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講奉獻有作為發言稿經典範文

  奉獻精神是指為了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捨棄個人利益的一種高貴品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6年黨員幹部關於講奉獻有作為的發言稿範文,供大家參考!

  黨員講奉獻有作為發言稿篇1

  我們很慶幸能夠生活在此進步的時代,不用保受戰亂之苦。說道奉獻一詞也許你會覺得它離我們太過遙遠,太過空洞。我們可能不會有像“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奉獻精神;不會有“黃繼光用胸膛堵槍口”的機會。也許你會說我要向馬丁路德金學習,想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黑人獨立事業中去。其實我們不一定要去做和名人一樣的事才算是奉獻。孰不知奉獻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酌情去做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新雷鋒”。俗話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為此我曾經有一個疑問:“哪有那麼多的好事去做。”現在我知道了“這些好事”就在我們身邊。你可以幫小朋友取下掛在樹枝上的風箏;可以扶老奶奶過馬路;可以在排隊的時候禮讓三分;可以……由此一來,“雷鋒”救活在了我們每個人心中,那麼奉獻也會讓你的內心世界更加絢麗多彩。

  青春,是我們最美麗的季節。她孕育這早春的生機,展現著盛夏的熱情,學習也理當成為我們一件怡然自得的事。我們學習科學知識用以強國,我們學習古今文化用以修身。古時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李商隱。建國初期也湧現出了大批像焦裕祿,孔繁森那樣讓我們為之讚歎,為之自豪的人物。現階段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慢慢形成,不得不承認學習給我很大的啟發。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不付出,不創造,不追求。這樣的青春必然在似水的年華中漸漸老去。回首過往,沒有痕跡,沒有追憶,人生四處瀰漫著嘆息。我想這絕不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泰戈爾有句話講得好“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產生了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回報”當大樹把果實奉獻給人類,同時也給烈日下的人們帶去了一片陰涼。百度上對“奉獻”是這樣闡述的:恭敬地交付和呈現。這為我們揭示了一個不成文的定理:樂於助人,善於奉獻的人是不在意付出後有沒有回報!我認為幫助別人是為自己積蓄能量的一種過程。當回報到來時,你會驚喜的欣然接受,它不來時我們不也沒有失去什麼嗎?!

  從今天起讓我們努力用愛,用熱心去感染身邊的每個人,用我們的無私奉獻一同編織出未來的美好藍圖!!!

  黨員講奉獻有作為發言稿篇2

  我一直被這樣一個故事震撼著、感動著。在臺灣臺東,有一名叫陳樹菊的賣菜阿婆,她守著十多平米的菜攤經營近五十年,手上每次進出是五元、十元的蠅頭小利,三餐吃的是醬油拌飯。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卻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先後捐出近1000萬臺幣用於社會慈善事業,並與許多億萬富豪一起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今年亞洲慈善英雄人物。

  從5元、10元,到100萬,1000萬,這是一個多麼漫長而又不可思議的過程,其中又蘊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艱難與磨難。在陳阿婆近似傳奇的故事裡,我再次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平凡同樣可以崇高,堅持也能鑄就偉大。

  我現在還深深的記得,兩年前的一天,我正坐在臺下聆聽演講。那次,是我們常德地稅系統組織的 “愛崗敬業、忠誠奉獻”巡迴事蹟報告活動。報告團的所有成員來自全市各個區縣,都和我一樣,只是共和國萬萬千千基層地稅幹部中的普通一員。在他們樸實無華的報告中,沒有動人詩篇,沒有壯語豪言,但卻象陳阿婆一般,使我感動、使我震撼。為了確保國家稅收任務,他們有的克服困難,用汗水和疲憊換來了徵管增收的累累碩果;為了打擊偷稅抗稅,他們有的針鋒相對,在邪惡面前挺起了地稅人剛直的脊樑;為了幾元、幾十元的稅款,他們有的風雨無阻,在城鄉之間築起了一道藍色長城;為了解決納稅人的實際問題,他們有的加班加點,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徵納和諧的動聽樂章。春天與秋天的更迭,他們送走了多少個不眠之夜;陽光與星光的交替,他們又迎來了多少個明媚的晨曦。每當看到他們,看到其他許許多多平凡普通的地稅同事時,我的耳邊彷彿都會傳來一聲聲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莊嚴承諾,彷彿都會響起一陣陣勤政拼搏、開拓進取的鏗鏘鼓點,彷彿都會聽到一首首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的深情讚歌。

