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茅藥酒配方

  鴻茅藥酒方是中國用藥最多的中藥複方酒劑。本方藥物眾多,包括有祛風燥溼藥、通經活血藥、溫裡助陽藥、芳香開竅藥、溫化寒痰藥、健脾和胃藥、補氣養陰藥和滋陰壯陽藥等,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地黃 15g 白芷 15g 山藥***炒*** 15g 五倍子 15g 廣藿香 15g 人蔘 30g 桑白皮 15g 海桐皮 15g 甘鬆 15g 獨活 15g 蒼朮***炒*** 15g 川芎 15g 菟絲子***鹽炒*** 15g 茯神 15g 青皮***炒*** 15g 草果 15g 山茱萸***去核*** 15g 附子***制*** 15g 厚朴 30g 陳皮 15g 五味子 15g 牛膝 15g 枳實***炒*** 30g 高良薑 15g 山柰 15g 款冬花 15g 小茴香***鹽炒*** 240g 桔梗 60g 熟地黃 30g 九節菖蒲 30g 白朮***炒*** 45g 檳榔 45g 甘草 30g 當歸 90g 秦艽 15g 紅花 60g 莪術 15g 蓮子***去心*** 15g 木瓜 15g 麥冬***去心*** 15g 羌活 15g 香附***炒*** 15g 肉蓯蓉 15g 黃芪 15g 天冬 15g 桃仁 15g 梔子***炒*** 15g 澤瀉 15g 烏藥 15g 半夏***制*** 15g 天南星***制*** 15g 苦杏仁***去皮、尖***15g 茯苓 30g遠志 15g 淫羊藿***炒*** 15g 三稜***醋制*** 15g 茜草 15g 砂仁 60g 肉桂 120g 白豆蔻 60g 紅豆蔻 30g 蓽茇 60g沉香 30g 豹骨 15g 麝香 1g 紅曲 900g

  【製法】 以上六十七味,除紅曲外,麝香研細,豹骨加五倍量水煎煮10小時,至膠盡,將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稠膏狀,放冷,備用;砂仁、肉桂、白豆蔻、蓽茇、沉香粉碎成粗粉,其餘等五十八味另粉碎成粗粉。另取白酒157500g、紅糖22680g、冰糖7440g及紅曲共置罐中,加入上述藥粉,隔水加熱,燉至酒沸,傾入缸內,冷卻後密封靜置兩個月以上,取上清液,將殘渣壓榨,榨出液澄清後,加入麝香細粉,攪勻,密封靜置,與上清液合併,製成187000g,濾過,即得。”

  【處方】鴻茅藥酒-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溼,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溼痺,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痠以及婦女氣虛血虧等症。

  鴻茅藥酒療效

  中國藥酒文化源遠流長,藥酒在古代就成為我國獨特的一個重要劑型。我國最古的藥酒釀製方,是在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藥酒中的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藥酒中主要具有補血益氣、滋陰溫陽的滋補強身之品,同時酒本身又有辛散溫通的功效。因此藥酒療法可廣泛應用於各種慢性虛損性疾患的防治,並能抗衰老、延年益壽。而鴻茅藥酒內含六十七味龐大中藥組方,藥用價值極高,對風寒溼痺、筋骨疼痛、風溼骨病、脾胃虛寒、腎虧腰痠及女性氣虛血虧等五大中老年慢性病症治療效果甚佳,有“中華藥酒第一方”的美譽。此外,鴻茅藥酒還是中國古代10大宮廷貢酒中位列第五的唯一藥酒,從道光皇帝開始,成為被指定的御用藥酒,歷代進貢,2008年入選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鴻茅藥酒方出自清代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是中國用藥最多的中藥複方酒劑。本方藥物眾多,包括有祛風燥溼藥、通經活血藥、溫裡助陽藥、芳香開竅藥、溫化寒痰藥、健脾和胃藥、補氣養陰藥和滋陰壯陽藥等類六十七味藥;方中多證兼顧,數法並備,各種藥材珠聯璧合,祛風溼寒邪而不傷正,扶正氣而不滯邪,適用症極廣,功效以治療風寒溼痺、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痠及婦女氣虛血虧等症為最,飲之每奏奇效,數百年來歷久不衰。1997年,鴻茅處方和製法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