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好護士演講稿

  在很多人眼裡,都認為做護士很簡單,打打針、發發藥,誰都可以去做,但當前的臨床現實告訴我,僅僅掌握熟練的護理技術及專業知識,對於病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更需要我們護士能有耐心、細心、愛心、高度的責任心及較高的綜合素質,所以做一名護士的確是不容易的,特別是一名好的護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你們好!

  護士,是一個被人們稱之為“白衣天使”的職業。從這個稱號,我們就可以看出護理工作性質的神聖性,但同時這個稱號也潛在地反應了人們對護理職業的內在要求——天使般的要求標準。人們把一切美好的品質賦予了天使,而我們就成了他們在人間的天使。所以說,做一個護士容易,做一個人們心中的天使很難很難。雖然難,但是既然選擇了,我們就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好護士,窮一生之精力使自己成為一名保護生命,減輕病痛、促進人類健康的人間天使!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護士呢?

  第一,熱愛護理工作。一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的職業,那他更像是一個從事某一職業的機器人,他的職業形象往往是冷冰冰的,毫無生機的。只有熱愛才能保持我們在職業領域的再學習;只有熱愛才能讓我們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也只有熱愛才能讓我們始終以一顆奉獻的心服務於患者。

  第二,業務能力要強。護理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操作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患者因治療而帶來的痛苦,特別是體現在侵入性操作如靜脈輸液、導尿等。因此,技術水平是護士服務於患者的基礎。完善紮實的醫學和護理理論知識,高超的技術水平是每一位優秀護士所必須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 第三,崇高的職業道德。南齊的《請代遺書》中提到:“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託也,非聰明達理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所以作為當代醫務人員的我們,更應該以崇高的精神狀態去面對每一位病患,尤其是護理人員。護士救育的奠基人南丁格爾曾指出:護士的工作物件並不是冷冰冰的石塊、木片和紙張,而是具有熱血的生命和人類,護理工作是精細藝術中之最精細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護士必須具有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

  第四,高度的責任心。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形容醫務人員的工作狀態絕對不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因為我們一點點疏忽,就可以斷送一個鮮活的生命!如一個因車禍腹部受傷入院的患者,入院時,表面看上去精神很好,能說能走,但這並不意味著患者未出現內出血。如果不能及時的發現,患者很可能因內出血而死亡。因此,一個好護士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在工作中自始至終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既使是一人獨立執行護理操作,也要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自覺履行崗位職責。

  第五,工作有條理,並有一定的應急能力。臨床護理工作往往很繁瑣,這就要求護士在工作時注意條理性。當病人的病情變化,在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時要頭腦清醒地分出先後、輕重、緩急,遇事反應要靈敏、動作迅速,逐項按計劃去完成;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更要做到謹慎細微、準確無誤、井然有序、忙而不亂。

  第六,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溝通能力首先體現的語言的應用。語言能“致病”也能“治病”。當患者身心狀態及社會能力發生病變時,對醫護人員的語言特別敏感。護理人員禮貌、關愛、友好的語言可以調節患者的心態,使患者產生信賴、感受到有安全感,有利於治療和護理;反之,將對患者產生惡性刺激,影響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甚至造成病情惡化。所以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的語言一定謹慎,提倡語言美,使語言發揮治療作用。其次,要注意傾聽。很多時候我們太注意自己觀點的表達,而忽視了傾聽患者的心聲。因此,具備傾聽技巧,不僅可以滿足患者真實的需要,還可使患者感受到自己受重視。再次,注意自己的行動。我們一個關懷的眼神,一次善意的撫摸,可能給患者心靈帶來極大的安慰。

  第七,要有協作精神。護理人員的工作中必須樹立整體觀念,發揚協作精神。同事間、醫護間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援,主動配合,齊心協力地保證患者的醫療護理計劃準確、及時地實施。臨床護理人員必須要有團隊協作的精神,工作時要互幫互學,維護同行的威信,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來共同提高護理質量。

  讓我們用微笑去面對工作中的每一天,用愛心、細心、同情心去面對每一個病人,努力使自己成為人們心中的天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你們好!

