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致孩子一封信

  教育孩子,應該從日常生活著手,對孩子進行軟教育。一位父親堅持寫信給自己的女兒,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滲透進信中,各位家長值得借鑑。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一

  佩佩:

  期中考試結束了,累嗎?不想問你考試結果,不是我不關注你的成績,而是我覺得關心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得多。比如這次我就想關注關注意志這一話題,因為這是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一種病叫做“佝僂病”,你聽說過嗎?這種病在在嬰兒期較為常見,症狀有:雞胸、O型腿、脊柱變形、肋骨外翻等等,總之,那樣子看上去慘不忍睹。嬰幼兒患佝僂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缺鈣,我們北方的嬰幼兒患這種病的可能性還更大些,因為北方日照時間短,會影響到人體對鈣的吸收。

  身體患這種病固然可悲,但是意志層面患這種病就更加可悲了。不信你看看《辭海》是怎麼解釋這個詞的:“意志——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對行動的調節作用,包括髮動和抑制兩個方面。前者指促使人從事帶有目的性的必要行動,後者則指制止與預定目的相矛盾的願望與行動。意志過程使人的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轉化,體現出人的心理活動的主觀能動性,是人類所特有的。”這就是說,一個人的意志要是缺“鈣”的話,那麼,他的“發動”和“抑制”兩方面的調節作用,就至少有一個出麻煩了!恰如一輛汽車,你需要它開動的時候,它發動不了引擎,你需要它停下的時候,它又停不下來,這豈不是萬分危險?

  那麼捫心自問,你覺得你的意志怎樣?可有“佝僂”症狀?你媽媽早上催著你起床,午間催著你吃飯,傍晚催著你寫作業,晚間催著你睡覺,這是否意味著你的“引擎”總是關鍵時刻不會“發動”?催你吃飯,你卻堅稱你的“水果沙拉”卻尚未做好;催你寫作業,你卻堅持想看完《甄嬛傳》;催你睡覺,你卻又長時間在衛生間磨磨蹭蹭不肯出來„„這是否又意味著你的“引擎”總是關鍵時刻不會“抑制”?這能不危險嗎?

  意志是可以訓練的。風靡全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就專門寫到,劉亦婷的父母為磨練她的意志,特意讓劉亦婷夏天堅持握冰一刻鐘。她是怎麼堅持的呢?她的日記寫到:晚上,爸爸從冰箱裡取出一塊冰,這塊冰比一個一號電池還大呢。爸爸說:“婷兒,你能把這塊冰捏十五分鐘嗎,你捏到了,我就給你買一本書。”我說:“怎麼不行,我們來打個賭吧!如果我捏到了十五分鐘,那你就得給我買書哦。”爸爸滿口答應了。爸爸拿著秒錶,喊了一聲:“預備,起!”我就把冰往手裡一放,開始捏冰了。第一分鐘,感覺還可以,第二分鐘,就覺得刺骨的疼痛,我急忙拿起一個藥瓶看上面的說明,轉移我的注意力。到了第三分鐘,骨頭疼得鑽心,像有千萬根冰針在上面跳舞似的,我就用大聲讀說明的方法來克服。到了第四分鐘,讓我感到骨頭都要被冰凍僵、凍裂了,這時我使勁咬住嘴脣,讓痛感轉移到嘴上去,心裡想著:忍住,忍住。第五分鐘,我的手變青了,也不那麼痛了。到第六分鐘,手只有一點兒痛了,而且稍微有點兒麻。第七分鐘,手不痛了,只覺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八分鐘,我的手就完全麻水了„„當爸爸跟我說:“十五分了!”的時候,我高興得跳著歡呼起著:“萬歲,萬歲,我贏了,我贏了!”可我的手,卻變成了紫紅色,摸什麼都是覺得很燙。爸爸急忙開啟自來水管給我衝手。我一邊衝,一邊對爸爸說:“爸爸你真倒黴啊!”爸爸卻說:“我一點兒也不倒黴。你有這麼強的意志力,我們只有高興的份兒。”„„ 除了握冰,劉亦婷還主動經受了磨難訓練——踮腳站立30分鐘。看她的日記:大話我可是說出口了,可我的腿痠痛痠痛的。我一

