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什麼意思由來以及傳統習俗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傳統民俗文化的一種,用於記錄一年四季的變遷,現在時節已近立夏節氣了。那麼你知道立夏是什麼意思 嗎?你瞭解立夏的來歷嗎?立夏要吃哪些傳統食物呢?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立夏的由來和傳統食物。

  立夏是什麼意思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立夏的由來

  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螻蟈鳴。螻蟈,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說文》稱鼫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螻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為臭蟲,陸德明、鄭康成以為蛙,皆非也。

  蚯蚓出。蚯蚓即地龍也【一名曲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王瓜生。《圖經》雲: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禮記》鄭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隱居以辨其謬,謂菝葜自有本條,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條,先儒當時如不檢書而謾言者,可笑。

  其他史料

  《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螻蟈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

  立夏的傳統習俗

  第一、立夏經典食物:立夏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煮好的蛋,挑出整隻未破的,用綵線編織成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朋友們還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這天最快樂興奮的事,拄蛋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立夏為什麼要吃“立夏蛋”呢?“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第二、立夏嘗三鮮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

  第三、五色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第五、吃軟菜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面板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第六、吃蝦面

  舊時,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把蝦摻入麵條中煮食,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的祝願。

  第七、吃“光餅”

  福建一些地區立夏有吃“光餅”習俗。

  第八、“七家粥”

  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 “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