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養生病

  養生病是一種心理疾病,就是總覺得自己這裡有問題那裡有問題,別人更是這樣吃不好那樣做更不好,處處需要養生。結果對自己和別人形成一種養生強迫。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養生病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養生病的產生原因

  那麼,“養生病”為何越來越嚴重?

  宋康教授分析,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感染性疾病大幅度減少,慢性病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中醫養生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現在關於養生健康知識的資訊氾濫,老百姓應該學會正確辨別各種資訊,從傳統權威媒體等正規渠道獲得養生保健知識。

  張弘副院長說,有少部分媒體可能受利益驅使,不加分辨,誇大了某些營養品、保健品的功效。而隨著微信、微博等網路媒體的傳播,有些對養生無益甚至有害的內容,以訛傳訛,誤導了視聽,使得一些熱衷養生的人士盲目追求養生,進入誤區。

  養生病的現象

  吃飯洗澡上廁所都要按程式辦事

  高小姐說,關注養生是件好事情,可現在很多人都有些“過”了,她媽媽也是如此。說到這裡,高小姐有些無奈,她表示,她的母親現在對養生“著了魔”,聽說黑木耳能夠稀釋血液,便買了五六斤囤在家裡,不管是燉湯還是做菜,都會放很多進去,“每次吃飯,整個桌子滿眼望去全是黑乎乎的木耳,頓時沒了食慾。”

  高小姐說。 這還沒完,據高小姐描述,她媽媽吃飯洗澡上廁所都有一整套程式,並嚴格按程式辦事。例如早上7點到9點必須吃早飯、排便;飯後必須出門散步,並且之後1小時內不能洗澡,4小時內不能睡覺;每天必須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果蔬,且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等等。

  過分熱衷於養生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宋康教授指出,現如今,很多人熱衷於養生,有的甚至過分關注養生,違背了養生的原則及生命發展的規律,可以說是患了“養生病”,高小姐的母親便是如此。“這種情況下獲得的養生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宋康教授說。

  張弘副院長介紹,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簡單來說,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

  張弘副院長說,自古以來,人們把養生的理論和方法叫作“養生之道”。中醫養生,強調天人相應,順應自然;四季養生,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日出而作,日落而休;天冷添衣,天熱減衣。所謂大道至簡。“比如有的人夜間鍛鍊,早上睡懶覺;或者冬天為了美觀,腳上不穿襪子,甚至穿露臍裝,其實這些都是有違自然的。”張弘副院長說。

  與此同時,中醫養生強調一個“度”,比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等。飲食養生,強調進食有規律,有節制,不可過飽,也不可過於飢餓。不可偏食,而要五味調和,才能使營養更合理。運動過度不好,易導致體力透支。同時,用腦過度,也會影響健康。過於關注養生本身,就與中醫養生強調的“度”的理念及順其自然的理念相違背。

  “其實過度關注養生,古人也有先例。”張弘副院長舉例,古人為了追求長生不老,求助於道家,一度服食丹藥盛行。而丹藥大多是用礦石來煉製的,這些礦石藥性偏熱,有些甚至是有毒的,如硃砂、雄黃就常被古人用來煉丹。使許多服用丹藥的人,不僅沒能長壽,反而出現中毒身亡。

  現代養生中過度養生的例子也是舉不勝數。張弘副院長說,例如生吃泥鰍,“生吃不但容易感染細菌或寄生蟲,還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宋康教授也舉例說:“有些人覺得喝鮮榨水果汁好,便每天喝水果汁,而且什麼水果都往裡放。其實,水果不必放太多,兩三種就足夠了,同時要注意搭配,不可亂放。”’

  運動也是如此。宋康教授指出,很多老年人盲目追求健康,過度運動,“有的四五點鐘就出門鍛鍊,有的喜歡把手、腿擱得很高,還有的一個勁地爬山、爬樓梯”,因而誘發了心血管、關節等相關的各種疾病。

  除此之外,還有過度進補的。“目前,很多人過度依賴補藥,盲目進補,比如鐵皮石斛,是一味養陰很好的藥,但一經炒作,變成了人人均可吃、什麼病都可治的神藥”,張弘副院長嘆了一口氣繼續說,“我就碰到過一個病人,體質本來就是中醫所說的陽虛體質,長期吃鐵皮石斛後,大便越來越稀。一天要解大便7—8次,人感到怕冷,沒力氣,這是補反了”。

  日常養生的方法

  調神養生

  精神樂觀,則氣舒神旺;精神抑鬱,則氣結神頹;喜怒不節,則氣耗神消。故清心寡慾可使心氣平和、血脈流暢、精神***,雖有大驚猝恐而不能為害。調神之法,參禪入定,或心有所恃,或絃歌自娛,或山林探幽,以氣度從容,心思***,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則神調。

  吐納養生

  即今之氣功。氣功之要,一是靜心,靜而不思,若能無外無我,可以養神而致長壽。二是以意引氣,以氣行周身,通達經絡,包括通任督、通小週天、通大周天等各種方法,達到養氣養神、經脈流暢,保健強身。

  導引養生

  又稱為練形養生。導引吐納,自古即用於描述氣功及形體強身,未有細緻確定的區分。這裡則專指以形體動作為主導方法的養生,所謂“主導”,是因為這種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動作的配合。這類養生術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極拳以及被動的推拿等。

  食餌養生

  通過調節食物的品質、數量、進食規律,以及迴避有害的食物以養生,也包括餌藥養生***古稱神仙服餌***,其內容包括食性、食養、食療、食節、飲食禁忌及藥養等。

  保精養生

  精氣神為人之三寶,精化氣,氣生神,故精又為人之動力源泉。保精之法,開源節流。節流有二:一是養神,神安不亂,精不妄耗,清靜無為,恬愉自保。二是節房室,古人將男女好合、房事傷精看得很重,認為精生有限,而性慾無節則過耗,將致疾短壽。開源即促精生長、吸引採補。前者有食餌、藥物、修煉等法可以試行,後者則主要與房中術有關。

  環境養生

  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因而對水土氣候、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均有所選擇。古人主張在高爽、幽靜、向陽、背風、水清、林秀、草芳之處結廬修養,故多選擇名山大川、幽雅清靜之處。現實生活中只要達到適宜也就可以

  四季養生

  順應陰陽氣化是四季養生的奧祕。四季養生的關鍵在於順應陰陽氣化。人為什麼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呢?因為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人與天、地是相應的。什麼相應?陰陽氣化相應。所以,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就必須知道陰陽氣化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