  看錶,唉呀,才過了三分鐘。“沒關係,沒關係,”我對自己說,嘀嗒、嘀嗒,時間老人像故意放慢了腳步,五分鐘過去了,我的腿痠得直痛,我趕快採取措施,把我包裡的氣球拿出來吹,吹好了又把氣放掉,然後又吹。就用這法子轉移注意力、唉喲!我的氣球掉到地上了,這可怎麼辦?我趕快看錶,好好好,已經十五分鐘,我鬆了一口氣。可是,我的左小腿開始抽筋了,過一會兒我的右小腿也開始抽筋了,前腳掌痛得很。現在也沒有氣球來轉移注意力了,於是我又想了一個辦法,用背“常用數的平方”來轉移注意力。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第三次勝利了„„

  我知道你讀的書就決定了你不喜歡劉亦婷這個人,因為她給太多的中國孩子無形中施加了太多的壓力。其實我也不喜歡這樣教育孩子,可是為何我還是要給你大段摘錄這些文字呢?就是讓你知道意志的“硬骨頭”是練出來的啊!

  那麼,該怎麼練呢?我放下《心理學》久了,關於“意志”這一章節確實生疏了。好在現在資訊交流很方便,我專門從網上給你找到了“意志活動的執行程式”:確立價值目標——整體規劃設計——制定實施細則——具體行為落實——意志動力特性的修正。這不就是好方法嗎?堅持晨跑、寫日記,或是堅持每週一次給我寫信,或是堅持通過揀廢品資助一名學生等相對溫和一點的辦法,豈不就是落實這些好策略的重要載體?

  我們繼續進一步分析。構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較穩定的方面有:獨立性;果斷性;堅定性;自制力。獨立性重點在於“不屈從”;

  果斷性重點在於“及時”; 堅定性重點在於“堅持不懈”; 自制力重點在於“善於掌握和支配自己”。實實在在看看,你平時的那些事情,到底是這這四方面哪一方面做得不足?能立馬擬定改過方案並馬上付諸行動嗎?

  說實話,我意志品質也不好。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我也總在尋求我的改過方法:以前的寫日記就使我嚐到了甜頭;平時每月兩次的網路學習研討也有這一功用;現在的給你寫信是不是也兼有這一益處?我這些年來之所以能夠任版主、發文章、獲榮譽、帶團隊、出版書、做講座,在專業道路上漸行漸遠,誰說不是我給自己的意志堅持補“鈣”的結果?

  既然我們都有類似的問題,那我們今後就相互監督、相互比賽如何?看看咱兩個到底誰的意志更強?五一前能贏了我,我立馬獎勵你一本新書;暑假前能贏我,暑假我帶你去新開元奧斯卡院線***去,怎麼樣?

  爸爸

  4月20日

  篇二

  佩佩:

  今早上我去陽臺看咱家的海棠花,葉子倒是很茂盛,但是依然沒有開花的跡象。看來,我們今年想在家裡看到海棠花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海棠花的花期馬上就要過了。為什麼我們的海棠花會錯過花期呢?正如你所料,去冬海棠花在客廳,由於暖氣的緣故,即使在嚴寒天氣,它也在瘋長,滋生出來的新枝,竟然竄出了那麼高!它的精力在本該休眠的冬季消耗掉那麼多,春季的花期自然就受到了影響。這就是規律使然,看似是偶然事件,其實是必然的結果。

  這次期中考試我知道你考砸了,這個結果在我的意料之中,說實話,我並沒有你所想象的那麼生氣,因為你現在確實需要有這麼一個糟糕的結果了,不然和規律沒法交代啊。你像放電影一樣試著回顧下本學期自己的表現,無論是功課、讀課外書,還是交友、業餘活動,看看你是不是一直在挑戰著我們的容忍底線?我們的容忍底線倒是小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規律人家不答應啊!

