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國學經典讀後感

  讀完了《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這本書,知道了國學的智慧博大精深,國學經典中的智慧是無窮的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沉澱,更是幾千年來經久不衰流傳下來的經典。我們一定要多讀國學,因為古聖先賢在國學經典中給我們了太多的啟示,在國學經典中記載著深刻的道理。多讀多看國學,可以讓我們領悟到人生哲理和經世哲學。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這本書,讀後,我知道了國學的智慧博大精深,國學經典中的智慧是無窮的。書中將南懷瑾先生對國學的領悟都記錄下來了,讓我們聆聽大師的精言妙語、感悟溫慰無比的人生智慧。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章是:《知識能力就是推動你起飛的風》,在《莊子·逍遙遊》中,有幾句這樣的話: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意思是,大鵬鳥要飛的時候,非要有風不可,如果風力不夠,鳥的兩個翅膀都沒有辦法展開,就飛不起來。大鵬鳥飛到九萬里高空以上,大氣層都在它下面。鳥要起飛,下面要靠風力,風力愈大,起飛的時候愈容易,翅膀快速一拍,就起飛了。南懷瑾先生卻用這個道理來比喻人生:“年輕人想要做成一番大事業,你的學問、你的能力、你的才智全都要去養成,那就是你的風。”

  《聽南懷瑾講國學》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的道理,我非常喜歡讀它。

  篇二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篇三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典《論語》。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麼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說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句話是孔子通過稱讚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平時在班裡,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只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說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所以,我已經約好媽媽每天繼續誦讀《論語》,多學學裡面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