  醫務工作是一種特殊的行業,工作性質而被視為一種十分高尚的職業。護理工作是這個行業的一部分、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我們護理人員來說,要做好護理工作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首先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即熱愛本職工作,熱誠為患者服務,同時,還要適應護理事業發展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

  我認為要想做好護理工作就要從心做起,聽似簡單,其實不簡單,如何才能夠從心出發把我們的工作護士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們全心投入,真誠相待。 怎樣做好護理工作,是看我們如何將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機的相結合,實踐告訴我們,要想做好護理工作,必須努力做到各項操作技術過硬對於護理,每位護士都能勝任基本技術操作,但做好護理,只能勝任工作不行,還必須具備過硬的技術。工作中,我們要用“準”“快”“巧”三個字來體現技術過硬。

  準:即準確無誤,如靜脈注射達到“一針準”,要從病人及患兒家屬的面部看到輕鬆表情。

  快:即簡捷快速,當搶救危重病人時,需要吸氧,吸痰或抽動脈血氣等技術操作時,必須達到快而不慌,忙而不亂的標準,用最短時間,取得最佳效果,要從家屬的臉上發現信任與佩服的目光。

  巧:通過運用巧妙手法,減少病人痛苦,如各種注射時,根據年齡、面板個體差異,採取不同進針手法,降低疼痛,要從患者面部見到讚揚的表情。總之,護理的每項操作技術都離不開“準”“快”“巧”三字,要想將自己的技術熟練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就必須刻苦學習,加強練習,迅速提高個人悟性,許多疾病的處理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危急情況下,時間就是生命,如急性中毒病人,若能在短時間內,用“準”“快”“巧”的操作技術實施搶救,將為病人贏得治療時間,從而挽救生命。綜上所述,做好護理操作工作,沒有統一衡量標準,只能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個人知識水平,不斷完善自我,增強素質修養,端正思想作風,全面掌握知識,提高隨機應變能力,做到在任何錯綜複雜情況下,觀察病情細心,操作技術過硬,讓病人、醫生、自己三者對護理工作都放心,從而做好護理工作。

  要想做到技術過硬,首先基礎知道紮實,多練習心細膽大,我們的任何一項醫療操作都會有危險性,也都會有失敗的可能。但通過嚴格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習慣,這種嚴重的併發症出現的機率還是很少的。所以,穿刺前所說的風險並非唬人的,真的是有可能出現一些可怕的併發症。在護理技能大比武時,靜脈穿刺輸液是必考專案,每一個護士都不可能不重視這項操作。記住,病人是人,不是你練習輸液的耙子。要做到“一針見血”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客觀條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一生病後,因為攝入不足,血管不充盈;過胖血管不清晰;久病血管脆;溫度低血管癟等等,均可以造成多次穿刺不成功。

  如果一次不成功,護士就會緊張,再加上病人或家屬煩躁不理解等等,扎不上的事常有發生。你想,一個護士時不時扎不上液體,她就有可能會被淘汰。因此,每一個護士都在刻苦地練習,都在自己、同事和家人身上練習過上百遍,如此之付出,才能有更好的結果。大家常能見到的靜脈穿刺都是在體表,穿刺不成頂多是痛一下。而我們工作中還是一個更為危險的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穿刺給藥。這些靜脈在體表都是看不見的,必須通過體表的一些固定解剖標誌,通過合適的穿刺點、穿刺角度、病人穿刺時體位,才有可能穿刺成功。如果穿刺不成功可能會引起區域性血腫、氣胸、血胸,甚至引起呼吸困難等嚴重併發症。面對如此多的併發症,我們在做這個操作時能不緊繃著弦嗎?我們都是在每一個醫生操作時,都要求先看第一遍,然後記住操作流程,回家仔細體會區域性解剖;第二次時,在醫生指導下學會準備物品,這些掌握後在第三次時才有可能試穿,一針不行,一般不讓穿第二次,如果我第一針也沒穿上,馬上叫別的醫生穿或者改動部位。

  切勿因為面子的原因反覆在原地進行多次穿刺,否則出現問題就要比失面子更為嚴重了。我們的任何一項醫療操作都會有危險性,也都會有失敗的可能。但通過嚴格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習慣,這種嚴重的併發症出現的機率還是很少的。常年積累後養成的這種秉性就是高尚醫德的濃縮與沉澱。所以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護理技術操作是護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作為護士必須苦練各項操作技術,熟練操作,既能減輕病人的痛苦,也能獲得病人的信任,給病人以安全感。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必須技術過硬,平時要多練習,多總結經驗,失敗了就吸取教訓,把每一次操作當做一次考試,很嚴肅的考試,認真對待,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不敢嘗試,我相信孰能生巧,只有敢於嘗試,多加以練習,技術會越來越好的。

  作為護士我們應該為了每一個家庭的平安幸福,為了全人類的健康,願把自己的青春,以至於我們的一生交付給這片白色的聖土,讓我們與時俱進,與醫院同步,奮力開拓,闊步向前,我相信我院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更加輝煌!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你們好!

