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規曹隨的典故

  中國典故文化博大精深,在典故文化上產生的典故詞語,其蘊含著豐富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底蘊小編這裡為大家帶來,希望大家喜歡。

  典故介紹

  蕭規曹隨,漢語成語,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漢·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原意指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曹參-公元 前190年,字敬伯,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名將。蕭規曹隨,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漢朝剛剛建立時,人民飽受戰亂之苦,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發展經濟。蕭何順應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勵人民生產的積極措施。到了曹參當丞相的時候,大的社會環境還是如此,因此曹參審時度勢,採取“無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蕭規曹隨“的佳話。

  歷史故事來源

  剛即位的漢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請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為他治理國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納悶,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以為是曹相國嫌他太年輕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願意盡心盡力來輔佐他。惠帝左想右想總感到心裡沒底,有些著急。有一天,惠帝就對在朝廷擔任中大夫的曹窯***曹參的兒子***說:“你休假回家時,碰到機會就順便試著問問你父親,你就說:‘高祖剛死不久,現在的皇上又年輕,還沒有治理朝政的經驗,正要丞相多加輔佐,共同來把國事處理好。可是現在您身為丞相,卻整天與人喝酒閒聊,一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政務;二不過問朝廷大事,要是這樣長此下去,您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和安撫百姓呢?’你問完後,看你父親怎麼回答,回來後你告訴我一聲。不過你千萬別說是我讓你去問他的。”曹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個機會,一邊侍候他父親,一邊按照漢惠帝的旨意跟他父親閒談,並規勸了曹參一番。曹參聽了他兒子的話後,大發脾氣,大罵曹窯說:“你小子懂什麼朝政,這些事是該你說的呢?還是該你管的呢?你還不趕快給我回宮去侍候皇上。”一邊罵一邊拿起板子把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

  曹窯遭了父親的打罵後,垂頭喪氣的回到宮中,並向漢惠帝大訴委屈。惠帝聽了後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不知道曹參為什麼會發那麼大的火。第二天下了朝,漢惠帝把曹參留下,責備他說:“你為什麼要責打曹窯呢?他說的那些話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讓他去規勸你的。”曹參聽了惠帝的話後,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斷叩頭謝罪。漢惠帝叫他起來後,又說:“你有什麼想法,請照直說吧!”曹參想了一下就大膽地回答惠帝說:“請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說:“我怎麼敢和先帝相提並論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誰強呢?”漢惠帝笑著說:“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

  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得非常正確。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那麼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後,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願,謹慎從事,恪守職責。對已經制定並執行過的法令規章,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而只能是遵照執行。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後說:“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說了!”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