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_名人為夢想奮鬥的故事
每個人要想實現理想都要通知努力奮鬥,名人也不例外。從下列名人故事中,看名人是怎樣去為了理想而奮鬥的,學習他們的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堅持理想的過程中不要輕言放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供大家欣賞!
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篇1:郭廣昌
>對大多數人來說,大學畢業前的這段時間的人生軌跡基本上是被確定了的:小學—中學—考大學。可是對於郭廣昌來說,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就出現在中學時代。
像大多數的農家父母一樣,郭廣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兒子早日跳出“農門”,因此父母讓他報考師範,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農門”,就這樣,成績優異的郭廣昌報考了師範。
拿到中師錄取通知書的郭廣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決書。難道這輩子就待在東陽做一名鄉村教師嗎?自己的大學夢呢?東陽中學走出了那麼多大學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難道自己這一輩子就只能是一箇中師生嗎?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郭廣昌做出了第一個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決定———放棄中師,改讀高中。父母不允,他就悄悄捲了一床竹蓆,背了十幾斤米,來到了東陽中學。高中3年,靠著每星期回家背幾斤米和一罐黴乾菜,他熬了過來。
1985年,18歲的郭廣昌又面臨一次選擇——高考。有意思的是,念理科的郭廣昌竟然報考了復旦大學的哲學系。正是這兩個關鍵的決定,幾乎影響了郭廣昌的一生。正是因為讀了高中,才有了他後來的上大學的機會。而選擇哲學,則是因為那時最熱門的講座,都在哲學領域。
1992年,郭選擇和校團委4個夥伴下海創業。哲學帶給他做生意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創造性的破壞”,即要在別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地發展。
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篇2:潘石屹
>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輛卡車撞斷了肩胛骨。知道自己沒考好,他立即偷偷在另外一個縣以“石屹”這個名字報考中專,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蘭州培黎石油學校。1981年從培黎學校畢業後,潘石屹又以整個石油部系統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石油管道學院。
1984年,潘石屹畢業被分配到設在廊坊的石油部 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工作,捧上了鐵飯碗。在那裡,潘石屹很快找到了讓領導重視他的竅門,那就是記清楚所有的工作資料。處長向局長彙報工作,局長向部長彙報工作,都需要用數字說話,而他們都記不清楚數字,他們需要帶一個人彙報數字。每天下班之後,潘石屹就將各種計劃樣本拿出來背,最後,這些數字小數點之後 的好幾位,潘石屹都能記得住。科長開始欣賞他,處長開始欣賞他,主任也開始欣賞他。他被確定為“第三梯隊”。併成為領導身邊必帶的“紅人”,仕途看上去很美。
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辦公室新分配來一位女大學生,對分配給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當潘石屹勸她湊合著用時,對方非常認真地說:"小潘你知道嗎,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輩子的。"這不經意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潘石屹:難道一生將與一套桌椅共同度過?
1987年,潘石屹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當,毅然辭職,揣著80元錢來到廣東,在那裡度過了他感到壓抑的一段時光。一直到兩年之後,新的機會終於出現了——1988年到***的海南島,就像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
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篇3:馬化騰
>馬化騰在家人的翼護下讀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後,他仍然沒有離開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學。進入大學後,馬化騰的天文理想並未實現,在得知學習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師後,他在大學的申請表上改填了計算機專業,並因此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2010年4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時回憶道:我原來是準備走天文方面的路。經常想很多自然科學的東西,研究什麼特異功能。1986年的時候觀測哈雷彗星迴歸,我用學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當時深圳中學第一個找到***哈雷彗星***,還去寫觀測報告,得了一些獎,獲得幾十塊錢的獎勵。還得到了參加觀測比賽的機會。後來因為當時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觀測我沒有去成。
考大學的時候,我問老師天文系畢業後的職業,當時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我瞭解到基本上那時候去天文臺的少,很多都是去當地理老師。當時就覺得,別搞不好變成去當地理老師,後來又剛好開始接觸到計算機,就覺得這個也挺有興趣,那時候就考到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竟天文太遙遠了”他說。
深圳大學在國內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學,但是身處深圳特區,發展速度相當驚人。深圳大學受到改革開放思想影響,學校裡實用主義思潮也是比較濃厚的。可以看出,受深圳大學學校風氣的影響,馬化騰的實用主義理念在畢業之前已有了苗頭。馬化騰在深圳大學計算機系求學期間成績總是在前五名,他也漸漸地在編寫軟體和研究計算機網路中體會到了樂趣。馬化騰表示自己學習程式設計的方法其實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領悟”——用抄程式碼來培養感覺。
在大學裡面,馬化騰也並不是核心,技術也不是最強的一個,然而馬化騰會找到比較互補的一些夥伴做成一些事情。馬化騰看問題比較中立,但他會尊重比他強的人的意見。馬化騰在產品應該往哪個地方去做這個方面想法會多一點。
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篇4:李彥巨集
>生於山西陽泉的李彥巨集並不覺得自己小時候有多麼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樣,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過是在“隨大流”罷了。李彥巨集的父母在晉東化工廠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彥巨集有3個姐姐1個妹妹,他的靦腆溫和或許與姐姐們的寵愛有關。
父親常常帶李彥巨集去看戲曲電影,為此他還一度迷上了戲曲。他的舞臺很小,只是家裡的那張床。他常常把床單圍在腰裡做戰裙,拿一根棍子當槍耍,一個人不斷亮相。山西陽泉晉劇團招收學員時,他去了,劇院老師從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種靈氣,決定錄取他。
但李彥巨集對戲曲的興趣很快就淡了。李彥巨集的大姐在剛剛恢復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學,引得四鄰豔羨。相比於學戲,上學因為正統而更具有吸引力。對於李彥巨集學戲曲,還可以做一種解讀,他其實真正喜歡的不是戲曲,而是那個舞臺。只有在舞臺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華,感染更多的人。這與現在百度堅持的“用技術改變生活”的理念一脈相承。
19歲的李彥巨集考取了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願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資訊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
讀北大,學會獨立思考。面臨畢業,正是沉悶的1991年,決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彥巨集如期接到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入學通知。
留學讀研期間。偶然間,導師一句話,“搜尋引擎技術是網際網路一項最基本的功能,應當有未來”,這時候,1992年,網際網路在美國還沒開始普及,但李彥巨集已經開始行動——從專攻計算機轉回來,開始鑽研資訊檢索技術。並從此,認準了搜尋。
>>>下一頁更多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