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有哪幾種症狀_有效緩解胃痛的方法

  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是好了,但是由於工作上的壓力和飲食上的不規律使我們的腸胃變得脆弱,有胃痛問題的相信不在少數。胃痛怎麼辦?胃痛有哪幾種症狀呢?怎麼緩解胃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胃痛的症狀和緩解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胃病的九大症狀特徵

  1、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會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2、吃東西不當或受了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腸胃炎、急性痢疾。

  3、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祕,腹瀉為水樣,便祕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並未見消瘦,則患慢性過敏性腸炎可能性大。

  4、稍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或一進餐即會腹瀉,有的在腹瀉時或腹瀉前伴有腹痛、腸鳴,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5、吃了油膩食物後有右上腹脹痛並放射到右側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膽囊炎或膽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膩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6、飯後出現泛酸、燒心、噯氣、胸骨後痛***平臥或身體前屈或腹壓增加時更明顯***,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

  7、進食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者。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8、飯後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中老年人要考慮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9、飯後上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症狀持續多年,常在秋季發作,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後誘發,可能是胃潰瘍。

  十種胃痛型別及治療方案

  一、氣滯胃痛

  胃脘部膨滿作痛,其痛串走無定處,頻發噫氣,或呃逆不休,心煩易怒,屢欲太息,逢恚怒則脹痛增劇,食少口乾,舌赤苔白,脈象沉弦而滑。治宜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方藥:香陳理氣湯***自擬方***。處方:香附15克,陳皮20克,柴胡15克,紫蘇15克,枳殼10克,麥芽20克,木香4克,薄荷8克。加減:頻發噫氣者,加旋覆花、藿香、青皮;吐酸水者,加黃連、吳茱萸、煅瓦楞;氣實上逆者,加焦檳榔、萊菔子;呃逆不休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兩脅脹滿者,加青皮、鬱金;兼有腹部膨滿者,加川厚朴、大腹皮。

  二、傷食胃痛

  恣嗜炙煿,貪飲無度,致傷胃氣,脘中嘈雜脹痛,泛惡善嘔,噯氣,惡聞食臭,口中撥出臭氣,舌苔厚膩,舌尖多紅,脈滑大,或洪大。治宜消食導滯,理氣和胃。

  方藥:曲麥消食湯***自擬方***。處方:神曲15克,炒麥芽20克,枳殼15克,陳皮15克,紫蘇15克,藿香15克,生薑10克,厚朴15克。加減:如脘中脹滿甚者,加萊菔子、焦檳榔;嘔甚不能納食者,加砂仁、清半夏、竹茹;吞酸者,合左金丸;噯氣者,加焦楂、萊菔子、薄荷;呼氣腐臭者,加佩蘭、白檀香;脘部痞硬,氣上衝咽不止者,宜因勢利導,先以燒鹽作濃湯,飲後探吐之,在飲溫水使吐,待病情稍稍穩定,然後頻頻少與湯劑;病勢重者,須暫停飲食,飲以清茶、果汁之屬,待胃氣漸復,再與糜粥。

  三、血瘀胃痛

  胃脘痛有定處,狀若錐刺而畏按,每因食硬物而誘發劇痛,或吐出食物,混雜血出,狀若膠漆,糞便中亦或混入敗血,大便滑而易出,如用辛烈或過於冷熱食物,亦可導致刺痛發作,舌質多紫黯,或見瘀血斑點,口乾欲嗽水,但不欲嚥下,脈沉澀,或細弦。治宜活血散瘀,理氣止痛。方藥:丹紅散瘀湯***自擬方***。

  方藥:丹蔘20克,紅花15克,莪術15克,沒藥15克,香附20克,炙甘草7.5克,延胡索15克,紫檀香10克。加減:若吐食物夾雜黑血者,加側柏葉、大薊、藕節;思水不欲咽者,加生地、玄蔘、牡丹皮;便若膠漆者,加鮮生地黃、側柏葉、阿膠、黃芩、甘草、炒槐花、炒地榆;大吐下鮮血者,當急涼血瀉火,宜酌用《金匱要略》瀉心湯與犀角地黃湯之合方,或加山梔子、犀牛角生磨汁,其效尤著。***注:紫檀香應搗碎,後入輕煎。***

  四、寒凝胃痛

  腹部自覺冷感,拘急掣痛,甚則隆起如拳狀,得溫則痛減,常欲以掌撫按之,避寒就溫,肢端多清冷,溲清長,舌淡無苔,泛吐清水,脈沉微,或沉緊。治宜溫中散寒,緩急止痛。

  方藥:丁香15克,砂仁10克,陳皮15克,紫蘇15克,炮姜15克,肉桂15克,烏藥15克,炙草10克。加減:若腹脘痛隆起如拳,加延胡索、吳茱萸;肢端清冷者,加炙附子、人蔘等;泛吐清水者,加吳茱萸、白豆蔻、生薑。

  五、火鬱胃痛

  自覺胃脘發熱,甚則如燒如灼,吞酸嘔苦,或消谷善飢,食飲辛辣及熱物,則痛增劇,心煩口渴,喜飲冷物,大便燥澀,溲短色赤,舌質紅赤,苔黃燥,或龜裂,脈沉滑或洪大有力。治宜清瀉胃火,和中止痛。

  方藥:梔芩清胃湯***自擬方***。處方:梔子15 克,黃芩15克,大黃10克,連翹15克,竹茹10克,青皮15克,川楝子15克,炒麥芽20克。加減:若消谷善飢,加生石膏、黃連;心煩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天冬;吞酸者,加胡連、煅瓦楞子;心煩少寐者,加酸棗仁、知母;大便乾結者,加玄蔘、芒硝***單包分次沖服***。