  我的第一屆學生有個叫Y的小姑娘,成績在應屆生裡雖說處於上游,但是因為書寫不太好,成績也不是數一數二的,所以總體來說並不具備絕對優勢。一升初三後,我們班的複習生比另外兩個班的都多,有十多名,即使我不說讓你單憑邏輯推理,你都能夠想象到這麼一來,她的班級排名會到什麼程度!

  面對這個局面,她自律甚嚴,一刻也未曾放鬆過自己。她爸爸在北京當包工頭,家裡條件在咱們這裡屬於很優越的了,她一直穿著很樸素;她從來就是把屋門一關,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裡學習,既不反對媽媽和上小學的弟弟在客廳看電視,自己也堅決不看。這樣一學期下來,她的期末成績就進入全班前十了。第二學期,她依然在各方面堅持嚴格要求自己,成績也在繼續提升,後來偶爾還能達到班級前五。升學考試前,他叔叔***和我是同學***來找我,想讓我給她報一中。 要知道,那時我所在的中學每年能考入一中的,最多也就是兩三位而已,有時甚至一個也沒有。她這種情況考入一中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你說我怎麼會放心?我苦口婆心曉以利害,但並不能動搖家長的決心,我不好堅持,只好答應讓她試試,我心裡卻早已暗自對她的升學前景不抱希望了——因為高中學校競爭激烈,報考一中卻考不上的,即使分數線達到其他高中的分數線,他們也不要了。她坐車到縣城的中招考場報到時,我發現她居然連書包都沒有背,書也沒有拿一本,只帶了作圖工具和鋼筆就出發了。我想:她怎麼這麼不重視這麼重要的考試啊?我算是對她的升學前景一點也不抱希望了。可是等放榜下來後,全班居然只有她一個人考上了一中,創造了一個奇蹟!

  她雖說考上了,但性質是自費,因為她的分數剛好達到自費生分數線標準。這個結果就意味著,她在同一屆六百餘名學生中,成績自然是“墊底”一類的了。她卻依然沒有鬆懈!升高二時,她就奮起直追到了全年級前四百名,真是驚人一躍啊。因為各忙各的事情,後來就沒有了她的訊息,直到她們這一屆高三放榜時,我才知道了她居然又應屆考上了本科,再次創造了她的人生奇蹟!當時很感慨上蒼對她的眷戀與照顧,現在想來,這事情本來就在情理之中,因為有“天道酬勤”的規律在主持公道啊!

  反過來,還是這一屆,同樣是一位叫J的女生,成績一直比Y要好,書寫、作文均勝過Y許多***Y擅長理科,J理科也不弱***。她的狀態一貫很好的,但是報志願後出了問題。因為她家裡的意思是讓她報師範,但是她的成績上一中都不夠,更別說當時炙手可熱的小中專了呢!經過家校雙方几番討論,一致決定讓她報四中,先到考場歷練歷練,即使考上也不上高中,待來年複習一年,設法報考師範。因為她知道即便考上也不上,結果一報志願後她就失去了學習動力,別人複習她就偷偷玩,最後中招考試竟然連四中也沒有考上!鄙視規律的人,必然要受到規律懲罰的,她就是很好的例子。

  知道了這個道理和這些事例,你是不是就要考慮應該敬畏一切規律了?既然“天道酬勤”,咱為什麼不勤奮一點呢?你天賦、文采、書寫都比Y要高出一截,但是自制力顯然和人家有了差距。天賦低於別人,那是十分無奈的事情,但是自制力比別人低,那是不是隻能怨自己太不爭氣了?過去的既然過去了,就不要再去計較了,但是未來呢?當下呢?再抓不好,再不勤奮,再驕縱自己,是不是就不可原諒了?因此,人凡事不能心存僥倖,你必須銘記:“光榮的桂冠從來都用荊棘編成!”

  讓我們敬畏一切規律並老老實實按照規律辦事吧!

  老爸即日

  4月22日

  篇三

  佩佩:

  週末好!

