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市高三月考的地理試卷和答案

  在高三的複習的階段,學生需要多做一些的試卷,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高考前發現問題並且改正,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廣西的月考的地理試卷,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廣西欽州市高三的月考地理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下圖示意我國及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帶能源自給率的變化情況。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四條曲線代表西部地帶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區可以大量調出能源輸往Ⅳ地帶的是  

  ①東北地區 ②西北地區 ③青藏地區 ④西南地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圖是“我國西電東送基本格局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圖中以火電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關於我國“西電東送”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彌補東部地區電力消費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經濟開發

  C.減輕東部地區的大氣汙染 D.促進沿線地區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

  5.為緩解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當前面臨的能源問題,還應該  

  A.限制生產規模以應對能源短缺 B.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煤炭資源的勘探和開採

  C.大規模進口中東石油資源 D.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讀“我國西氣東輸主幹管線工程示意圖”,回答6~7題。

  6.西氣東輸管道線路的走向所考慮的主要經濟因素是  

  A.地形型別 B.人口分佈 C.城市分佈 D.交通線路

  7.西氣東輸管道經過山西和陝西,其主要目的是  

  A.解決該地區供能不足的矛盾B.該地區天然氣產量大,氣源多

  C.調整該地區產業結構 D.改善該地區城市大氣質量

  讀下圖,完成8~9題。

  8.圖示輸送線路依次經過的地形區是  

  A.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B.巫山—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C.長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巫山

  9.建設該輸送線路的原因是  

  ①西部地區能源相對充足  ②東部地區能源相對充足 ③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④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圖為中國電力流向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

  10.下列關於我國電力流入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位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B.都是我國能源資源缺乏地區

  C.都屬於我國能源的跨區域調配 D.都是工業發達、對電能需求量大的地區

  11.下列對電力流入地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①緩解了流入地能源長期緊張的局面 ②有助於改善當地大城市的環境質量 ③調整了流入地能源消費結構 ④解決沿線廣大地區人口的就業問題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特高壓輸電技術是指交流1 000千伏、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輸電技術。下圖為目前我國已建和正在建設中的特高壓輸電線路。讀圖,完成12~13題。

  12.特高壓輸電工程屬於  

  A.西電東送  B.北煤南運C.能源的跨地區調配 D.西氣東輸

  13.有關該工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圖中的線路跨越九省一市,其中有六個省區隸屬我國的中部經濟地帶

  ②有助於煤炭資源就地轉化,變輸煤為高效輸電,同時保護了土地資源

  ③緩解了我國東部地區能源長期緊張的局面,改善了當地大城市的環境質量

  ④解決了沿線廣大地區人口的就業問題,減少了金融危機造成的巨大沖擊

  ⑤縮小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徹底改變東部地區能源少的問題

  ⑥水火併濟,調整了東部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促進了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A.①②⑤ B.②③⑤C.②③⑥ D.③④⑥

  經濟全球化一般是指資本、商品、服務、勞動、資訊和人員等超越國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擴散的現象。讀下圖,完成14~15題。

  14.在經濟全球化中,“中國製造”的比較優勢是  

  ①產品的科技含量高 ②勞動力資源充足

  ③市場經濟比較完善 ④成本較低

  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

  15.蘇州、東莞的電子資訊企業在全球生產網路中的主要功能是  

  ①營銷基地 ②生產基地 ③研究基地 ④產品組裝地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

  20世紀90年代前期,在祖國內地的臺資企業以製鞋、燈飾、傢俱等為主;而到了中期,計算機外設部件則成為主導投資產業。2000年以來,臺灣開始將膝上型電腦和積體電路等產業轉移至祖國內地。讀以上材料及臺商對內地投資的地區分佈變化圖,完成16~18題。

  16.從產業部門上看,臺商對祖國內地投資的變化過程是  

  A.勞動密集型產業——高科技產業——資金密集型產業

  B.高科技產業——資金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

  C.資金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高科技產業

  D.勞動密集型產業——資金密集型產業——高科技產業

  17.從投資地域上看,臺商對祖國內地投資的變化過程是  

  A.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轉向長江三角洲

  B.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長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轉向珠江三角洲

  C.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轉向福建沿海

  D.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福建沿海、長江三角洲轉向珠江三角洲

  18.關於臺商對祖國內地投資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由於產業外移,臺灣經濟有了產業升級的空間和機會 ②不可能在祖國內地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③生產的產品完全用於外銷 ④隨著對祖國內地投資的增加,臺商出現了投資定居傾向 ⑤臺商赴祖國大陸投資的主要動力是內地廉價的勞動力、土地資源和廣闊的市場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圖為某跨國企業產品在A、B、C、D四國的產量和消費量比值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9~21題。

