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經典品智慧人生範文

  國學之於我,是一豆燈火,一道思想的光芒,給我人生以智慧、以啟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裡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

  帶著內心的那份渴望與好奇,我來到了國學這片盪滌思想的遼闊天地,這裡孕育了司馬遷獄中出奇書的“自強不息”,這裡深藏著顧炎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義,還有亞聖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這裡到浸潤著孔孟的“仁愛”,老莊的“無為”,澤澤生輝,星光熠熠!

  於是,我駐足,傾聽,感悟,陶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駐足只因那水的一方有我心愛的姑娘,秋景淒涼,內心悵惘,那是怎樣的一種期許,又是怎樣的一種等待,那穿越滄桑的思念與追尋又讓多少人久久不能釋懷。在這裡,我懂得了愛。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傾聽著,我誦讀著,這些閃爍著智慧之光的箴言,如伯牙撫琴,高山流水,綿遠流長,融入我心,值得我一輩子珍存。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伴隨著經典中的金字玉言,我感悟著國學裡寶貴的人生哲學,它們讓我懂得了對“授我以漁”之人以感恩;對窮困潦倒之人以幫助;對不慎犯錯之人以寬容……告誡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一切生活言行中都要謙虛謹慎,友善真誠。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國學文化經久不衰,令我陶醉其中,這種感覺猶如在世外桃源、無人頓擾之處,靜心於純正的至美,在書香瀰漫開來的氣息中,如醉如痴,在篤學慎思明辨中不知今夕是何年。

  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通過品讀經典著作,總結出了一句特別耐人尋味的話,他說人這一輩子要處理好三方面的關係,才能無怨無悔,即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溝通,人與心靈的匯合。這正是簡單而樸素的生存之道。所謂人與自然的和諧,我想就是為人處事不刻意、不鑽營,盡力而為,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這也體現了一種平和明朗的心態;人與人的溝通,就是要善解他人,善待自己,只有寬容理解才能使人與人之間融洽唯美、和諧共生。我想,生活就是那種可以用來質疑和思索,最終又不得不接受和肯定的東西。再嚴肅的時代,也別少了自由的趣味。而自由的趣味絕不是為所欲為、隨心所欲,而是恪守心靈的準則,駕馭靈魂的高度,拿起手中的畫筆將生活勾勒成變異多彩的山川,因為我們真正需要有心靈也有理性的生活,這也正是本我和心靈的匯合。

  國學是我生命中的魂,它內在的精髓已深深觸及到了我的精神和內心。我可以在經典國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國學經典的長河裡凌波。“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其實,國學之於我,更像是一豆燈火,一道思想的光芒,給我人生以智慧、以啟迪。

  篇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燦爛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積累了豐富的民族智慧和民族文化。這些智慧和文化以歷代國學的形式傳承和保留下來,直至今天。

  民族文化傳承的歷史,就像長江黃河,既有氣勢磅礴的幹流,也有恬靜優雅隱於山川的支流。在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儒家文化就是整個民族文化的幹流。儒家文化起源於孔子,孔子在草創儒家文化之時,並不曾想過要獨成一派,成為一家,在當時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孔子的主張成為當時眾多思想流派的一支。孔子曾做過小吏,但一生在鬱不得志中度過。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是一個失敗者。古語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孔子的失敗其根源就在於他的不識時務。在當時周禮日頹、群雄涿鹿的春秋時期,還幻想著“克己復禮”,顯然是背“社會發展之規律而為之”,他的失意也就在所難免了。

  但是,孔子所倡導的周禮中,很多方面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是人類社會無論發展到何種階段,都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道德準則。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以及“非禮無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為”的道德實踐,成為調節人類社會群體和個體關係的不二法則。因此,在漢代天下初定之後,儒生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得到漢武帝的推崇,終成正統。

  儒學最大的可貴之處在於她的演變性。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隨著社會的發展,歷代儒學大師在傳承儒家經典文化的同時,更加註重時代的創新。從東漢末年的玄學至宋明時期的程朱理學、王陽明心學,無不緊跟當時社會發展中民眾道德價值觀念的焦點,直擊當時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危機所在,在歷史發展的攸關之時成為引領時代的旗幟。

  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處於多元化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現,特別是隨著網路的普及,各種各樣的小道訊息、負面新聞撲面而來。私慾膨脹貪腐墮落者有之,寡廉鮮恥惡意炒作者有之,不法經營追逐橫利者有之,不忠不孝賣國虐親者有之,為富不仁見利忘義者有之。人們無不自問:中國人到底怎麼了?這還是禮儀之邦嗎?還有華夏文明嗎?有人把諸多弊病歸責於教育。筆者認為,實在有失偏頗。究其根本,是在於當代的中國人缺乏信仰所致。十年***,將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否定,一代達成至聖先師被冠之以“孔老二”的弊名;政治革新,共產黨所倡導的共產主義價值觀又距離老百姓的認知水平太過遙遠;新的信仰尚未樹立,舊的信仰已被徹底顛覆。信仰缺乏導致無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社會低階腐朽思潮侵蝕著國人的靈魂,使得價值觀信仰缺乏的國人一下子如沐春風,如獲至寶,以致使世風日下。正所謂“無知者無畏”。以至於極個別缺乏道德底線之人何等傷風敗俗之事皆可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為之。試想,如果畢福劍作為一名知名主持人,如能將“謹言慎行”牢記於心,何以會惹出當下之禍?

  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價值觀念,不單是提供給國人修身立德的標準,更是包含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是價值觀,更是方法論。唯有熟讀國學經典,方能體味其中的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