  其實,同樣的感動,同樣的收穫,在我工作的縣局,在我的身邊經常都在發生著,一直在激勵我奮進,指引我前行。每天,當我走進我們縣局辦公樓的時候,都會在樓道***看到這樣一句話:“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你就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你就不平凡。”這句簡單而又深刻的話語,正是對我們安鄉地稅人堅守平凡,默默奉獻的最好詮釋。幾年來,由於辦公室業務方面的需要,我經常會到徵管一線去了解工作進展,挖掘工作典型。而在總結提煉的過程中,我才發現自己筆下的詞彙是如此貧乏,才瞭解表達真正的感動是如此困難。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同事,他的父親和妻子去年先後被查出患上絕症。單位、醫院和孩子學校,他每天就象陀螺般來回奔忙,不到一個月時間,人就整整瘦下去10來斤。去年下半年,妻子轉到長沙治療,他每週五下班後乘車過去,週日深夜再匆忙趕回,其間沒有耽誤過一天工作。我還有這樣一位同事,因為屬下幹部工作失誤,他主動承擔責任,從中層正職降為一般幹部,每天上門到戶,管個體,搞徵收,在自己原來的下屬領導下樂呵呵的工作……象這樣的例子,這樣的同事,我還可以舉出很多。正是從他們身上,我才更加深刻的瞭解了什麼是平凡和偉大、什麼是奉獻和執著。正是在他們無聲而有力的指引下,我才能夠從一名地稅新人迅速成長、成熟,才有機會走上今天這個講臺。我站在這裡,其實代表的不僅是我自己。在我身後,是更多更加優秀、更加忠誠敬業的安鄉地稅幹部。我驕傲,我是一名地稅人,我更驕傲,我是一名安鄉地稅人!

  人們常說,一滴水珠,能夠折射太陽的光芒,一朵浪花,能夠匯就大海的寬廣,而一張0.1毫米的紙,在對摺51之次之後,積累的高度將會超過地球到太陽的最遠距離。親愛的同事們,朋友們,所有崇高的事業,都源於不懈的堅持,始於平凡的努力。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在“尚德若水、興稅至和”的文化理念指引下,堅守崗位,樂於奉獻,在漫漫的地稅征途中,敬業,盡心,盡責!用青春,用汗水,用智慧,用熱情,共同履行“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莊嚴承諾,共同鑄就常德地稅輝煌燦爛的美好明天!

  黨員講奉獻有作為發言稿篇3

  在奉獻的道路上,雷鋒執著地走著。他把對黨的忠誠作為人生的最大的動力,得到群眾的認可和讚美。可見,評價一個人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而應當看他貢獻什麼。

  人民群眾最容易把領導幹部的舉止言行作為自己行為的標尺,各級領導幹部要愛惜自己的名譽,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要有“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要敢於為“人梯”,要都能像雷鋒、焦裕祿、楊善洲那樣無私奉獻,要發揚黨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社會上起好的輿論帶動作用,為小康社會營造良好氛圍。

  奉獻精神要求對本崗位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事業心和使命感,要有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的決心。敬業是奉獻的基礎,勤業是奉獻的根本,奉獻要從天天發生的看似平凡的瑣細的工作做起。雷鋒注重從小事做起,幹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開飯時,他主動給大夥讀報,宣傳黨的政策;休息時,他教大家唱歌......他支援以恆的為大家做服務,從細節開始,從點滴開始,並追求進步,不斷完善自身能力,剛開始練投***時不合格,但他並沒有放棄,勤以練習,十幾天後,他終於和其他同志一樣,在實彈學習中得到了優秀,雖然他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卻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今天,我們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告知群眾,特別是黨員幹部,雷鋒精神無論在什麼年代,都不會過時,他所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將永遠照耀大地。

  黨員幹部要加強學習“雷鋒精神”,大力弘揚奉獻精神,要繼承優良傳統,起帶頭示範作用;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點;要兼顧大局,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三者之間的關係。學習“雷鋒精神”,絕不是個人的事,要充分帶動群眾學習雷鋒,提高爭做雷鋒的積極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每一個人都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各自的工作崗位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把遠大的理想抱負和崗位職責化作勵志圖強、奉獻人民的實際行動,這就是高尚的奉獻精神。

