已物故,而我與篁村幸留其身以相見,則又安得不駭且賀,而終之以悲也?
因憶平生過邗江寺壁,愛苕生詩,過金陵書肆,愛東亭詩。二人者均不著名氏,均訪得之,一為蔣君士銓,一為董君潮。未幾均登甲科,入翰林,與餘同史館。而苕生自西江移家來,得朝夕見甚狎。東亭則終不見,且死矣,或未必知餘之拳拳其相思也。友朋文字間,亦有遇與不遇,而況其他遭際哉!此佛家前緣之說,所以餘不能不為之惑也歟!
《篁村題壁記》文言文閱讀題目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少傾制府過 第:等到
B.稽首祝延之 稽首:行跪拜禮
C.寧料有承顏抗手時耶! 顏:臉色
D.然方公、勞公俱已物故 物故:死亡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客有蕭山陶君者 求人可使報秦者
B.則又安得不駭且賀 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C.因憶平生過邗江寺壁 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D.且死矣 且貳於楚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記敘的是與陶元藻相識的經過,以一首題壁詩作為主線貫穿始終,順事件發展,歷歷述來,曲折委婉。
B.袁枚的散文善於將平淡的事寫得出人意表。與篁村見面一段,先已寫兩事作鋪墊,至已會面,卻又幾乎失之交臂,最後才寫見面的歡愉,文章便暢達飽滿,淋漓盡致。
C.文章寫太守勞公、制府方公對題壁詩的珍愛,寫袁枚看見邗江寺壁苕生的詩、金陵書店東亭的詩,繼而尋訪作者並終於同在史館共事,都可見當時士大夫間的風氣。
D.本文詳寫篁村事,以苕生、東亭事牽引比偶,抒發感嘆,表達了袁枚求友如渴的執著及對人生遇合的感慨。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宗發宰大興時,供張良鄉,見店家翁方塓館,篁村原倡與子詩將次就圬。***5分***
***2***蓋古漁耳篁村名甚久,而不知餘更先之也。***3分***
18.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3分***
今人謂後三日為外後日意其俗語耳偶讀唐逸史裴老傳乃有此語裴大曆中人也則此語亦久矣
***陸游《外後日》***
《篁村題壁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14.A***應解釋為“只是”***
15.C***C項一為連詞,因而;一為介詞,因為。A項定語後置的標誌。B項連詞,那麼。D項連詞,而且***
16.C***袁枚與苕生、東亭沒有同在史館共事***
17.***8分***
***1***我在大興做縣宰的時候,在良鄉供設帷帳迎接上官,看見店家老人正在粉刷客館,陶篁村的原詩和你的和詩將依次被塗抹掉。***得分點提示:宰、供張、塓、將次、就圬******5分***
***2***大概陳古漁很久前就聽到過篁村的名聲,卻不知道我聽到的更在他之前。 ***得分點提示:耳、而、先*** ***3分***
18.今人渭後三日為外後日/意其俗語耳/偶讀唐逸史裴老傳/乃有此語/裴/大曆中人也/則此語亦久矣***共3分,錯一處扣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