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冬季祛溼的方法有哪些
體內有溼氣的人整天都困頓不堪,做事都提不起勁,所以要及時祛溼哦!那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冬季祛溼的食物
1.姜
生薑有解表化溼功效,可將其帶皮切下五六片,放入***的水中,待幾分鐘後就可飲用了。如果覺得生薑水味道難以下嚥,還可加入一些紅糖調味,對於畏寒痛經的人尤其有好處。值得提醒的是,僅在做菜中放入生薑調味,是無法起到化溼作用的;辣椒雖然也能開胃助消化,但在祛溼方面卻功效一般。
2.赤小豆
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在西方營養學裡,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皁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而且赤小豆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解毒抗癌、預防結石、健美減肥;且富含葉酸,產婦、乳母多吃紅小豆有催乳的功效。針對需要祛溼健脾的朋友來說,可用鯪魚和赤小豆共煮來調理。
3.扁豆
中醫認為,扁豆味甘入脾胃經,主治脾虛有溼、體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腫。中醫書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扁豆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溼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溼良藥。扁豆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及食物纖維等,扁豆角的B族維生素含量特別豐富。
4.鯽魚
鯽魚可以健脾利溼,且含動物蛋白質比較豐富,對脾胃不和有幫助,與薏米等其他可健脾利溼的食材配合食用,效果更佳。入湯宜以白鱗鯽魚為佳,民間謂之“白鯽”。中醫認為它有補胃弱、益氣健脾、利水消腫之功效。
5.薏米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薏米比較有利於腸胃的吸收,身體常覺疲倦沒力氣的人,可以多吃。此外,薏仁也是五穀類中纖維質最高的,低脂、低熱量,是減肥的最佳主食。薏米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糖類,也是一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面板光澤細膩,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膚色,並且它對於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贅疣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6.冬瓜
冬瓜性味甘、淡、涼,能利水消腫,消熱解毒。適用於口乾、水腫、小便不利等人士。冬瓜中含鈉較低,故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可阻遏碳水化合物向脂肪轉化,並減少水鈉瀦留,消耗體內脂肪,為腎臟病人、浮腫病人的理想蔬菜。
中醫艾灸祛溼的方法
1、谷穴艾灸祛溼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面板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釐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2、足三裡穴艾灸祛溼
足三裡穴是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溼的效果。
3、豐隆穴艾灸祛溼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溼,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
4、解溪穴艾灸祛溼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溼。
5、三元穴艾灸祛溼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溼。
6、中脘穴艾灸祛溼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溼。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 中醫冬季祛溼的方法有哪些
- 最新感恩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 成都學跳交誼舞視訊
- 在農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 公主鉛筆畫可愛圖片大全
- 福建省大學生創業貸款條件
- 銷售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大道理
- 用什麼方法能快速減肥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黑板報圖片
- 簡單的辭職報告怎麼寫辭職信
- 英語專業求職自我評價範文
- 五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卷答案
- 堅持後成功的名人事例和作文
- 小學六一兒童節國旗下講話稿
- 兩學一做四講四有做合格黨員專題演講稿
- 兒童舞蹈分解動作教學視訊
- 高考勵志文章我憑什麼上北大_《我憑什麼上北大》的高考美文
- 讓人糾結煩躁的個性簽名
- 士兵雷鋒的微笑觀後感
- 文字福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