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時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5篇
長江東流奔騰不息,那是在啟示我們為理想奮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在青春時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在青春時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1:馬克思
理想的階梯,屬於刻苦勤奮的人。馬克思為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奮鬥一生。他積極投身於火熱的工人運動,研讀無數種著作,學會了歐洲好幾個國家的語言。他不斷在圖書館鑽研,數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層。化家諾貝爾為減輕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廢寢忘食,四年裡做了幾百次試驗。最後一次試驗時,他聚精會神地盯著燃延的導火線。一聲巨響,在旁的人們驚叫:“諾貝爾完了!”諾貝爾卻從濃煙中跳出來,面孔烏黑身還帶著血,興奮地狂呼:“成功了!”那些傑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與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濤激勵著他們去刻苦奮鬥。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
富蘭克林有句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許多科學家、文藝家都是同時間賽跑的能手。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裡來?就是從常常連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魯迅以“時間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學藝術事業30年,視時間如生命,筆耕不輟。巴爾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勁,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他一生留下為人民深深喜愛的鉅著 《人間喜劇》,共94部小說。
這些血汗的結晶不正是時間與生命的光輝記錄 嗎?
在青春時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2:凱利
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在以一種近乎偏執的方式追求外形的完美。然而,有個女孩並不完美,卻成了美麗的代言人。6月8日,妮可·凱利摘得“美國小姐”愛荷華州分賽區桂冠,成為新一屆的“愛荷華小姐”。這位選美冠軍是一名殘疾人,左臂只有半截,但她燦爛的笑容不帶一絲憂愁。
“我的確是殘疾,我參加選美,就是站出來告訴每個人,也許我們外表不同,說話方式、行為舉止也不盡相同,但我們都能做得很棒。”對於身體上的不完美,凱利從小到大一直都不迴避。
23年前,小凱利出生時左臂就只有後半截。儘管如此,父母依然對她寵愛有加,凱利也因此養成了活潑樂觀的性格。小時候,每當小夥伴問凱利,為什麼她的左手只有半截時,凱利總是坦然地開玩笑說:“另外半截被鯊魚咬掉了呀。”從小就習慣被別人注視的她,比一般孩子更加大膽、勇敢,不管是男孩的專案——棒球,抑或是女孩喜歡的跳舞,凱利幾乎樣樣擅長。“我的世界裡沒有‘不行’兩個字,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嘗試的。”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凱利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和熱情所在——舞臺。“在舞臺上,我能夠抬頭挺胸、自信滿滿地做自己。在這裡,我允許別人盯著我看個夠。”
2012年5月,凱利從內布拉斯加大學導演和戲劇管理專業畢業。她先是奔赴紐約,在百老匯的曼哈頓劇院實習,後又到芝加哥古德曼劇院實習。她渴望有一天,能在百老匯擔任舞臺監督。
凱利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登上選美的舞臺。“我根本沒憧憬過這條路。”雖然如此,當她得知選美比賽的訊息時,這位從不拒絕嘗試的女孩自然也不會錯過。“當時我想,為什麼不呢?這樣更多的人就能聽到我的聲音。我覺得我能夠做到,也會樂在其中。”2013年2月,凱利開始為選美緊鑼密鼓地訓練。
4個月中,除了遵守嚴格的飲食規律外,凱利的訓練無微不至,從穿高跟鞋走路、回答問題,到髮型、服飾、拍照姿勢,甚至包括笑容的幅度。
凱利的努力沒有白費。歷時3天的比賽中,凱利的陽光、樂觀與機智一次次讓評委刮目相看。才藝表演時,她以高亢的嗓音唱出音樂劇《女巫前傳》的經典曲目《反抗引力》,全場彷彿聽到了她的心聲:“我要反抗引力騰飛,誰也不能阻止我。我不要再認命,就因為別人都說本應如此。也許有些事我改變不了,但若不去試,我怎麼能確定!”
