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四大類文題寫作指導

  一、作文題目類別

  傳統的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0月,某省高考文科狀元放棄72萬元獎學金,從香港大學退學,回鄉復讀。她說,而當初報志願時,大家建議她趁著年輕出去闖一闖,多考慮就業一類的現實問題,她選擇了港大。但她一直認為當今時代缺失了很多東西,自己是一個古代人,所以決定明年報考北京大學中文系,圓純粹的國學夢。

  要求: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概念型話題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還有磨練、磨礪的意思……有時候,“磨”能帶來精緻;有時候,“磨”代表一種慢生活;有時候,“磨”意味著沒有效率……

  請以“磨”為題,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新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郎朗的父親在《我和朗朗30年》這本書中,講述了郎朗從一個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長為超一流的鋼琴家的故事,介紹了培養郎朗成功的祕訣,其中一條是:讓孩子成長得快一些、更快一些。這引起了家長們的熱議。

  家長甲說: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培養孩子確實要儘早、趕快,要儘可能地早學,多學。

  家長乙說:我不太同意這種觀點。培養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勢必會伴隨嚴苛的訓練,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說,像郎朗這樣成功的又有幾個?

  家長丙說:是啊,梁啟超先生說過,學習不必求猛進,像罐頭塞得太多太急,

  不見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個個都很傑出。

  家長甲說:可是時代不一樣了啊!

  ……

  要求:以上對話引發了你怎樣的想象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命題作文

  請以“早知道結果是這樣”為題,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50分***

  二、寫作舉例

  ***一***傳統的材料作文

  題目: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譚木匠”是全國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創始人譚傳華創業時把產品易蟲蛀、易折斷等缺點刻寫在木梳上,這卻讓消費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綠色的優點,“譚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場。譚傳華秉持“我善治木”的企業理念,多年來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堅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譚木匠”專賣店已有2000多家,遍佈世界各大城市。

  要求:請根據以上材料,自定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

  ***1***原文:把產品易蟲蛀、易折斷等缺點刻寫在木梳上,這卻讓消費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綠色的優點。

  發掘點: 不隱瞞、正視缺點 善於發揮瑕疵的價值 誠信

  ***2***原文:秉持“我善治木”的企業理念

  發掘點:善:喜歡;擅長 治:研究、研製 做喜歡做的事 找準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優勢

  ***3***原文:多年來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堅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

  發掘點:專注於一事、心無旁騖 以質量誠信取勝

  ***4***原文:秉持“我善治木”的企業理念,多年來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堅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

  發掘點: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興趣出發***,專注於一事

  ***5***原文:把產品易蟲蛀、易折斷等缺點刻寫在木梳上,這卻讓消費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綠色的優點+秉持“我善治木”的企業理念,多年來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堅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譚木匠”專賣店已有2000多家,遍佈世界各大城市。

  發掘點:誠信、專注做事 成功的要素:專長、誠信、專注

  例文: 商業也可以很人文

  猶記得“士農工商”中“商”被排至最末的輕視和冷落,更清楚大人們管經商叫“下海”。現今社會利慾薰心,你若志在從商,似乎就要被扣上“重利”的那頂帽子,而商業的種種似乎讓企業家只因財富而被尊敬卻未因品質而受崇拜。然而,“譚木匠”梳齒間清新的木香以及“我善治木”的企業理念足以和其他一些高雅的品牌一起告訴我們,商業亦是事業,商業也可以很人文。

  人經商“下海”,但亦可以不隨波逐流,唯利是圖,創業者的“做自己”即是在這茫茫商海中踏踏實實的陸地。“你需覓得所愛,併為之追尋”,這句話出自喬布斯,道出了他在個性與從眾之間的堅持。這樣的特色是企業取勝的法寶,可以是香奈兒的商標、王老吉的招牌或是譚木匠的木頭,而正是這樣的特色,又使得商業的競爭如藝術品般五彩斑斕,百花齊放。

