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輪複習知識點簡結

  地理環境的變化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洋流的分佈規律:

  1.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區中低緯度,形成了以副熱帶海區3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2.在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了以6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3.在南極大陸的周圍,陸地小,海面廣闊。南緯4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西風漂流寒流。

  4.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影響,冬季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5.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島寒流親潮、加利福尼亞寒流、祕魯寒流、東澳大利亞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灣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亞寒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④環球:西風漂流寒流

  二

  水汙染的危害:

  1、人類健康

  水的質量將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由於水是自然環境中化學物質遷移、迴圈的重要介質,人類活動產生的汙染物很大一部分以水溶液的形式排放。所以化學物質容易進入水體,併產生以下危害:

  ①介水傳染病,

  ②急慢性中毒,

  ③致突變、致癌和致畸作用,

  ④球化學性疾病。

  除上述之水體環境汙染對人類的危害,還有重金屬元素汙染也引起人們的重視,重金屬汙染主要是指汞、鎘、鋅、銅、鎳、鈷等對環境的汙染。以汞的毒性為最大,鎘次之,鉛、鉻等也有相當的毒性。

  2、生活飲用水

  中國除了人均淡水資源貧乏之外,水資源的分佈在時間和空間上也很不平衡。中國屬季風氣候,水量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夏季徑流量幾乎佔全年的40%,那時大量的淡水未被利用,通過洪水排入大海,而其餘時間又往往缺水,因持續乾旱而造成河流斷流現象時有發生。從地區上來說,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徑流量約佔全國的81%,而北方廣大地區不足20%。南方人均年徑流量為4,170立方米/年,北方只有938立方米/年,南方為北方的4.5倍。中國目前600多個城市中有300我個城市缺水,日均缺水量達1,600萬立方米,影響產值每年為200億元以上。水資源的短缺,嚴重製約了城市的經濟發展,使得一些城市不得不進行長距離引水,如天津引灤工程、青島引黃濟青工程、北京引密工程、大連碧流河引水工程、長春引鬆工程、西安黑河引水工程、貴陽紅楓湖引水工程、太原萬家寨引黃工程等,耗資巨大。

  3、水生生物

  隨著中國工業迅速發展,未經處理的汙水大多排入江河。近年來,殖業在中國北方迅速發展,有些養魚塘位於城市或鄉鎮近郊或工廠企業附近,有的地方甚至還用汙水養魚。由於使用含汙染毒物,特別是含重金屬和有機物的水養魚,不僅影響以魚類為主的水生生物生長髮育,而且有致癌、致畸、致毒變作用。致使全國漁業水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佔全國淡水天然魚類捕撈總量90%左右的七大江河水系中,超過漁業水質標準的河段總長度為6000公里。上述以魚類為主的水生生物對汙染毒物各有一定的富集、積累能力,並通過食物鏈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受到人們的關注。

  三

  傳統工業區案例-德國魯爾區:

  1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並能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2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煤炭、鋼鐵是基礎,衰落也最明顯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術鍊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的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衝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汙染嚴重。

  3整治措施:

  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數量減少、規模 擴大,新建遷移的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

  ② 調整工業佈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如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爐建到荷蘭綜合整治海邊。

  ③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航運繁忙,運輸的一半是鐵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