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際寫給畢業生的信

  又是一年畢業時,畢業不僅有感傷,更有成長。畢業之際,將最真誠的祝福送給 畢業生們。下面小編整理了寫給畢業生的信,歡迎閱讀。

  寫給畢業生的信篇一

  我親愛的同學們:

  5月27日至29日,你們從四面八方、從各自的實習單位趕回學校,參加畢業生大會,進行畢業生體檢,拍攝畢業照,提交各種畢業生材料。你們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拍照留念,誠摯的笑臉一如初見,讓這美麗的校園比往日更加生動、更加親切了。幾個月不見,當你們那一個個熟悉的身影、一張張可愛的面孔又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你們的變化。

  在我的職業生涯裡,你們也許僅僅是我帶過的其中一屆學生。但對於你們而言,我是你們的大學輔導員,浙師大行知學院是你們唯一的大學。我出現在你們人生最美好的大學時光裡,也許還會出現在你們關於青春歲月的回憶中。我為自己沒有能把輔導員工作做得更好而感到遺憾,但更為自己能陪伴你們走過這段美好時光而感到榮幸。時間,就像捧在手裡的流沙,我們想把它握得更緊一點,但它卻不斷地從指縫間滑落。我真的捨不得說再見,但你們真的,真的就要畢業了。

  大學畢業,就像一個大大的句號。從此,你們告別了一段燦爛的青春,告別了一段年少輕狂的歲月,告別了一個充滿激情與夢想的年代。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小小逗號。青春的故事尚未散場,下一場演出已經啟幕。

  四年時光,漫長而又短暫。說它漫長,因為這四年裡,你們從懵懂走向了成熟,從依賴走向了獨立。說它短暫,因為這四年裡,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生活,留下了太多溫暖而美好的回憶,留下了太多難分難捨的情感。你們即將離開這個菁菁校園,踏上一段新的人生旅途,我希望你們能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今後,你們也許再也聽不到我的嘮叨了。但在這裡,我還是想再說上幾點。

  第一,職位的高低,金錢的多少,並非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有的同學考上了公務員,你們私下裡將其稱之為“局長”、“部長”;有的同學應聘到銀行工作,你們私下裡稱之為“行長”;有的同學應聘到企業,你們稱之為“老總”、“老闆”;有的同學應聘到學校,你們稱之為“校長”。剛走上工作崗位,勤奮進取、積極向上,並擁有一個為之奮鬥的目標,這是青年人必須具備的工作態度。但如果太在乎職位的升遷和物質方面的得失,把擁有更多的財富和更高的社會地位視為成功的唯一標準,你們將有可能無法在工作中收穫足夠的快樂。

  我們生活的社會需要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面對不同的職業的工作者,我們要用不同的標準和尺度進行衡量。一名商人是否成功,可以看他能賺取了多少金錢。一名醫生是否成功,應該看他的醫術如何。一名教師是否成功,應該看他培養了多少優秀的學生。我並不是要讓你們多麼清高或多麼超凡脫俗,只是希望你們明白:人生的快樂和幸福並非指擁有更多的財富和更高的社會地位。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就告誡自己的學生:快樂與金錢和物質的豐盛並無必然關係;一個溫馨的家、簡單的衣著、健康的飲食,就是樂之所在;漫無止境地追求奢華,遠不如儉樸生活那樣能帶給你幸福和快樂。

  第二,積極適應社會,主動適應環境。

  那天下午,我在簽寫你們的《畢業生就業推薦表》上的鑑定意見時看到,有一位同學的“擔任社會工作情況”和“大學期間獲獎情況”兩個欄目都是空白的。於是,我約他談話。我問:學院裡有這麼多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一次文體比賽或專業能力競賽,你什麼活動都沒有參加過嗎?他說,自己在大一時曾經滿懷熱情地加入了學生會,認真負責地做了許多工作,卻仍沒能夠評上“優秀幹事”,也沒能夠升任副部。此後,他就看淡了學校裡的各種評優評獎,不想“勾心鬥角”地去評選獎學金,也就不願參加那些“沒有意義”的學生活動了。

  我知道,在我們的學生組織和學生活動中,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現象;我們現行的評優評獎規則,也有不科學的地方。然而,親愛的同學,且不說絕對的公平公正難以做到,相對於社會上其它性質的組織和活動,學校裡的公平公正性肯定是比較高的。我們學校施行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機制,也是完全經得起考驗的。遭受了一點挫折,就選擇逃避甚至自暴自棄,這種態度一定要加以改正。

  走向社會後,你們肯定會遇到更加複雜的情況,也許會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我希望你們不要因為看到了一點兒社會的陰暗面,就否定我們的社會治理體制。當你還沒有能力去改變我們生活的社會和環境時,你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它。社會適應能力差是當前許多大學生的一個通病。通常,他們不能有效處理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不敢面對挑戰,不敢正視社會現實,甚至逃避現實,沉溺於個人的幻想之中;或者怨天尤人,把責任統統推給社會和他人,甚至採取反社會的態度,無法適應社會生活。社會適應不良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