  黨員講奉獻有作為發言稿篇4

  奉獻精神是指為了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捨棄個人利益的一種高貴品質。中國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與成就,正是因為我們有一批能打勝仗、敢打勝仗、樂於奉獻的共產黨員,他們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在當今社會,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黨員幹部的奉獻精神不能丟,不能因為生活富裕了,戰爭和平了就不講奉獻了,新時期的共產黨員更應該講奉獻精神。

  共產黨員要懂得付出。付出是共產黨員應有的品質,不論危難險情、困難險阻,共產黨員都要第一個衝鋒陷陣,為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發揮應有的作用,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災區廣大黨員奮不顧身、捨身忘我,強忍著失去親人的悲痛,毅然奮鬥在救援一線,不分晝夜的搜救群眾,搶救傷員,疏通道路,用獻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的感天動地的救援詩篇。共產黨員來自群眾,屬於人民,他們融於百姓之中普通而平凡,面對災難卻能凝聚成萬眾一心,迸發出偉大的民族力量,他們的付出換來了更多人的生命,換來了最廣大人民的熱愛與擁護,他們心甘情願的付出正是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據說哈佛一位歐洲文學史專業的教授給學生講的關於加利利海和死海的故事。約旦河有兩個分支,一個是死海,一個是加利利海,死海的水中無魚,也沒有其他任何生物。加利利海是一個淡水湖,裡面含有很多生物,岸邊老樹枝葉茂密,樹上百鳥雲集,啼聲悅耳!相形之下,死海沒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圍也沒有半棵樹,更聽不到鳥兒的歌聲。連死海上空的空氣,都讓人覺得沉重。

  兩者為什麼形成如此差別呢?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海後,又流了出來,最終歸之死海。

  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東西,也會給別人多少東西,所以他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後,都要被佔有。死海把所有的東西都據為己有只知進而不知退,因此他才會有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

  只知索取不懂得付出的人,最後會疲於獲得。只有付出和回報的相互迴圈,才會讓人間充滿溫暖人心的力。“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但有些黨員幹部,不懂得付出,只懂得索取,只想著自己的日子是否好過,自己的前途是否順利,自己的腰包是否鼓起來了,根本忘記了自己是一名黨員,人民的公僕,違背了黨的誓言,與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馳,最後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員衝鋒在前,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不怕犧牲,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成千上萬的共產黨死在了敵人的槍口下,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得到了人民群眾世代的敬仰和傳頌。更要時刻以人民的利益為主,懂得付出,要時刻記得自己的誓言,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按照《黨章》規定,要保持旺盛的精力,保持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信念,這是奉獻的最高境界。

  奉獻是共產黨員應有的胸懷和品德。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的要求,更是落實為人民服務的一條途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把無私奉獻指導自己的有償行為,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人民的命運聯絡在一起,奉獻自己全部的光和熱。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時,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門前的聯合國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元首先後去世,聯合國還沒有為誰下過半旗。 一些國家感到不平了,他們的外交官聚集在聯合國大門前的廣場上,向聯合國總部發出質問:我們的國家元首去世,聯合國的大旗升得那麼高,中國一個去世,為什麼要為他下半旗呢? 聯合國祕書長瓦爾德海姆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周沒有一分錢存款! 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周做到了,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和人民,他這種胸懷和品德有幾人能做到?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共產黨員,肩負的職責和使命雖然有所改變,但黨的宗旨和性質永遠不會變,尤其是在這個充滿形形色色誘惑的時代,共產黨員更應該經得起金錢的考驗,要常“洗腦”,以《黨章》嚴格要求自己,戒驕戒躁,遇到困難時,要往前衝,要搶著幹,時時處處以黨和人民為重,當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利益發生衝突時,要放棄個人利益,始終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最高準則,不斷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捨得吃虧,捨得小我成就大我,決不能畏首畏尾、貪生怕死、臨陣脫逃。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堅持原則,主持正義,因為共產黨員不分年齡大小,不論職位高低,在黨和人民面前是平等的,因此決不能只看上級的眼色和保住自己的官位,就黑白不分,顛倒是非,要決不向各種錯誤思想、不良傾向妥協,不受腐朽的生活方式的誘惑、侵蝕,永葆革命青春,積極進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把奉獻精神當做自己的一種責任,愛崗敬業、忠於職守這是對自己最起碼的標準,在其位謀其政,要時刻牽掛人民群眾的冷暖,時刻保持昂揚銳氣,敢於知難而上,能夠頂住壓力、經受風險;努力做到轉變作風、心繫群眾,向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以忘我的工作精神讓群眾享受更多實惠,真正創造出閃亮的工作業績,展現出良好的群體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