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水景觀設計中綠化配置的分析與研究
摘要:文章闡述了濱水景觀的概念和意義,分析了濱水植物的類別、習性和應用,總結歸納濱水景觀中綠化配置的方法和要點。
關鍵詞:綠化配置;濱水景觀;濱水植物
隨著國民生態意識的萌生,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物質生活的富裕,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以使身心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得到舒緩和鬆弛。在城鎮建設方面,也同樣更加重視構建多種優美的自然景觀,營造悠閒舒適的環境,反映歷史和文化的沉澱。人們尤其熱切期待著水邊構築開放空間,讓這裡流水潺潺,綠廕庇天。因此濱水景觀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並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其對於城市的意義尤為獨特和重要。 營造濱水城市景觀,即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把人工建造的環境和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增強人與自然的可達性和親密性,使自然開放空間對於城市、環境的調節作用越來越重要,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在現今城市景觀建設中,構建城區中的濱水綠帶及水體,形成了水陸相依、空間開闊、貫穿城區、聯絡城郊的景觀和生態走廊,對優化現代城市的生態環境和景觀具有突出的作用,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而富有自然野趣的濱水植物在構建城市濱水綠帶景觀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城市濱水綠帶及水系中,考慮水體本身的生物群落的培育和生態功能的保護重建,以及模仿自然水系中水陸邊緣的生態、景觀的連續性,在城市濱水水系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城市濱水駁岸下水體邊緣種植各種生機盎然的沿岸濱水植物構成了自然野趣的綠化景觀,形成濱水綠帶中水草飄蕩、游魚可數的獨特完整的生態構成和健全的水體生態河道景觀。
城市濱水綠帶中的濱水植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吸收水中的汙染物,對水體起淨化作用,是水體天然的淨化器,以生態駁岸形成的岸棲生物棲息環境為基礎,通過種類組成結構合理、豐富穩定的濱水綠帶和岸邊濱水植物群落的培育、恢復,形成各類植物群落和生態景觀連續過渡,具有水陸交融的自然優美的景觀和健全生態功能的城市水系、園林水體的濱水地帶,讓人們真正享受到“碧波盪漾,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
濱水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品種繁多,從陸生逐漸過渡到沉水,層次豐富。此外濱水植物的株形、葉形、花形也各具特色。濱水植物群落的形成為野生動物、水鳥和昆蟲提供棲居地,正是由於這些水生動植物的不斷繁衍和相互作用,使城市濱水水體成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態環境。
濱水植物是生長在水中或潮溼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城市濱水綠帶及水系中運用的濱水植物資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沉水植物:其根扎於水下泥土之中,全株沉沒於水面之下,常見的有苦草、大水芹、菹草、黑藻、金魚草、竹葉眼子菜、狐尾藻、水車前、石龍尾、水篩、水盾草等。
2.漂浮植物:其莖葉或葉狀體漂浮於水面,根系懸垂於水中漂浮不定,常見的有大漂、浮萍、萍蓬草、鳳眼蓮等。
3.浮葉植物:根生長在水下泥土之中,葉柄細長,葉片自然漂浮在水面上,常見的有金銀蓮花、睡蓮、滿江紅、菱等。
4.挺水植物:其莖葉伸出水面,根和地下莖埋在泥裡,常見的有黃花鳶尾、水蔥、香蒲、菖蒲、蒲草、蘆葦、荷花、澤瀉、雨久花、水蓑衣1種、半枝蓮等。
5.濱水植物:其根系常紮在潮溼的土壤中,耐水溼,短期內可忍耐被水淹沒。常見的有垂柳、水杉、池杉、落羽衫、竹類、水鬆、千屈菜、辣蓼、木芙蓉等。
濱水植物具有造景功能,並在城市濱水景觀綠帶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用不同的色彩點綴著濱水岸線及駁岸,使水面和水體變得生動活潑,加強了水體的美感。不同形態和色彩的濱水植物,會引起人們的各種心理活動和戲曲性效果,挺立在水中的寬葉香蒲和蘆葦,陽光下的倒影或在薄霧籠罩的朦朧姿態,使人浮想聯翩;月下的蘆葦和荷塘的月色,詩一般的寧靜,給人一種神祕之感;而菖蒲、睡蓮、慈姑、黑三菱、千屈菜等,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迷人的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此外,在開闊水面上,還以可佈置浮床、浮島,在島上栽培水生花卉,形成"水上花園",為水面增添景色。如寧波北斗河水面上的浮島,打破了原來單調沉悶的水面,給水體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濱水植物不僅有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還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針對城市濱水水系中存在的複雜多樣的汙染,在設計配置濱水植物群落時,應選擇抗汙染和對水汙染具有淨化生態功能的植物群落,目前已知對水汙染具有較強的淨化作用的溼生濱水植物有茭白、蘆葦、香蒲、水蔥、燈芯草、菖蒲、慈菇、鳳眼蓮、滿江紅、水花生、菱、水鱉、杏菜、菹草、金魚藻、墨藻等。由於水系對物種遷移擴散的廊道作用,外來溼生水生生物如水葫蘆、大米草、一枝黃花等對水系生態環境的影響已引起廣泛的重視。總之,在城市濱水沿岸地帶種植濱水植物會使水質清澈、水體生態穩定,並且能夠美化水體景觀、淨化水質、保持河道生態平衡,因此說濱水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態恢復功能。
