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手抄報邊框素材設計

  數學是生活中時常會用到的一門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能運用數學知識來解答。那麼關於數學的手抄報你會不會做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數學手抄報邊框,以供大家參考。

  圖片欣賞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的相關資料1:古老的數字問題

  在七間房子裡,每間都養著七隻貓;在這七隻貓中,不論哪隻,都能捕到七隻老鼠;而這七隻老鼠,每隻都要吃掉七個麥穗;如果每個麥穗都能剝下七合①麥粒,請問:房子、貓、老鼠、麥穗、麥粒,都加在一起總共該有多少數?

  答案:

  總數是19607

  房子有7間,貓有72=49只,鼠有73=343只,麥穗有74=2401個,麥粒有75=16807合。全部加起來是

  7+72+73+74+75=19607

  ***順便提一下,在這裡不必考慮為什麼把不同種類的東西加起來這個問題***。

  史話

  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數學趣題了。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埃及的一個僧侶名叫阿默士,他在紙草書上寫有如下字樣:

  家 貓 鼠 麥 量器

  7 49 343 2401 16807

  但他沒有說明是什麼意思。

  兩千多年後,義大利的裴波那契在《算盤書》***1202年***中寫了這樣一個問題:“7個老婦同赴羅馬,每人有7匹騾,每匹騾馱7個袋,每個袋盛7個麵包,每個麵包帶有7把小刀,每把小刀放在7個鞘之中,問各有多少?”受到這個問題的啟發,德國著名的數學史家M·康托爾認明阿默士的題意和這個題所問是相同的。

  這類問題,在19世紀初又以歌謠體出現在算術書中:

  “我赴聖地愛弗西,

  途遇婦女數有七,

  一人七袋手中提,

  一袋七貓數整齊,

  一貓七子緊相依,

  婦與布袋貓與子,

  幾何同時赴聖地?”

  的相關資料2:趣味數學詩歌

  從前有一位窮秀才,性情幽默滑稽,好開玩笑。一次去麵店買面,麵價是二十個錢一斤,他稍加思索後把手中的一把銅錢扔給店主。店主問買多少錢的面,秀才說:“七個五,八個五,四五不夠又加五。要算清別馬虎,省得稱面裝糊塗。”心想看你給我多少面?不想店主也是個既精巧又滑稽的主兒,眼睛眨巴了幾下後就分五次把面稱好了。秀才問,你給我的面是多少?店主說:“一斤半,二斤半,半斤半兩七兩半***注:舊時,一斤是十六兩***,算不清回家算,不要耽誤我賣面。”圍觀的人算了半天才知道,原來秀才拿出100個錢,店主給他稱了五斤面。

  “前發三十六,後發三十六。中發三十六聲急,通共一百八聲息。”這是從前杭州的一首《杭州鐘聲歌》,又是一道加法運算題。三個36相加,答案108聲已給出。台州也有一首《台州鐘聲歌》:“前擊七,後擊八,中間十八徐徐發。更兼臨後擊三聲,三通湊成一百八。”一通鐘聲是7+8+18+3=36,三通鐘聲是36×3=108。這是一道加法與乘法混合運算題。

  明代弘治年間狀元倫文敘,為蘇軾的《百鳥歸巢圖》配詩云:“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詩意是揭露貪官汙吏對人民盤剝的,又是一道數學題:1+1+3×4+5×6+7×8=100***只***,正符合《百鳥歸巢圖》的數目。

  清代徐子云的《演算法大成》中有一首詩云:“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內幾多僧。三百六十四隻碗,看看用盡不差爭。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吃一碗羹。請問先生明算者,算來寺內幾多僧?”這是一道代數題,根據題意,設吃飯用的碗為x,吃羹用的碗為y,其方程式為:x+y=364;3x=4y,解方程式得出x=208,y=156,寺內的和尚共有208×3=624***人***或156×4=6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