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用藥的禁忌
兒童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對於藥物的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寶寶用藥的注意事項
1、給藥途徑的選擇
我們提倡“能口服給藥治療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療的不靜點給藥”。雖然注射法給藥劑量準確、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響,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藥物的質量、藥物的刺激性、藥物本身的毒性、輸液中的微粒和熱原等都可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死亡。病情不嚴重時,請選擇口服或肌注給藥,病情嚴重時才選擇靜脈給藥。
2、給藥劑量要準確
兒童給藥物量一定要根據日齡或體重計算給藥量。因給藥量大或靜點速度過快,超過兒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3、藥物的選擇要合適
兒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腎均未發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腎清除功能較差,應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應較嚴重的藥物。
抗菌藥物的選擇:一般的感冒發燒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時,也應選毒副反應小的藥物,如青黴素類抗菌藥物。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藥物,如氨基糖苷類、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等可引腎及耳毒性。氯黴素可引起灰嬰綜合徵。如確有應用指徵時,必須進行血藥濃度監測,據此調整個體化給藥方案,以確保治療安全有效。不能進行血藥濃度監測者,不可選用上述藥物。四環素類可引起齒及骨骼發育不良,牙齒黃染。喹諾酮類可引起軟骨損害,避免用於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磺胺類藥和呋喃類藥可導致腦性核黃疸及溶血性貧血,兒童應避免使用。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缺乏安全性資料,建議2歲以下的兒童避免使用或謹慎使用。兒童由於腎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經腎排出的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β內醯胺類藥物需減量應用,以防止藥物在體內蓄積導致嚴重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的發生。
寶寶用藥的方法
1、所有新生兒用的藥均應由醫生開出處方,切不可憑以往給其他人用藥的經驗給新生的小嬰兒用藥。此外,前面的章節已經提到過,出生2周以內的新生兒和早產兒口服給藥的吸收量不確切;肌肉注射吸收亦不完全,因此,這些新生兒和早產兒患病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必要時給予靜脈用藥。對於年齡較大的新生兒***大於2周***,可以給口服藥。但用藥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藥物無論是片劑還是粉劑,都要用溫開水溶為液體狀服用。因此,某些要在小腸內溶解吸收的藥***即:腸溶劑***就不適合新生兒服用。由於這些藥物或是對胃有較大的刺激,或是在小腸吸收更好,因此,這些藥物都外包特殊的膠囊或外殼,服藥時應整粒吞嚥,藥物達到小腸時才溶解吸收,而新生兒是不可能整粒吞藥的。
2、喂藥時應將嬰兒抱起,將藥放入奶瓶內喂服或用小勺緩慢從一側口角喂入,切忌強行灌藥,以免嗆咳和誤吸入氣管內。喂完藥後再喂少量溫開水,使藥物能夠更完全地喂進去。並且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按量用藥,切不可隨意增加藥量。直腸給藥在新生兒很少應用。外用藥在新生兒使用也要注意安全,因為新生兒面板角化層薄,毛細血管較豐富,體表面積相對較大,藥物經面板吸收較成人迅速和廣泛,尤其在面板有炎症和破損時。因此,新生兒外用藥也要有醫生的指導,嚴格掌握劑量,避免大面積面板塗藥,否則,有些藥物經面板粘膜吸收過多,也可以發生中毒反應。
總而言之,給新生兒用藥應更加慎重,否則,不但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反而可能給孩子造成其他的損害。
1、四環素族藥物較易沉積於骨組織中,阻礙骨骼的發育,服用數日可使牙齒變黃,不宜用。
2、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治療不要超過10天,以免損傷聽神經及腎功能。
3、鏈黴素對聽神經亦有影響,對腎臟也不利,故不宜用。
4、氯黴素可抑制骨髓,併發灰色綜合徵,不宜用。
5、維生素K3、K4、磺胺類藥物、新生黴素、三乙醯竹桃黴素、伯氨喹啉等易引起新生兒黃疸現象,不宜用。
6、***、***、可待因對敏感者易引起中毒,應慎重使用。
寶寶用藥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