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宣傳黑板報

  糖尿病有遺傳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為絕對或相對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謝紊亂,做好糖尿病宣傳,全民預防糖尿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的圖片和資料如下:

  一、糖尿病的併發症

  慢性併發症的主要表現:

  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無視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和時間;是否檢查過眼底或眼底熒光造影;是否接受過視網膜光凝治療。

  ②糖尿病性腎病:有無浮腫,尿中泡沫增多或者蛋白尿。

  ③糖尿病神經病變:四肢面板感覺異常,麻木、針刺、蟻走感。足底踩棉花感,腹瀉和便祕交替,尿瀦留,半身出汗或時有大汗,性功能障礙。

  ④反覆的感染:例如反覆的面板感染,如癤、癰,經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潰瘍。反覆發生的泌尿系感染,發展迅速的肺結核。女性外陰

瘙癢

  還包括以下併發症:

  1. 心血管病變

  糖尿病除嚴格控制糖尿病且必須長期堅持貫徹外,應及早處理各種心血管問題。高血壓頗常見,採用藥物時應注意有否影響糖、脂肪、鉀、鈣、 鈉等代謝,如失鉀性利尿劑(噻嗪類)和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可減少鉀和鈣離子進入β細胞而抑制胰島素釋放,以致血糖升高;保鉀利尿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可抑制醛固酮分泌而排鉀減少,在腎功能不全伴高血壓者易發生血鉀過高而影響心功能,有時可引起嚴重後果;β腎上腺素能阻滯劑不論選擇性或非選擇性者均可抑制低血糖症症狀、提高血甘油三酯、降低HDL2-ch,非選擇性者還可延遲低血 糖症恢復。

  不少降壓藥還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陽瘻,以免發生低血糖症時再誘發心肌梗塞,但酮症也可誘發上述心腦腎併發症,必須注意。近年來還發現糖尿病性心肌病在嚴重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齊發生前僅有T波低平倒置,應及早嚴格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壓,應用輔酶Q10和第二代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等,1-肉鹼可改善心肌功能,也可試用。

  2. 腎臟病變

  及早控制糖尿病,早期病變可以逆轉。對於腎臟病變早期階段,微量白蛋白尿期,不論有無高血壓、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第一代或第二代藥物均可使尿白蛋白排洩量減少,根據血壓,卡託普利(captopril)12.5~25mg,2~3次/d或依那普利(enalapril )5mg,1~2次/d不等。除尿白蛋白外,尿轉鐵蛋白和尿內皮素排洩量均有明顯降低,這主要由於ACEI對 腎小單位的迴圈有獨特的作用,擴張出球小動脈甚於入球小動脈,以致減低小球內壓力,減少蛋白濾出 。

  3. 神經病變

  早期控制糖尿病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者可逆轉恢復正常,但感覺神經療效較差。以往試用維生素B族,B12、B6、B1、B2、NAA等療效可疑。有神經痛者可試 糖尿病用卡馬西平( carbamazepine,tegratol)每片0.2g,3次/d,可暫時止痛。也可用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每晚30 ~50mg可有效,氟奮乃靜(fluphenazine)0.5~2.0mg,2~3次/d,可與阿米替林合用。近年來還試用肌醇片,2g/d分2次口服,或用醛糖還原酶抑制劑(aldosereductaseinhibitor)索比尼爾(sorbinil),託瑞司他(tolrestat),statil等,或用甲基維生素B12(methylcobalamine)治療取得療效,後二者尚在研究中。

  4. 視網膜病變

  基本治療為及早控制糖尿病。如有病變應及時就醫,且不可拖延,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5. 足潰瘍

  俗稱“糖尿病足”,主要由下肢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加以區域性受壓甚而損傷所致。與其他慢性併發症一樣預防重於治療。患者要注意保護雙足,每日以50~60℃溫水洗腳,用軟毛巾吸乾趾縫間水份,防止發生嵌甲,如有胼胝及時處理以免區域性受壓,損傷,繼發感染。襪子要軟而無破損或補釘,鞋子要寬鬆,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有無尖硬的異物等。也可採用特製鞋墊使區域性突出部位減少受壓。

  設計圖

  二、糖尿病的疾病病變

  1、什麼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血糖升高,體內代謝紊亂,引起全身微迴圈障礙。眼底視網膜血管容易受損,即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diabetic retinopathy , DR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引起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大約有 75% 不重視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病 15 年內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達 50% 以上。

  糖尿病造成機體損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對微小血管的損傷,它使視網膜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與周細胞受損,從而導致毛細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出現滲漏現象,造成周圍組織水腫、出血,繼而毛細血管的閉塞引起視網膜缺血,血供與營養缺乏,導致組織壞死及新生血管生長因子的釋放及因之而產生的新生血管,從而將引起視網膜 大量出血與玻璃體的大量積血,產生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年齡愈大,病程愈長,眼底發病率愈高。年輕人較老年人患者危險性更大,預後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時控制,不僅發生機會少,同時對視網膜損害也較輕,否則視網膜病變逐漸加重,發生反覆出血,導致視網膜增殖性改變,甚至視網膜脫離,或併發白內障。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哪些表現?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由於糖尿病引起,除全身症狀以多飲、多食、多尿及尿糖、血糖升高為特徵外,並有雙眼視網膜出現鮮紅色毛細血管瘤,火焰狀出血,後期有灰白色滲出,鮮紅色新生血管形成,易發生玻璃體紅色積血為主要特徵的眼底改變。

  早期眼底病變不影響黃斑部時,視力不受影響,患者無自覺症狀,有時患者感覺視力減退,或眼前有黑影飛動或飄動。若病變發展 3 到 5 年或血糖控制不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眼底出血、滲出、水腫、血管瘤。如眼底黃斑受累,可出現視力下降,眼前黑影,視野中心暗點,中心視力下降和視物變形等症狀。如果視網膜反覆出血進入玻璃體,患者自覺眼前有黑影飄動。當血管或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體腔,將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尿病視網膜病變應如何防治?

  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時血壓控制在 140/90 mmHg正常範圍內。

  適當控制飲食、加強運動、控制好血糖。

  早期檢查視力和眼底,早期治療,保住視力提高您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