利用植物根系具有較強的穿扎固土能力,在坡面上和消落區(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間的水位變化區)種植耐水溼的喬灌木和地被植物,一方面減少地表徑流,另一方面防止或減輕水流、波浪對河岸的侵蝕和沖刷,起到固土護坡作用。同時,植物的根莖葉的生長對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結構與效能,提高了土壤持水性,增加了土壤抗侵蝕能力。所以岸邊種植濱水植物既能保持水土起到固土護岸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所以通過種植植物來固土護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可行的生態護坡形式。
濱水植物是良好的綠肥,又是好的飼草,它們營養豐富,生長很快,水中的氮、磷被它們吸收後轉化成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所以在種植濱水植物時,可有目的地挑選一些利用價值較高的濱水植物如綠萍、浮蓮、水花生、水葫蘆等。再在水中放養適量魚蝦和水禽,適時收穫水產品,使水體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生態環境,從而獲得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總的來說,在城市濱水地帶各種濱水植物群落的合理佈局和科學培育,幫助構建出城市中綠色型的生態水體,不僅美化了環境,更重要的是增進人們的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景觀自然優美、生態功能持續穩定的城市水系和園林水景。
參考文獻:
[1]李尚志 著.《濱水植物與水體造景》. 第一版.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
[2]劉濱誼 著.《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 第一版.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
[3](日)河川治理中心 編. 劉雲俊 譯. 《濱水自然景觀設計理念與實踐》. 第一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
[4]周厚高 著.《水體植物景觀》. 第一版. 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5]吳家驊 著. 葉南 譯.《景觀形態學》. 第一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9.
關鍵詞:綠化配置;濱水景觀;濱水植物
隨著國民生態意識的萌生,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物質生活的富裕,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以使身心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得到舒緩和鬆弛。在城鎮建設方面,也同樣更加重視構建多種優美的自然景觀,營造悠閒舒適的環境,反映歷史和文化的沉澱。人們尤其熱切期待著水邊構築開放空間,讓這裡流水潺潺,綠廕庇天。因此濱水景觀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並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其對於城市的意義尤為獨特和重要。 營造濱水城市景觀,即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把人工建造的環境和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增強人與自然的可達性和親密性,使自然開放空間對於城市、環境的調節作用越來越重要,形成一個科學、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城市濱水綠帶及水系中,考慮水體本身的生物群落的培育和生態功能的保護重建,以及模仿自然水系中水陸邊緣的生態、景觀的連續性,在城市濱水水系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城市濱水駁岸下水體邊緣種植各種生機盎然的沿岸濱水植物構成了自然野趣的綠化景觀,形成濱水綠帶中水草飄蕩、游魚可數的獨特完整的生態構成和健全的水體生態河道景觀。
濱水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品種繁多,從陸生逐漸過渡到沉水,層次豐富。此外濱水植物的株形、葉形、花形也各具特色。濱水植物群落的形成為野生動物、水鳥和昆蟲提供棲居地,正是由於這些水生動植物的不斷繁衍和相互作用,使城市濱水水體成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態環境。