  19.該企業生產的產品最有可能是  

  A.飛機 B.運動鞋C.計算機 D.精密儀器

  20.關於該企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企業在D國設廠的主要原因是該國技術力量雄厚

  B.該企業在A國始終保持對該產品的出口

  C.該企業給予B、D兩國工人相同的工資

  D.該企業的產品在B國經歷了“進口—出口—進口”的過程

  21.最適宜成為該企業開設新的工廠的國家是  

  A.馬來西亞 B.利比亞 C.沙烏地阿拉伯 D.義大利

  下圖為電視機產品生產週期模式圖,讀圖完成22~23題。

  22.在電視機生產週期中,該產業不斷轉移表明  

  A.交通通訊日趨嚴重 B.發達國家轉移汙染

  C.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廉價 D.技術的影響在加強

  23.與圖中內容不相符的表述是  

  A.新產品階段,產品生產與消費地主要集中在美國

  B.成熟產品階段,該產業實施轉移的主要投資物件為其他發達國家

  C.標準化產品階段,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D.發達國家的生產量總是大於消費量

  美國M公司在我國投資建設某電子產品生產廠,零部件依靠進口,產品全部銷往美國,產品的價格構成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24~25題。

  24.M公司的電子產品生產廠可以在全球選址,主要是因為  

  A.產品和零部件的運輸成本相對較低B.產品技術要求高,需要多國合作

  C.異國生產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擴大國際市場

  25.M公司將電子產品生產廠由美國轉移至中國,主要原因是中國  

  A.市場廣闊 B.勞動力價格低C.交通運輸方便 D.原材料豐富

  第Ⅱ卷 綜合題

  二、綜合題共50分

  26.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被稱為安徽省內“南水北調”的“引江濟淮”工程,已列入全國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總投資約260億元,工程線路的總方向是從長江入巢湖,在巢湖西岸上崗,穿越江淮分水嶺,經瓦埠湖入淮河。輸水乾線全長330千米,多年平均引江濟淮水量約10億立方米,將大大緩解沿淮及淮北地區與豫東和魯西南地區水資源緊缺狀況,是一項集水利、環保與航運的綜合性工程。

  1簡述“引江濟淮”工程對淮北平原小麥生產的意義。4分

  2分析該工程對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態的有利影響。4分

  3綜述該工程對途經區域交通、煤炭、冶金工業發展的作用。4分

  27.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要求,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於2013年完成主體工程,2014年汛期後通水。讀南水北調工程線路圖,完成下列各題。14分

  1我國江河年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位,總量不算少,但卻要花巨資實施南水北調,主要原因是什麼?4分

  2從圖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調東線輸水通道主要經過____________;中線調水起自三峽,經過________河流上的丹江口水庫,調往北京。2分

  3試分析南水北調輸水和北方用水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4分

  輸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水北調對長江的水質可能帶來不利影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從經濟角度分析南水北調工程實施的意義。2分

  28.根據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12分

  材料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一方面爭取了國產大飛機總裝等專案,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轉出部分製造業。同時,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優化,製造業集中分佈區不斷調整。下圖為上海2004年製造業就業比重的空間分佈。

  1圖中甲地為____________功能區,簡述判斷理由。

  2分析國產大飛機總裝基地落戶上海的原因。

  3從產業轉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滬皖籍從業人員返鄉創業的原因。

  2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於特有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總部叢集佈局,形成總部集聚效應,並通過“總部——製造基地”功能鏈條輻射帶動生產製造基地所在區域的發展,由此實現不同區域分工協作、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經濟狀態。

  材料二 上海已成為我國內地“總部經濟”企業最多的城市。

  材料三 2014年6月19日上午,《中國總部經濟發展報告2013~2014》在北京釋出。資料顯示,去年上海浦東新區新引進國內外總部26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3家,央企、民企總部和區域總部1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浦東形成投資總額100億美元,年營業收入超過1 500億元人民幣,年稅收1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規模,且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按照浦東新區的計劃,“十二五”期間,浦東還計劃每年新增總部企業40家,5年合計新增200家左右,較“十一五”期間增長100%。

  1上海“總部經濟”外資企業的主要形式中________是產業轉移的高階形式。

  2上海成為我國內地“總部經濟”企業落戶最多的城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據“總部經濟”理論,欠發達地區如能躋身“總部經濟”功能鏈的製造基地環節,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將產生哪些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廣西欽州市高新區的月考的地理試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