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安全小知識

  體育活動多是全身性運動,活動量大,還要運用很多體育器械,如跳箱,單雙槓,籃球,足球,,各種球......所以為了安全,必須知道一些體育運動中的小知識。

  1、選擇最有利於增強體質的運動負荷

  為促進身體健康,運動負荷的選擇標準一般指選擇最有利於增強體質的運動負荷。確定運動負荷,一般以參加者身體既有一定程度的疲勞,又能承受,不影響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為準。鍛鍊者的性別、年齡、體質、健康狀況以及鍛鍊基礎不同,運動負荷也不同。負荷過小,對身體作用不大;負荷過大,會損害身體;只有適宜的運動負荷,才能有效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目前國內外較為廣泛地採用卡沃南氏法確定運動負荷。方法是某人接近極限運動負荷的脈搏次數***假如每分鐘是200次***與安靜時脈搏次數***假如每分鐘是60次***之差的70%,加上安靜時每分鐘脈搏次數的基數60次,是對身體影響最好的***能獲得最大攝氧量和心輸出量***運動負荷,即:

  ***200-60***×70%+60=158次/分。

  2、剛參與體育鍛煉時應注意的事項

  在開始鍛練的初期,參與者應當時常留意身體對運動的反應,如果有異常疲勞、食慾不振,或睡不安寧等情況,就要檢討是否進行得過急過多;參與者亦必須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確保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使機體能儘快恢復疲勞。此外,由於參與運動會使到日常的能量消耗有所提高,所以亦要注意飲食,使身體得到充足養分的保充。

  3、如何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

  ***1***訓練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

  ***2***準備活動要充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少運動損傷是由於準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訓練前做好準備活動十分必要。

  ***3***注意間隔放鬆。在訓練中,每組練習之後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由於區域性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傷,組與組之間的間隔放鬆非常重要

  ***4***防止區域性負擔過重。訓練中運動量過分集中,會造成機體區域性負擔過重而引起運動傷。

  ***5***加強易傷部位肌肉力量練習。據統計,在運動實踐中,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運動傷最為多見。因此,加強易傷部位的肌肉練習,對於防止損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常見的運動中鼻出血、扭傷、挫傷、腦震盪、脫臼的處理方法

  ***1***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擊而出血***

  處理方法:應使受傷者坐下,頭後仰,暫時用口呼吸,鼻孔用紗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額和鼻樑上,一般即可止血。

  ***2***腦震盪:頭部受天外力打擊或碰撞到堅硬物體,使腦神經細胞、纖維受到過度震動。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腦震盪。

  處理方法:對輕度腦震盪的病人,安靜臥床休息一、二天後,可在一星期後參加適當的活動。對中、重度的腦震盪,要保持傷員絕對安靜,仰臥在平坦的地方,頭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時送醫院治療。

  ***3***脫臼:由於直接或間接的暴力作用,使關節面脫離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處理方法:動作要輕巧,不可亂伸亂扭。可以先冷敷,紮上繃帶,保持關節固定不動,再請醫生矯治。

  5、怎樣處理運動中的肌肉及軟組織損傷

  運動中,肌肉急劇收縮或被過度牽拉,就容易造成肌肉拉傷。這時要立即停止運動,並進行冷處理。即冷水沖洗或毛巾冷敷,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區域性充血和水腫。肌肉拉傷之初,切忌揉搓和熱敷。

  6、怎樣處理運動中韌帶及關節損傷

  急性損傷發生後,應立即停止活動,然後區域性冷敷。1—2天后,可以使用溫熱毛巾熱敷,並按摩受傷部位以促進血液迴圈、幫助身體恢復。如果損傷較重,發生韌帶撕裂或關節脫臼,應保持安靜,儘量不要活動,及時到醫院就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因此,早期正確處理韌帶損傷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結疤等影響關節活動的功能性障礙。

  7、如何處理運動中腹痛

  ***1***在運動中發生腹部疼痛時,不單是運動性疾病的運動中腹痛,還有可能是內臟器質性病變及其它內科疾病發生,尤其是首先要考慮到急腹症發生的可能性,要迅速準確地做出鑑別,停止訓練送醫院急救。

  ***2***腹痛在沒有明確診斷前,不能服用止痛藥,因為會掩蓋病情造成誤診。

  ***3***一般運動過程中腹痛時,可適當減速,調整呼吸,並以手按壓。如果用上述方法疼痛仍不減輕並有所加重時、即應停止運動,進行檢查,找出原因,酌情處理。

  ***4***如屬胃腸痙攣,可針刺和手刺和手指點揉內關、足三裡、大腸俞、陽陵泉、承山等穴,亦可用阿托品0.5毫克即刻注射,或口服“十滴水”。如屬腹直肌痙直肌痙攣,可作區域性按摩和背伸動作,拉長腹部肌肉。

  8、運動中出現小腿抽筋應該怎養處理

  肌肉痙攣發生時,一般通過慢慢加力、持續牽拉的方法,就可使痙攣的肌肉得到放鬆並消除疼痛。小腿抽筋時,可平躺地上,用異側手抓住前腳掌,伸直膝關節用力拉;也可平坐或仰臥,伸直膝關節,同伴雙手握其足部抵於腹,痙攣者軀幹前傾適度用力,同伴用手促其腳背緩慢地背伸,同時推、揉、捏小腿肌肉,就可以使痙攣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