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結腸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潰瘍結腸炎是結腸炎的一種常見型別,是屬於一種慢性炎症,所以很多患者都不會依靠西醫來治療,而是選擇使用中醫進行治療,中醫在治療潰瘍結腸炎方面有著很大的療效,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潰瘍結腸炎的中醫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潰瘍結腸炎的中醫方法

  1.大腸溼熱型症狀:腹痛、下痢膿血,肛門灼熱,瀉而不爽。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導滯,調氣行血。

  方藥:芍藥湯加白頭翁湯加減:白頭翁20克、黃柏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大黃5克、檳榔10克、當歸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

  2.寒溼凝滯型症狀:痢下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伴腹痛,裡急後重。苔白膩,舌質淡,脈滑或濡。

  治法:溫化寒溼。

  方藥:胃苓湯加減:蒼朮10克、白朮15克、厚朴10克、陳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

  3.脾胃虛弱型症狀: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兼有粘液,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黨蔘10克、茯苓15克、白朮15克、扁豆10克、山藥15克、陳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

  4.腎陽虛衰證症狀:晨起腹瀉、腹痛、腸鳴,便急,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溫腎固腸。

  方藥:四神丸加減:補骨脂12克、肉豆蔻10克、吳茱萸5克、赤石脂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訶子肉10克。

  潰瘍性結腸炎屬於中醫“痢疾”、“洩瀉”範疇,病因病機較為複雜,常常為虛實夾雜,寒熱互結之證。故臨床用藥時應根據證型靈活掌握。大腸溼熱型和寒溼凝滯型均屬實證,多表現於初次發作的急性期。但因此病容易反覆,很多病人病程較長,體質虛弱,在急性發作時亦可出現以上症狀,應屬本虛標實之證,須根據病情辨證施藥。

  潰瘍性結腸炎飲食的禁忌

  1、忌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對胃腸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薑、生蔥。也不要食用過冷、過熱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飲和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

  2、少吃粗纖維食物。忌選粗纖維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為大量的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並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對原本就營養不良的患者而言更會加重病情。所以,應儘量限制食物纖維,如韭菜、芹菜、白薯、蘿蔔、粗雜糧、幹豆類等。疾病活動期應忌食生蔬菜、水果,可製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塊肉烹調,要經常用碎肉、肉丁、肉絲、肉末和蒸蛋羹、煮雞蛋等形式。

  3、慎吃海鮮。中醫將海鮮列為"發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產品中的蛋白質不同於我們經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質,某些異種蛋白質易引起過敏,加重炎症反應,所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鮮。疾病活動期也不建議喝牛奶及乳品。在飲食調養過程中,患者及其家屬應注意觀察病情:哪些食物對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後感到不適或有過敏反應。應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摸索適合的飲食。

  總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選擇柔軟、清淡、少渣、易消化、富於營養、有足夠熱量的食物,少量多餐,在急性發作期與爆發型病例,嚴重者最初幾天宜禁食,可用靜脈高營養治療,使腸道得到休息,症狀好轉後可逐步過渡到流質、無渣或少渣半流質等。

  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方法

  一、多休息調養

  休息對疾病有很大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避免重體力活動。

  二、飲食和營養

  腹瀉期要注意補充營養,又要適當減少飲食中的纖維素成份,像韭菜、芹菜、蒜薹等,要用少渣飲食,以減輕高纖維素成份可能給結腸粘膜帶來的機械性損傷。關於結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喝牛奶的問題,要看喝牛奶後有無腹瀉加重,因為潰瘍性結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可能對牛乳蛋白過敏,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可能因腸道的乳糖酶缺乏服牛奶腹瀉。在我國,患有乳糖酶缺乏症的人要比西方為多,因此,對腹瀉期的炎症性腸病患者應仔細詢問有無對牛乳過敏史,限制乳製品的攝入,有時會起到止瀉的效果。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