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排球知識簡單講解
排球自1949年舉行第 1屆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以來,國際排球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1964年奧運會把排球運動列入正式競賽專案後,各國對它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何看待趣味排球?有哪些具體的玩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趣味排球知識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趣味排球知識
1.媽媽排球
媽媽排球開始於日本的名古屋,因參加者多為孩子的媽媽而得名。比賽分7個組別,採用淘汰制,得分不受發球限制,類似乒乓球比賽。1979年6月名古屋市媽媽隊訪問我國,介紹和表演了這種娛樂排球,上場表演的隊員中還有一位是82歲的已有6個孫子的媽媽的媽媽。從此,媽媽排球在我國也逐漸開展起來。1987年5月在上海舉辦了全國首屆媽媽排球邀請賽,江蘇、山東、上海、國家體委4支媽媽隊參加了比賽。
2.小排球
和媽媽排球相呼應,小排球活動在世界各國普遍得到開展。小排球好就好在小字上,球小,僅重190克, 是大排球的70%。人小,在日本,小學四年級開始打膠合小排球;在俄羅斯,9-10歲的三年級學生學習小排球;在我國,12歲以下編為業體校一個組別,開始學習小排球;1983年5月於法國的布瓦塞隆宮成立了歐洲小排球委員會,對12歲以下兒童傳授排球。
3.牆排球
牆排球是近年在美國比較流行的一種娛樂性健身排球。它是在長12.19米,寬6.10米,頂高6.10米的牆球場地上架起高2.13米的網,採用三打三、二打二或四打四的形式,打法和普通排球一樣,但可以利用牆的反彈,只要球不落地就可繼續打。這種健身排球對人的反應和技術技巧要求較高,玩起來精彩有趣。1987年2月中國男排訪美時,鄒志華、餘有為教練和劉軍翻譯3人就曾同美國男排教練鄧菲、路迪、沙託在德克薩斯州的阿馬雷諾市進行了一場牆排球比賽,結果中方3人以3:0獲勝,但賽後他們渾身的痠痛也持續了四五天,由此可見牆排球的健身功效。
看排球須循6大禮儀
1.觀眾應提前入場,比賽期間少走動,將手機關機或處於振動、靜音狀態。
2.開賽前,運動員集體入場舉行儀式,向觀眾席行禮致意時,觀眾應用熱情的掌聲迴應。單獨介紹教練員、運動員及裁判員時要報以熱烈的掌聲。
3.運動員做準備活動時,如球飛到看臺,觀眾不要直接將球扔回場內。應將球撿起交給撿球員。
4.比賽中,運動員發球時,任何聲響干擾都不受限制。如果運動員發球失誤,觀眾也可以鼓掌表示對另一方得分的祝賀,過分地鼓“倒掌”是不禮貌的行為。
5.比賽中,觀眾不使用不文明的、侮辱性的言行刺激運動員和裁判員。觀看比賽時,禁止燃放煙火、向場內拋擲物品、破壞公物、做不文明手勢,禁止吸菸。照相不宜使用閃光燈。
6.晴朗的天氣適宜比賽,但觀眾在觀看沙灘排球比賽前應適當抹上一些防晒霜以降低紫外線對面板的傷害。墨鏡、飲料是觀賽必不可少的,但為了不影響周圍的觀眾,不提倡撐開遮陽傘。
打排球的好處
1、改善體型及姿態,調節脾腎功能
排球運動的彈跳除了能鍛鍊腿部肌肉,還能很好地鍛鍊臀部肌肉。打排球多彈跳可練就美臀,讓“S”身材更突出,平衡能力不好的人也可以通過打排球來改善自己的姿態。經常跑動和跳起,有助於脾的造血;打排球並不是特別劇烈,既可以鍛鍊身體,同可避免過量的運動,適量的有氧運動能夠幫助補充腎陽,保持活力。
2、心情好不好都可以找人發洩,保護肝臟 ,釋放壓力,調節情緒
排球雖然比籃球軟些,但其中一些動作是特別痛快的:發球前,隊員狠勁地向地上拍打排球“砰砰作響”,這和練鐵砂掌一樣,手掌拍擊時,手指和手掌的神經末梢將劇烈的刺激迅速感測到大腦,大腦立即興奮起來,釋放荷爾蒙,將脊椎和手臂、手腕的酸脹感釋放出去,連續重擊20次,一般中度的壓力***頭皮發緊狀***就釋放開了。這簡單的動作相當與500米自由泳或者籃球全場快速連續運球上籃10個來回的效果***一般人跑完就癱那了***。
3、降低血壓,減少痴肥的機會
在運動中經常要有彈跳扣球的動作,鍛鍊大腿、腰腹部的肌肉,讓腿部沒有贅肉,腰部更健美,手臂也會出現完美曲線。由於要經常起跳,所以自己就注意控制食量,否則,還沒有跳起來就墜下去了!
4、改進肌肉力量,使肌肉勻稱有力,促進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打排球動作中的接球動作,都時常拍打刺激到手臂中的三陽經與三陰經。在打排球時 ,不僅手指頭末梢神經會刺激運動, 在排球運動的過程當中整個肢體動作的執行,更進一步的帶動人體從頭到腳全身肌肉協調性的激發,處處皆均衡運動。打排球能讓神經系統更靈活,例如精神不集中、精神衰弱等亦可收到意想不到調節的效果。打球不僅可以鍛鍊身體而且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在賽場,心理素質好的就會靈活而且反映敏捷。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