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液保留灌腸搶救小兒驚厥的療效和護理

  1 臨床資料

  128例患兒,其中男63例,女65例;3月~1歲29例,1歲~2例43例,2歲~3歲56例。驚厥持續時間<5分鐘18例,5~10分鐘66例,10~15分鐘20例,15~20分鐘13例,20~25分鐘5例,25~30分鐘4例。>30分鐘2例。

  2 方法

  2.1 灌腸前準備:治療盤內盛20ml注射器一支,一次性輸液管***去年針頭和過濾器後***剪成20~25cm備用,***注射液10mg/2ml一支,0.9%生理鹽水100ml/瓶一瓶,一次性手套一副,橡膠墊和治療巾,石蠟油,衛生紙一卷,另備便盤。

  2.2 操作方法 囑家長抱住患兒,將患兒取側臥位,將患兒褲子退至膝部,使臀部移近床沿,墊橡膠墊和治療巾於臀部,抬高臀部約10cm,顯露肛門。操作護士戴上一次性手套,將已剪好的20~25cm長的一次性輸液管前端塗上石蠟油潤滑後,插入肛門內約5cm,固定輸液器,遵醫囑***注射液0.5mg/kg,用20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10mg/2ml一支,接著抽取0.9%生理鹽水3ml,共5ml,搖勻後排出多餘的***至所需的***劑量後,再抽取0.9%生理鹽水至20ml,去掉針頭後將注射器連線已插入肛門的輸液器的另一端,向肛門內全部推入,反折輸液器拔出,用衛生紙在肛門處輕輕按揉,囑家屬捏緊臀部,以利藥物保留,患兒頭後仰***防止過度後仰***,防舌後墜。

  2.3 注意事項

  ①保留灌腸時注意患兒姿勢,抬高患兒臀部10cm,側臥位,頭後仰***防止過度後仰***,防止舌後墜。

  ②應熟練掌握灌腸技術,操作動作輕柔,注入肛門端的輸液器前端剪光滑,並塗石蠟油潤滑,以防損傷。插入肛門深度5cm左右,拔管時注意反折輸液管,防止液體返流入肛門外,並注意捏緊臀部,以利藥物保留。

  ③插入肛門的輸液器管徑小,刺激性小,插管無痛苦,有利於排盡空氣,避免空氣進入腸道,但輸液器不可過長,也不可過短,20~25cm即可,否則灌入腸腔內的***劑量不夠,影響療效。

  3 療效判斷及結果

  顯效 患兒驚厥停止,四肢無抽搐,無口脣發紺,無口吐白沫,無兩眼上翻。

  無效 患兒仍處於驚厥狀態,,四肢僵直,口脣發紺,口吐白沫,兩眼上翻。

  結果 顯效12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達98.4 %,無效2例,抽搐時間均大於30分鐘,加用其它鎮靜劑才止驚。

  4 護理

  4.1 心理護理 灌腸前給患兒家長做好介紹和解釋工作,消除患兒家長的恐慌情緒,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灌腸後應指導家長注意保留藥物,採取正確的體位,一是使藥物保留時間更長,二是灌腸後患兒入睡,防止舌後墜。

  4.2 常規性護理 迅速將小兒頭側向一邊,稍低於軀體,解開衣領扭扣,以利嘔吐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吸入。

  4.3 保持呼吸道通暢 驚厥時將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在患兒上下牙齒之間,防止舌頭後墜和咬傷。若發生舌後墜,立即用舌鉗把舌頭拉出來,並在上下牙齒之間放上壓舌板。

  4.4 灌腸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徵,一邊操作一邊密切注意患兒的生命體徵、神志、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並詳細做好護理記錄。

  5 討論

  小兒驚厥是小兒神經系統常見的嚴重症狀,需及時正確處理。驚厥急症處理的目的是防止驚厥性腦損傷,減少後遺症,解除長時間驚厥引起的顱內高壓、代謝性和生理性紊亂[1]。在小兒驚厥發生時,如何快速正確有效的控制驚厥,是搶救患兒成功的關鍵。由於患兒發病年齡大多小於3歲,不會用語言表述病情。在病情危急情況下,由於患兒年齡小,家長恐慌情緒影響、目前社會醫患矛盾日益加劇及護士心理素質低等因素,使護士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往往不易成功,反覆多次不成功的靜脈穿刺,一方面容易耽誤搶救時機,使驚厥時間延長,加重腦損害;另一方面容易增加患兒家長的埋怨情緒,導致醫患糾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欲通過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給藥控制驚厥往往不是很現實,我們運用***注射液0.5mg/kg/次保留灌腸止驚,操作方法簡單,對各型驚厥持續狀態都有效,作用快,1-3分鐘內生效,比較安全,最宜用於急症。避免了患兒腦損害後遺症的發生,患兒家長滿意度高,構建了和諧的醫患關係。臨床觀察,***注射液保留灌腸對驚厥持續時間越短,療效越好,越早運用療效越佳,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諸福棠,江載芳主編.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13-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