濱水植物是生長在水中或潮溼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城市濱水綠帶及水系中運用的濱水植物資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沉水植物:其根扎於水下泥土之中,全株沉沒於水面之下,常見的有苦草、大水芹、菹草、黑藻、金魚草、竹葉眼子菜、狐尾藻、水車前、石龍尾、水篩、水盾草等。
2.漂浮植物:其莖葉或葉狀體漂浮於水面,根系懸垂於水中漂浮不定,常見的有大漂、浮萍、萍蓬草、鳳眼蓮等。
3.浮葉植物:根生長在水下泥土之中,葉柄細長,葉片自然漂浮在水面上,常見的有金銀蓮花、睡蓮、滿江紅、菱等。
4.挺水植物:其莖葉伸出水面,根和地下莖埋在泥裡,常見的有黃花鳶尾、水蔥、香蒲、菖蒲、蒲草、蘆葦、荷花、澤瀉、雨久花、水蓑衣1種、半枝蓮等。
5.濱水植物:其根系常紮在潮溼的土壤中,耐水溼,短期內可忍耐被水淹沒。常見的有垂柳、水杉、池杉、落羽衫、竹類、水鬆、千屈菜、辣蓼、木芙蓉等。
濱水植物具有造景功能,並在城市濱水景觀綠帶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用不同的色彩點綴著濱水岸線及駁岸,使水面和水體變得生動活潑,加強了水體的美感。不同形態和色彩的濱水植物,會引起人們的各種心理活動和戲曲性效果,挺立在水中的寬葉香蒲和蘆葦,陽光下的倒影或在薄霧籠罩的朦朧姿態,使人浮想聯翩;月下的蘆葦和荷塘的月色,詩一般的寧靜,給人一種神祕之感;而菖蒲、睡蓮、慈姑、黑三菱、千屈菜等,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迷人的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此外,在開闊水面上,還以可佈置浮床、浮島,在島上栽培水生花卉,形成"水上花園",為水面增添景色。如寧波北斗河水面上的浮島,打破了原來單調沉悶的水面,給水體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濱水植物不僅有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還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針對城市濱水水系中存在的複雜多樣的汙染,在設計配置濱水植物群落時,應選擇抗汙染和對水汙染具有淨化生態功能的植物群落,目前已知對水汙染具有較強的淨化作用的溼生濱水植物有茭白、蘆葦、香蒲、水蔥、燈芯草、菖蒲、慈菇、鳳眼蓮、滿江紅、水花生、菱、水鱉、杏菜、菹草、金魚藻、墨藻等。由於水系對物種遷移擴散的廊道作用,外來溼生水生生物如水葫蘆、大米草、一枝黃花等對水系生態環境的影響已引起廣泛的重視。總之,在城市濱水沿岸地帶種植濱水植物會使水質清澈、水體生態穩定,並且能夠美化水體景觀、淨化水質、保持河道生態平衡,因此說濱水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態恢復功能。
利用植物根系具有較強的穿扎固土能力,在坡面上和消落區(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間的水位變化區)種植耐水溼的喬灌木和地被植物,一方面減少地表徑流,另一方面防止或減輕水流、波浪對河岸的侵蝕和沖刷,起到固土護坡作用。同時,植物的根莖葉的生長對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結構與效能,提高了土壤持水性,增加了土壤抗侵蝕能力。所以岸邊種植濱水植物既能保持水土起到固土護岸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所以通過種植植物來固土護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可行的生態護坡形式。
濱水植物是良好的綠肥,又是好的飼草,它們營養豐富,生長很快,水中的氮、磷被它們吸收後轉化成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所以在種植濱水植物時,可有目的地挑選一些利用價值較高的濱水植物如綠萍、浮蓮、水花生、水葫蘆等。再在水中放養適量魚蝦和水禽,適時收穫水產品,使水體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生態環境,從而獲得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總的來說,在城市濱水地帶各種濱水植物群落的合理佈局和科學培育,幫助構建出城市中綠色型的生態水體,不僅美化了環境,更重要的是增進人們的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景觀自然優美、生態功能持續穩定的城市水系和園林水景。
參考文獻:
[1]李尚志 著.《濱水植物與水體造景》. 第一版.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
[2]劉濱誼 著.《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 第一版.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
[3](日)河川治理中心 編. 劉雲俊 譯. 《濱水自然景觀設計理念與實踐》. 第一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
[4]周厚高 著.《水體植物景觀》. 第一版. 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5]吳家驊 著. 葉南 譯.《景觀形態學》. 第一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