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黑板報文字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那麼關於重陽節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重陽節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

>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1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2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3

  重陽節黑板報內容1:

  重陽登高的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青年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時候曾聽大人說過,汝河裡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佈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師學藝。

  桓景帶上一袋乾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縱跡。有一天,他忽然看見面前站著一隻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走近前一看,鴿子卻飛出了兩三丈遠,落地後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終於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開了,一個白髮老人笑眯眯的對他說:“我看你一心想為民除害,就收下你這個徒弟吧。”他交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把劍術練得爐火純青。

  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先讓鄉親們登高避災,然後再去斬妖除魔”。說完,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鄉,把費長房的話向大夥兒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後,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中午時分,汝河裡狂風怒吼,隨著幾聲怪叫,瘟魔出水走上岸來,趾高氣揚地走進村裡。他發現村裡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後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著向山上衝去。剛到山腳下,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迎面撲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轉。桓景手持寶劍從村子裡直奔瘟魔而來,和瘟魔鬥了幾個回合。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嗖”的一聲射出了寶劍,寶劍閃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再也不鬧瘟疫了,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重陽節黑板報內容2:

  重陽習俗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這一天,廣東人稱“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

  敬老

  重陽節,也是中國老人節,人們要表達對老人的孝敬,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晒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晒、掛晒農作物。

  賞菊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佩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