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時怎樣找好自己的位置

  在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資訊社會,每個人都扮演著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如何把握和運用角色語言,更好地溝通人際關係,成了人們交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有些人在交談時弄錯了自己的角色,結果導致了談話的失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樹立角色意識,所言不可越位

  所謂角色,是指一個人在人際交往的對應關係中所特有的身份、地位。一旦開始了具體的語言交往,說話人就像演員登上舞臺一樣,在說話中所扮演的角色立即被具體明確地規定下來,並被要求嚴格地按照角色語言說話。如果說出別的角色應說的話,則會導致越位。

  某社群部分居民對社群旁小學擴建操場及學校喇叭聲意見很大,於是社群召集校方和部分居民代表開了一次協調會。在聽取了居民代表和校方領導的陳述之後,社群的一位對學校根本沒有領導權的幹部對參加會議的校方書記說:“今天的會議開得很好,社群和學校本是一家,我們應該建立和諧社群。剛才說的幾個問題必須解決,社群讓出了幾十平方米給學校擴建操場用,是社群做出了犧牲;至於擴建的操場,必須資源共享,不能有異議;小學喇叭聲應該輕點,不能影響居民休息……你回去以後,應該召集班子開個會,立即討論解決問題……”

  且不說這位社群幹部說得是否在理,從他命令的口吻看,顯然是超越了自己的角色權力,因為該小學不歸社群管轄,社群幹部並不是小學的直接領導。且建操場已經過有關部門批准,是合理的。而開放操場,資源共享,更應雙方協商解決,社群幹部沒有權利向學校領導人發號施令。如此越位說話,即便說得有理,恐怕也無人理會。作為協調者,這位社群幹部應該以商量的口吻來談,才有可能說服大家。

  又如,在一次商務談判時,雙方在議價過程中,當一方報出的價位正好是另一方預設的底線時,一位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搶在領導開口前說道:“這個價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一句話錯失了己方可能獲得更多利益的機會。

  可以想到,年輕人可能苦於沒機會發言,沒機會表現。當對方報出己方預設的可以承受的價位時,他便以為表現的機會來了,結果搶先表態。理應領導拍板,他卻自作聰明,越俎代庖,作為談判成員的普通角色,明顯地越位了,也導致了談話的失敗。作為隨從,應該安靜地等待領導的決定,以隨從的角色語言完成配合工作,而不是喧賓奪主地講話。

  二、明確角色職責,所言不可失位

  人際交往中,無論是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一旦進行語言交流,就離不開角色的限制。說話者應有適當的心理狀態,語言必須符合自己的角色地位、角色身份。反之,遊離於自己的角色位置之外,勢必造成交流的受阻,甚至衝突。

  某學校有一個年輕但燒得一手好菜的炊事員,十分不安心自己工作,認為炊事工作沒有出息,覺得年紀輕輕就加入“伙頭軍”很委屈,因此常常牢騷滿腹,工作懈怠。於是,領導找他談話,平易近人地說:“小夥子,做炊事員有什麼不好?很清閒也很自在。再說,你們還會嚐到最先出鍋的美味,有道是‘一招鮮,吃遍天’,油水可比別人多得很呢!”

  該領導看似平易近人,沒講大道理,所說的話對那炊事員來說不能說不入耳,但從領導的身份而言,該領導所言則屬角色失位。因為該領導只考慮交流物件的心理狀態,只注意交流物件的利益所得,而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忽略了作為領導應有的價值觀和是非判斷,他的那番話等於在鼓動下屬佔小便宜,挖集體的牆腳。該領導所言嚴重地脫離了領導角色,對下屬起了明顯的誤導作用。站在領導的角度,應該積極鼓勵下屬做好本職工作,這樣的話語才符合自己的身份。

  又如,去年世界盃足球賽中,解說員黃健翔的一段話曾引起爭議。黃健翔在托蒂罰進點球時曾說:“點球進了,澳大利亞可以回家了,義大利沒有再輸給澳大利亞隊。偉大的義大利的左後衛!馬爾蒂尼今天生日快樂!義大利萬歲!偉大的義大利……”

  這段話則遊離了一個解說員的角色定位,也屬角色失位。這些話明顯地體現了他個人的感情色彩。作為大眾傳媒的解說員,他的解說不應有個人的偏好和傾向,應儘可能理性、客觀,才符合聽眾對解說員這個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三、清楚角色轉換所言不可錯位

  現實中,每個人都是在多層次的關係網裡生活,而且,隨著人際交往的場合的不同,交流物件的不同,一個人可能擔任多種角色,是多維的。拿一個有家室的人員來說,他在兒子面前是爸爸,在爸爸面前是兒子,在工作單位可能是領導,也可能是領導的下屬。這就要求多維角色的人員不僅要有角色意識,而且要隨時隨地注意角色的轉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所言不可角色錯位。

  有一次,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回家,在門口敲門。她丈夫問道:“誰?”伊麗莎白回答說:“女王。”丈夫不開門。女王又敲門,丈夫又問:“誰?”女王回答說:“伊麗莎白。”丈夫還是不開門。女王又敲門,丈夫問:“誰?”女王回答說:“你的妻子。”這時,丈夫才開門,把妻子迎入家中。

  在公開場合,伊麗莎白是女王,是萬人景仰的君主。可是回到家中,面對丈夫的時候,她卻是一個普通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擺女王的架子,顯然是不合適的,只有拿出妻子的一面,用妻子的角色語言與丈夫對話,才能使談話順利有效。

  又如,一位老幹部在醫院看病,不排隊想直接掛號。一位年輕醫生看不過去,便對他說:“請您排隊。”那位老者照樣不排隊,還很不高興地說:“當年我為國家幹革命時,還沒你呢,你算什麼,倒管起我來了?”

  這位老者可能是為國家作過重要貢獻,或許曾是某單位的主要領導,在單位裡可能不曾受過指責。可是到了醫院,就是病人,應該以病人的角色語言來對待醫生的建議。

  言語交際中,避免角色錯位至關重要。對領導來說,在單位是領導,在社會中,就是普通人,不可能要求陌生人也像他的下屬那樣對他畢恭畢敬;對學校的老師來說,一旦到了教室開始上課,便應該拋卻所有煩惱,進入教師的角色位置,以教師的角色語言為學生解惑授道;對醫務人員來說,一旦到了工作崗位,一方面,要轉換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要幫助不同的病人轉換好角色,調整好心態。

  事實上,生活中要分出你我他的角色,言語交談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這樣,人際交往才能暢通無阻。社會心理學家將角色語言概括為“必須說的話;允許說的話;禁止說的話”三類,確實言之有理,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只有在講話時考慮到自己的角色,談話才能成功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