  同時,企業家葆有的對自己品牌的感情是這“人文”的基石。這份感情正是企業家以個人魅力對抗世俗逐利的憑藉,亦體現了他們對顧客的責任。蒂芙尼只贈不賣的藍盒子,是它的創始人自己設計的,他將自己對待品牌的那份細膩的情感注進了那令人悅目的水藍色和白絲帶蝴蝶結中。每一個購買蒂芙尼首飾的顧客,不論商品貴賤大小,一律用這令人清新的藍盒子包裝並附上創業者的親筆簽名,而不論買者出多少價錢,都無法直接購得這美麗的包裝。譚木匠“我善治木”的企業理念,和他堅持做“好公司”而非大公司的理念,當然是感動我們的理由,他對自己品牌的熱愛和不加以銅臭褻瀆的神聖感,從此可以獲得顧客的青睞。那份執著的感情,是商業的人文底色。

  最後,一個好的品牌形象的建立取決於企業家的態度。無論是蒂芙尼對每一顆鑽石的嚴格要求、精雕細琢、純手工打磨,還是路易威登對它的每一款皮具的切割剪裁嚴密的把關,更或者是奢侈品之外的譚木匠刻寫在木梳上的缺點,宜家給每位顧客寄去的小冊子,都未嘗不是一個企業家對待商業,對待自己事業的態度。我曾很深地感動於王石在他的每一本書中都提及的,對經營萬科的既往如新的理念和他執著的、對每一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我亦更深地理解了為何從商者仍能以如此細緻嚴格的態度對待這些已無須謹慎的事情。商業亦是事業,商業亦可以有演員中秉持的“有戲百笑生”的熱情,亦可以有藝術家對待自己作品的嚴苛和執著的追求。

  經商謂之“下海”,而那商海中堅實的陸地是每一位從商者所必須自己建造的。商品可以如藝術品般斑斕生輝,而商業亦可以如藝術般很人文。

  ***二***概念型話題作文

  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還有磨練、磨礪的意思……有時候,“磨”能帶來精緻;有時候,“磨”代表一種慢生活;有時候,“磨”意味著沒有效率……

  審題

  《現代漢語詞典》對“磨”做了如下六條解釋:

  1.摩擦***磨擦***:腳上磨了幾個大泡/我勸了他大半天,嘴脣都快磨破了。

  2.用磨料磨物體使光滑、鋒利或達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鐵杵磨成針。

  3.折磨:他被這場病磨得改了樣子了。

  4.沒完沒了地糾纏:這孩子可真磨人。

  5.消滅,磨滅:百世不磨。

  6.消耗時間,拖延:磨洋工/磨工夫

  可以由此引申為:歷練/打磨/折磨/浪費等等

  作文賞析:

  磨

  老話常講“十年磨一劍”,這裡的磨,是一種品質的保障。文人常說“為吟得一字,捻斷數莖須”,這裡的磨,是一種藝術上的不懈追求。磨是一條通往精緻的捷徑。

  CCTV的記錄頻道曾播出過一部關於漆器的紀錄片。片中,年近八旬的匠人戴著老花鏡,將一根生有倒刺的細草伸入漆器雕花的每一條縫隙之中細細打磨,磨完一番在對著燈光細細打量一番後,不慌不忙地再磨。磨好的地方檯燈一照,便漾出一層琥珀色的光輝,整件漆器磨好後如玉雕成一般,溫潤、瑩亮,“磨”使漆器脫胎換骨,精緻絕倫。

  “好的漆器是漆出來的,也是磨出來的。”匠人藹然說道。這場景在我腦海中久不能忘。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詩詞。昔有賈島之推敲,有“千錘百煉”得一“綠”;今有周汝昌三代白首,六十餘年方得周汝昌版匯校《紅樓》,在通往精緻的路上,“磨”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器具也好,詩詞也罷,少了磨,就如同少了點睛之筆的龍,再難騰飛。