  六、停飲胃痛

  中虛裡寒之人,食飲水液,陰虛不能化,停瀦於中脘,則可發為胃脘壓重作痛。以手揉按之,可聞水鳴音,如囊裹水。惡水不欲飲,強飲入則復吐出,舌淡口潤,體重肢倦,脈徐緩而濡。治宜溫中益脾,和胃化飲。

  方藥:苓術化飲湯:茯苓20克,白朮15克,陳皮15克,人蔘15克,桂枝15克,生薑10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10克。加減:如胃脘揉按有水鳴音者,加蒼朮、乾薑、細辛;嘔吐清水者,加炮姜、白豆蔻;強飲水則吐者,加砂仁、川厚朴;小便不利者,加豬苓、澤瀉、車前子;頭目暈眩欲僕者,加乾薑、細辛;手足厥逆者,加制附子、乾薑、生黃芪。

  七、中虛胃痛

  胃痛隱隱痛時多在空腹,得食或溫罨則痛減,喜暖畏冷,食少身倦,或脘腹虛滿,或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微。此證時輕時重,可數年不愈;每因氣惱、過勞、受累、食傷等因素反覆發作,而出現中土運化無力的食滯等症狀。治宜補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藥:和胃益脾湯***自擬方***。處方:人蔘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陳皮15克,砂仁10克,麥芽20克,炙甘草10克,大棗10枚。加減:若脘腹虛滿者,加川樸、紫蘇;大便稀溏者,加蒼朮、炒山藥、炒薏仁;逢恚怒痛甚者,加烏藥、延胡索。

  八、中虛氣滯胃痛

  胃痛隱隱,痛時而攻脹作痛,脘痛過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食少乏味,噯氣頻繁,神疲肢倦,大便不調,舌淡苔白,脈細弦。治宜補中健脾,理氣止痛。

  方藥:調氣理脾湯。處方:人蔘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陳皮15克,麥芽20克,香附15克,紫蘇15克,砂仁10克。加減:若中滿者,加神曲、焦山楂;中滿脹甚連脅者,加枳殼,萊菔子;逢恚怒甚者,加合歡花。

  九、津傷胃痛

  脘痛隱隱,胃中嘈雜似飢,飢不欲食,口燥咽乾,口渴脣焦,大便燥澀,舌紅少津,脈細小數。治宜滋燥生津,和胃止痛。

  方藥:滋燥養胃湯。處方:炙杷葉15克,麥門冬15克,人蔘15克,沙蔘15克,天花粉15克,石斛15克,麥芽20克,炙甘草10克。加減:若食後澀滯難下,加蘇子、黑芝麻、枳殼;心煩口渴者,加天門冬、知母;心煩少寐者,加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大便燥結難下者,加生地、玄蔘、黑芝麻。

  十、津傷氣滯胃痛

  胃痛隱隱,甚則脹滿,胃中嘈雜,噫氣頻頻,時善太息,口燥咽乾,大便燥結,舌紅而幹,脈細數而弦。治宜滋燥生津,消食理氣。

  方藥:滋燥理氣湯***自擬方***。處方:炙杷葉15克,麥門冬15克,人蔘15克,沙蔘15克,天花粉15克,石斛15克,麥芽20克,枳殼15克,香附15克,陳皮15克。加減:若口燥咽乾甚者,加天冬、知母;頻發噫氣者,加蘇子、旋覆花;中脘脹滿甚者,加萊菔子;腹部膨滿者,加川樸;大便燥結者,加黑芝麻、玄蔘;心煩少寐者,加酸棗仁、柏子仁。

  生活中預防胃病方法

  1、忌過度勞累

  過度勞累,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胃粘膜分泌失調。

  2、忌睡前進食

  睡前進食不僅影響睡眠,而且會刺激胃酸分泌,容易誘發潰瘍。

  3、忌長期精神緊張

  精神長期焦慮緊張,會通過大腦皮層影響植物神經系統,使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胃炎和潰瘍的發生。

  4、忌嗜煙成癖

  吸菸會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縮,使胃粘膜中的前列腺素合成減少,前列腺素是一種胃粘膜保護因子,它的減少會使胃粘膜受到傷害。

  5、忌濃茶咖啡

  濃茶和咖啡都是中樞興奮劑,能通過神經反射以及直接的影響,使胃粘膜出血,分泌功能失調,粘膜屏障破壞,促成潰瘍發生。

  6、忌進食時狼吞虎嚥

  細嚼慢嚥有利於食物的消化,細嚼慢嚥時唾液分泌增多,又有保護胃粘膜的作用。進食時狼吞虎嚥,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勢必增加胃腸的負擔。

  7、忌飲食不均

  飲食飢飽不均,飢餓時胃中空空,胃粘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壁是一種不良刺激;暴飲暴食又使胃壁過度擴張,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這都會對胃造成很大傷害。

  8、忌酗酒無度

  酒精會使胃粘膜發生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出血和形成潰瘍。長期飲酒還損害肝臟、胰臟,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胰腺炎,這些損害反過來又會加重對胃的損害。

  9、忌不講衛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炎、潰瘍和胃癌發病的元凶,它可以通過餐具、牙具、接吻等相互傳染。因此,講究衛生,不混用他人的餐具、牙具,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預防各種胃病。

  10、忌濫用藥物

  不少藥物對胃都有較大刺激,久服會損傷胃粘膜,導致糜爛性胃炎、出血性胃炎以及潰瘍的發生。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等,抗菌藥如紅黴素等,注意應用這類藥物時,要嚴格遵醫囑,慎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