榮膺“愛荷華小姐”之後,凱利迅速被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ABC***美國廣播公司***等知名媒體包圍,要求採訪,都被凱利拒絕。她說:“之所以參賽,我是要證明:殘疾人和普通人一樣,普通人做得到的,殘疾人也做得到。
“美國小姐”賽事已經舉辦92年。13年前,天生沒有左手的女孩沃希吉爾當選“愛荷華小姐”,雖然沒有在總決賽奪冠,但她在事業上獲得了成功。不久前,她剛剛被授予傑弗遜獎,這個獎項專門獎勵那些為社群和公共服務做出貢獻的人。
對凱利來說,無論“美國小姐”還是“愛荷華小姐”,都只是一個起點,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在青春時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事3:彼德
彼德是成都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原名羅宗華的他,原是四川地道的農村小夥子,半句英語也不會,在他的字典裡,根本沒有“西餐”這個詞兒。然而,短短10年間,他居然脫胎換骨變成了另一個人。如今他說得一口流暢的美式英語,名氣已是響噹噹了。
彼德出生於四川資陽,自小便幫父母幹農活。他的父母日夜勞作,卻還是村裡的窮戶。由於家裡實在擠不出學費,他讀到初一便輟學了。
他很想脫離貧窮的困境,於是努力學習編竹筐。隨著收入的增加,全家人都加入到了編竹筐的陣營裡。
“編好的竹筐送去賣,賣光了,便得走一段長長的山路,買竹子來編。”竹子很長,山路很彎,扛著竹子走十分吃力,一不小心便會連人帶竹摔進山溝裡,跌得頭破血流。
編竹筐太辛苦了,他不要一輩子當篾匠,於是嘗試與父親溝通,尋找其他的營生。然而,多次溝通換來的卻是毫不理解的打罵。16歲那年,在和父親又一次劇烈爭吵之後,他決定離開農村,到城裡去謀生。他向鄰居借了20元當路費,風塵僕僕地來到了成都。
那是1996年。彼德這個土裡土氣的小夥子,站在位於成都九眼橋的勞務市場裡,滿心憧憬地等人來僱。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小餐館洗碗,從早上7點開始把手浸在洗碗水裡,一直做到半夜12點才休息。
1997年,他跳槽到一家小西餐館去當廚工,改變他整個人生的關鍵人物出現了,她就是瑪麗。瑪麗是美國人,一連幾天光顧彼德任職的這家西餐館,但卻覺得食物很不地道。她向西餐館老闆毛遂自薦,表示可以給廚師和員工進行免費的廚藝培訓。彼德搶先報名,和餐館另外兩位廚師一起每天到瑪麗家學習。
彼德學做的第一道西式點心是蘋果派,他從中得到的最大心得便是:凡事都得認真,絲毫馬虎不得。從原料的選擇到烘焙的溫度,都得小心應付,一招不慎,全盤皆輸。在瑪麗家足足學了3個月,彼德不但掌握了許多烹飪原理和方法,原本一竅不通的英文也大有進步。每次去上課,他總抱著一部厚厚的字典,把菜譜上的英文字一個一個地翻譯出來,猛學苦記,回家後再細細消化。
瑪麗為他不懈的熱忱和刻苦感動了,知道他不是個蜻蜓點水的“過客”,而是準備認真地在烹飪界當個“長駐軍”的,就主動表示願意資助他繼續學習。在1999年,彼德選擇了一家烹飪專科學校,系統地學習了西餐的烹製技巧。
2000年,他受聘到一家西餐館擔任廚師,不久後便因工作表現優異而升任主廚。由於廚藝出色,又善於變換花樣,許多人慕名而來,餐館日日客滿。這時,彼德人生的小舟已駛進了一個溫暖的港灣,然而,對於心懷夢想的他來說,真正的挑戰還沒有開始。
2003年,他的第一個夢想實現了。他拿出全部積蓄,加上朋友的投資,在成都開設了第一家充滿南美風情的西餐館,由瑪麗擔任顧問。彼德把“努力不懈”當做終生遵守的“座右銘”。儘管目前已經擁有4家餐館了,可在成都和北京來回穿梭的彼德,又有了新的夢想,他希望“彼德西餐館”能成為中國的連鎖西餐館。
奮鬥,是件很具體的事情。實實在在地去做能做的事,哪怕只是編筐洗碗,走好腳下的這一步,才有往更高處走的可能。
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4:周恩來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鬥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裡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臺,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裡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為理想奮鬥的名人故5:馬化騰
馬化騰在家人的翼護下讀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後,他仍然沒有離開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學。進入大學後,馬化騰的天文理想並未實現,在得知學習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師後,他在大學的申請表上改填了計算機專業,並因此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2010年4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時回憶道:我原來是準備走天文方面的路。經常想很多自然科學的東西,研究什麼特異功能。1986年的時候觀測哈雷彗星迴歸,我用學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當時深圳中學第一個找到***哈雷彗星***,還去寫觀測報告,得了一些獎,獲得幾十塊錢的獎勵。還得到了參加觀測比賽的機會。後來因為當時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觀測我沒有去成。
考大學的時候,我問老師天文系畢業後的職業,當時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我瞭解到基本上那時候去天文臺的少,很多都是去當地理老師。當時就覺得,別搞不好變成去當地理老師,後來又剛好開始接觸到計算機,就覺得這個也挺有興趣,那時候就考到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竟天文太遙遠了”他說。
深圳大學在國內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學,但是身處深圳特區,發展速度相當驚人。深圳大學受到改革開放思想影響,學校裡實用主義思潮也是比較濃厚的。可以看出,受深圳大學學校風氣的影響,馬化騰的實用主義理念在畢業之前已有了苗頭。馬化騰在深圳大學計算機系求學期間成績總是在前五名,他也漸漸地在編寫軟體和研究計算機網路中體會到了樂趣。馬化騰表示自己學習程式設計的方法其實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領悟”——用抄程式碼來培養感覺。
在大學裡面,馬化騰也並不是核心,技術也不是最強的一個,然而馬化騰會找到比較互補的一些夥伴做成一些事情。馬化騰看問題比較中立,但他會尊重比他強的人的意見。馬化騰在產品應該往哪個地方去做這個方面想法會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