  而我們當今社會,卻恰恰缺乏這種“磨”的意識。前日驚聞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一本書內竟出現5處錯謬。記者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表示“出版社需要儘量壓縮從編稿再到出版的時間,以求贏利”。我心中滿是涼意。連教科書這種最需“磨”的東西都可以忽略“磨”而直接發行,何況其他呢?我又忽然憶起那紀錄片中拍攝的,乃是日本漆器。而作為漆器發源地的中國,在國際上卻並未收穫太多認可,這其中焉知沒有我們不願花上一週去做“磨”的“無用功”的緣故?不止漆器,我們的許多國貨都因“做工糙、沒檔次”而在貿易競爭中輸給“做工精緻”的日本,我們和先進國家的差距,是不是就在這一個“磨”上面呢?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磨”似乎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無用功,然而我們卻忘卻了,當我們於燈下賞漆器時,那細縫亦有折光的驚喜,當我們於月下賞詩篇時,那推敲的一字亦有韻味能咀嚼出深深的感動。那份“磨”出來的精緻,恰如城市的下水道般,平時隱而未覺其妙,至若夜雨霖霖、連月不開時方察其動人之處。那份“磨”出來的精緻,也能洗一洗瀰漫在社會中的浮躁之氣,幫助人們詩意地棲居。

  三***新材料作文

  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來,《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先後經歷了5次修訂。在2012年的第6版中,人們發現:第一,儘管名為“漢語”詞典,卻收錄了“NBA”“MP3”等200多個西文字母詞,《現漢》似乎變得不純了;第二,像“入圍”,它本來是“入闈”的錯誤寫法,現在卻被賦予了人們常說的意思,作為一個新詞條與“入闈”平起平坐了,《現漢》似乎開始向不合理“妥協”了;第三,“粉絲”“宅男”等詞居然也被收錄進來,《現漢》似乎“放下身段”,變得更加現實了;……

  有人認為這樣的修訂並不成功,像這樣的變化令人擔憂;

  有人說,這種事也不得不這樣,總算給了個說法;

  有人說,大家都這麼用,習慣成自然,自然即合理;

  有人說,社會發展了,有些東西該變就得變……

  上述爭議或類似現象,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在材料含意範圍之內,自定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

  《現代漢語詞典》的修訂引起了人們的爭論,褒貶不一,各有道理,無所謂誰是誰非。

  從社會發展和創新的角度來看,“現漢”也應順時而變,與時俱進,與世界接軌,更具時代特徵;

  從維護母語的角度來看,這次修改收錄西文字母詞,中西摻雜,不倫不類,與“漢語”格格不入。這樣一來,恐怕“漢語詞典”也得改名了。

  材料的寓意是多面的,如“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勇於嘗試,摒棄陳腐觀念”“保護中華文化”“中西相容,和諧發展”等。

  示例:

  “現代”還是“漢語”

  《現代漢語詞典》的修訂引起人們的爭論,有人說它不純了,有人說它變得現實了,有人覺得社會發展詞典也應隨之變化,有人說《現漢》不再屬於漢語了……我不想裁判到底哪一方是對的,但就《現代漢語詞典》這個名字而言,我覺得這次修訂是成功的。

  首先,“現代”二字是關鍵。既然名為“現代”,就應該與時俱進,隨著時間的變遷和漢語自身的發展而擴充詞典的內容。比如一些原本不規範卻很常用的詞條被賦予意義,這並非不合理。長時間以來被人們錯誤理解、運用的字眼,如今變得理所當然,語義已經相當清晰了,那《詞典》還有必要固執地死守城門、拒絕接納它們嗎?“現代”二字是對時間的描述,而我們所處的這個“現代”正在不斷延伸著,在這段不斷被延伸的時間內所形成的詞語,難道就不能被漢語大家庭接納了嗎?時間在流轉,現代的意義也在不斷變化,新的概念理應被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