  作為一名我們高州人民醫院的普通護士,如何去做好一名員工即意味著如何去做好一名護士,更好地去履行護士的職責,在本職崗位有所貢獻,才是一名真正的好員工。護士是為患者解除痛苦、救死扶傷、實施人道主義的使者,是溫暖、安全、健康、和平的象徵,從而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要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就得從心做起,它要求我們全心投入,真誠相待。

  還記得以前在衛校,我們的老師曾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過,“我們護士在護理工作中,不僅是組織者和執行者,而且是教育者和宣傳者,這需要我們對病人更耐心,工作更細緻。”

  正所謂“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我越來越感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曾經有人說過。“拉開人生帷幕的人是護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護士”。是啊,在人的一生當中有誰會不需要護士的細緻關心和悉心照顧呢?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的藝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雙願意工作的手。新形象的護士是會用她們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的奉獻支撐起無力的生命,重新揚起人生的風帆,讓痛苦的臉上重綻笑顏,讓一個個家庭都重現歡聲笑語,神話中天使的美麗在於她的聖潔與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麗在於溫馨與微笑。

  人們常說:“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人類情緒中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從眼神中表現出來,而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醫務工作者熾熱的眼神和那張被蒙在白色口罩後面真誠的笑臉,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需要護師和護生的共同努力,必須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敏的觀察力,棄舊圖新,銳意進取,並要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腳踏實地,奮力拼搏,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善於學習,借鑑,取長補短,實踐著護理模式由個案護理,小組護理到功能制護理,責任制護理及現在的系統化整體護理,不再是像以前那麼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將病當作一個整體的人來進行護理。這每一個新的工作方式都是在原有護理工作方式上的繼承,是為了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 想要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白衣天使要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做好一名護士要熱愛本職工作,有過硬的護理技術及敏銳的觀察能力。要做好護理工作,必須具備良好的能力素質和嫻熟的護理技術,這就要求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做到穩、準、快、好四點,為病人贏得時間、贏得安全、贏得生命。運用視、聽、觸、嗅等感官得到病人直觀資料,判斷病人需要,評價治療和護理效果,預測可能發生問題。觀察中還要多思考,養成良好記錄習慣,嚴格執行醫囑、打針、發藥、測體溫、脈搏等。

  其次,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及團結協作能力。經常對患者說些安慰性、鼓勵性、勸說性、積極暗示性和健康指導性語言,將會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況,對疾病的治療、休養轉歸和康復都有幫助。對病人要有同情心,進行開放式談話,重視反饋資訊,注意語調柔和,語言親切、微笑服務。護士與病人接觸的時間最多,與家屬的聯絡也很多,護士與護士之間、護士與醫生之間在工作上又密切合作,這些複雜的多角關係,顯示了護士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這就要求護士要做好各方面的溝通,調動病人及家屬的積極性,配合醫生的醫療工作。 第三,要認真學習,在實踐中創新。在實踐中必須不斷加強學習,加強內涵建設,積極參加院系的講課以及專業的培訓,閱讀護理書籍及雜誌,掌握護理新知識、新技術,並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護理能力。

  第四,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增強角色意識。如接收新入院的患者時起身微笑,主動問好;運用親情化的稱呼,使患者倍感親切,耐心細緻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儘快適應環境,進入患者角色,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在護士工作中,我們更應謹記:晨間護理多問一句,使病人感到舒心;操作前多解釋一句,使病人消除恐懼;操作時多鼓勵一句,讓病人感到安心;操作後多慰問一句,使病人感到親切;出院時多關照一句,使病人感到溫馨。總之, 護理是健康所繫、生命相托的事業,一名合格的護士應以培養自身的優良素質和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作為執著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