  上次剛和你談過“敬畏規律”的話題,沒想到你隨即就受到了規律的懲罰——令人沮喪的期中考試結果出來了——看看身在廬山之外的眼光有多準!這眼光不僅僅是我們的,裡面也飽含了你那些可敬的老師們的熱切期盼呢。

  《老子》有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是:如果在事情將要結束時還是像開始的時候那樣慎重,就不會將事情辦砸。你上半學期的切身經歷,顯然已經為此話做了很好的註腳,不再絮叨,咱們只談談如何總結這次考試吧,因為: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在我看來,試卷上的錯誤一般來說有兩種:生字寫錯了、概念記錯了、該背誦會的課文沒有記住、計算過程中看錯了數值等等,這些並非能力原因導致的錯誤,應該叫做不可原諒的錯誤;語文、英語試卷上的寫作和閱讀題、數學上的附加題等彈性很大的題目,或是考驗思辨能力一類的題目,往往能使大多數考生在此或多或少失分,這

  一類所謂的“錯誤”則叫做可以原諒的錯誤。前一種錯誤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學習態度問題,後一種錯誤反映出來的是學習方法問題。 由此就可以看出:考試後只是聽老師講評了試卷,再把錯誤之處糾過來還不夠,還應該進一步作出綜合分析,看看有哪些屬於不可原諒的錯誤?又有哪些屬於可以原諒的錯誤?屬於前者的,則要進一步加強記憶或培養細心的審題、做題習慣,以夯實學科知識基礎;屬於後者的,則要審視自己的學習方法存在哪些問題,應當採取怎樣的措施調整***比如看相關學法資料、請教家長或老師、專項訓練等等***„„

  分析到這裡還不夠,還要看看這兩類錯誤各自所佔比例有多大?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自己以往的學習問題,總的來說是應該屬於學習態度不踏實還是學習方法不正確?這樣一分析,自己今後學習策略的大方向該如何調整,你就心中有數了。

  再次,還要建議你有必要建立自己的錯題庫,將歷次考試的錯題蒐集整理下來,有空就多翻翻看看。因為這些知識明顯是自己學科知識的“短板”,多看看勤熟悉,是不是就能促使自己儘快補上這個“短板”?何況從學習效率的角度來看,到期末複習時,你將自己的錯題庫認真複習一遍,是不是就大體相當於將當學期的學科知識複習了一遍?

  以上是從技術方面談了談試卷,其實與此相關的思想方面的問題道理也一樣。本次考試後,我和你媽媽都在不同場合和你的幾位老師有過交流,會診的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你本學期確實沒有做到心無旁騖。

  好在在你媽媽的倡議下,我們及時平等商討並簽訂了合約,規定了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且附有相關的獎懲措施。我的意思是,這份合約的簽訂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都需要拿出“慎終如始”的態度來對待它,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無敗事”。

  以前我帶初三的時候,總不忘記送他們同樣一句話:人生恰如坐長途車,沿途窗外的風景再好,我們也絕對不能中途下車,因為那不是我們的終點站!你現在雖是初一,但你此刻的實際情況,再沒有比這一句話更合適你了,所以利用這個機會也專門送給你。

  我前邊曾對你說過,人是有很多劣根性的。不能夠慎終如始,恐怕也是人類較為頑固的劣根性之一了,“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淺嘗輒止”、“功虧一簣”等成語,是否就是它歷史悠久的最好例證?但令我們深感欣慰的是,人類同這一劣根性鬥爭的歷史也很悠久,《老子》所載的“慎終如始”不就是鐵證嗎?你想續寫哪一種歷史呢?

  這次考試是一個結束——你要牢記“慎終如始”這句話,踏踏實實反思總結一下這次考試,爭取在哪裡跌倒了就在哪裡站起來;這次考試也是一個開始——《老子》還有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個開始,你能否把握好?後半學期結束能否“慎終如始”?

  在自己的傷痛記憶上站立起來,英姿一定更颯爽;在自己的廢墟上建起的新家園,一定更漂亮!願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好我前邊那些問題!

  老爸即日

  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