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飲食禁忌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是一種起源於造血幹/祖細胞克隆性疾病,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是常見的惡性血液病,在治療的同時,需要進行飲食的相關護理,才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下面是洪思存為您介紹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飲食注意事項:

  忌口是每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都應該做到的事情,主要忌食的主要包含水果和生冷蔬菜等涼性食物。

  1、辛辣類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在飲食方面不可以吃辣椒、蔥、蒜、酒等,由於這些食物性辛熱、具健胃之功,可適用於調養脾胃虛寒、寒瀉等患者食用。疔瘡熱毒、胃痛等病人不要吃辣椒、胡椒、大蒜等食物;風疹、面板瘙癢者須忌食生薑、韭菜、蔥等食物;而貧血者還需忌食蘿蔔。

  2、海鮮類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還不可以吃一些海鮮之類的食物,如果對這些沒有禁忌的話,很有可能會加重病情,所以不能吃的食物主要包含帶魚、內河魚、蝦、蟹等水產品類食物,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等疾病患者不可以吃海鰻、烏賊和魷魚等食物;過敏性皮炎、支氣管哮喘患者應忌食海藻、海帶、紫菜等。

  3、發物類

  在我們生活中吃的一些發物類食物也是患者不可以吃的,這是因為這些發物類食物可能會引起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是誘發舊疾,所以不要吃芥菜、南瓜、公雞和海腥類等食物,關於蕁麻疹、暴發火眼、一切外科瘡瘍等病人都應忌食。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黃疸和腳氣病等病人都應忌食南瓜;哮喘等患者應忌食豌豆及芥菜等食物。這類食物偏熱,有出血傾向的患者要慎用。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原因

  小兒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病因未明,但多種因素如病人的敏感性、年齡、性別、發病前接觸致白血病物質和感染等均可能導致mds。

  1、分型1982年,fab協作組確定了mds的名稱,將此綜合徵分為5型。結合國內實踐,在1994年成都全國小兒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研討會上,對mds作具體分型如下:

  難治性貧血***ra***:骨髓中原始+早幼粒細胞***下稱原+早***<5%,血中原+早<1%。

  難治性貧血伴環狀鐵粒幼紅細胞***rars***:骨髓及血象似ra,但骨髓中出現環狀鐵粒幼紅細胞>15%。

  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raeb***:骨髓中原+早5%~20%,血中原+早<5%。

  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在轉變中***raeb-t***:符合下述任一項即可診斷:血中原+早>5%;骨髓中原+早20%~30%;不成熟細胞中出現auer小體。

  慢性粒單細胞白血病***cmml***:骨髓象及血象似raeb,但血中單核細胞≥1.0×10/l,在兒科現稱之為幼年型粒-單白血病***jmml***。

  2、染色體異常1994年國際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工作組制訂的jcml最低診斷標準則為:

  白細胞計數>13×10/l。

  單核細胞絕對值>1×10/l。

  外周血有不成熟粒細胞***原始、早幼、中幼***。

  骨髓穿刺液塗片原始細胞<0.30。

  除外t***9;22******q34;21***或bcr/abl重排。

  -7是兒童mds最常見的,通常也是惟一的染色體異常。原發性兒童mds有-7者佔40%,伴發先天或遺傳異常的兒童mds常出現-7。imo7s特指發生在4歲以下嬰幼兒的-7綜合徵。男性多見,男女比為4.7∶1。外周血白細胞和單核細胞增多,貧血,血小板減少,常見幼稚紅細胞及幼稚粒細胞,骨髓呈骨髓增殖性疾病特徵。患兒經常發生感染,肝、脾、淋巴結腫大,多很快轉化為aml。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表現

  兒童mds可見於嬰兒到青春期的任何年齡段。據有關資料顯示,最小為5個月,最大13歲。男孩發病稍多於女孩。其症狀主要表現為貧血、出血、發熱、感染和肝脾腫大。患者絕大多數都有貧血,但程度較輕,主要為紅細胞無效性生成所致。出血的發生率為23%~95%,多為較輕的面板、黏膜出血。

  病情進展至晚期可有嚴重出血,甚至發生腦出血而死亡。發熱和感染的發生率各家報告不一,多為50%~60%,多隨病情的進展而增高,感染的原因為中性粒細胞減少和功能改變以及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所致。

  有10%~76%可見肝、脾、淋巴結腫大,但少見於ra亞型。肝大較脾大多見。有淋巴結腫大者較少。總之,mds的臨床表現差別很大,一般ra和ras症狀較輕,隨病情的演進而逐漸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