  因此,你們一定要注重社會適應能力的自我培養。首先,你要正確地評價和認識自己,使自己充滿自信,經常保持積極的心態。此外,你還要認識“理想的我”,即對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做成什麼樣的事。其次,你們要培養自己獨立生活能力。在交往上,你應注意交往物件和交往方式,不要良莠不分,什麼樣的朋友都交,也不要孤芳自賞,拒人於千里之外。要自覺參與集體活動,有意識地讓自己吃些“苦頭”、經歷些“磨難”,只有這樣才能學會應對挫折、困難,培養自己獨立處理問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第三,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對社會的適應,主要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會有更多的社會支援,才會有歸屬感和安全感,才會有愉快的心情。

  第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親愛的同學,如果我問你,你在大學裡學到了什麼,你會如何回答呢?拿到自己大學期間的成績單時,你心裡應該明白,這些個分數有多少水分存在。那天晚上,我走遍了16幢教學樓內所有正在上課的教室,想了解一下同學們上課的情況。然而我看到,幾乎每個教室的前三排的是空的,每個教室都有許多同學在玩手機。有人說,大學只是“大概學學”。通過大學裡專業課程的學習,你只是達到了入門的級別。要想在專業領域有進一步發展,你必須將這些理論與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在今天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裡,我們要不斷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識結構,才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

  我再問你們,學校如果不發給你畢業證書,你將拿什麼來證明你讀過大學?學校教育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更不代表你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文憑不等於水平。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決定這一切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還是學習。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形成了資訊和知識的爆炸式膨脹,如果不終身學習,你就會被知識和資訊的海洋所淹沒。羅曼·羅蘭說過:財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說不定是明日的乞丐;唯有本身的學問、才幹、才是真實的本錢。一個人從一生下就開始學習、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習做事,學習一切。如果不學習,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本領的人。

  第四,走上工作崗位,學會適時把自己歸零。

  前幾天,有位同學打電話給我,說自己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對社會很失望。情況原來是這樣的:他在學校裡一直是名優秀的學生,每年評優評獎之後都能捧回一疊獲獎證書;然而,在大四學年,他發現,那些在學校裡各方面遠不如自己的同學,找到了比自己更好的工作;在工作單位,他認真地工作,也很努力地表現自己,卻未得到部門領導的器重。我告誡他,懷才就象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時候。

  親愛的同學們,大學裡所獲得的一切成績和榮譽,僅僅代表過去。走上工作崗位,你們要學會適時把自己歸零。時鐘到了子夜就要“從零開始”,人生只有歸零,才會有新的週期與輝煌。把自己歸零,把自己往日的成績和榮譽清空,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剝除,重新開始。歸零,就像給自己的居室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把那些沒用處的東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乾淨。經過這樣一番整理,你的居室變得窗明几淨,你也可以心情舒暢地在這裡生活。

  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都是人生必然會有的經歷。順境時,把自己適時“歸零”,可以讓自己戒驕戒躁。逆境時,把自己適時“歸零”,可以讓自己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更加積極地面對困難。攥緊巴掌,手裡什麼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越能夠把自己“歸零”的人反倒越不會“歸零”,不斷“歸零”就是一種上升與提高,也是一種難得的積澱與涵養。

  第五,志存高遠,放大你的格局。

  親愛的同學,當你拿著我們浙師大行知學院的文憑去參加各種招聘會時,你也許會感到茫然無助,也許會遭遇挫折,也許會碰壁。然而,無論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請你記住:這僅僅是你人生的另一個起點,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格局。所謂格局,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

  不知你們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個工人在工地砌牆,一位老者問他們在幹嘛?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牆,你沒看到嗎? 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後,第一個人仍在砌牆,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闆。親愛的同學們,個人的發展往往會受到某種侷限,這種“侷限”就是格局太小,請你們一定要志存高遠,立志做大事,成大業,養大氣,放大自己的格局。同樣一棵石榴種子,如果把它放到花盆裡栽種,它最多隻能長到半米多高,如果把它放到缸裡栽種,它就能夠長到一米多高,如果把它放到庭院空地裡栽種,它就能夠長到四五米高。

  一個人的格局大了,他的人生之路才會越來越寬廣。如果把人生當做一盤棋,那麼人生的結局就由這盤棋的格局決定。想要贏得人生這盤棋的勝利,關鍵在於把握住棋局。棋局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有著先予後取的度量、統籌全域性的高度、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的方略與氣勢的棋手。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要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

  第六、常懷感恩之心。

  親愛的同學們,我時常看到有人在班級的QQ群裡、微信群裡、朋友圈裡進行各種吐槽和抱怨。你們抱怨學校的各種學生管理制度不夠科學,抱怨學校後勤人員的服務水平不夠高,抱怨學校的許多工作安排得不合理等等。偶爾抱怨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經常抱怨,經常“憤青”,那就很不好了。你們總是在問,學校為你們做了什麼,很少提及你們自己為學校做了什麼。當然,你們到學校來讀書,是交了學費,來接受學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學校不能要求你做什麼貢獻。但是,當你們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時,就要經常思考自己能為這個國家和這個社會貢獻什麼,而不能一味地抱怨社會的不公平。在此,我衷心地告誡每位同學:埋怨是人生走向悲哀的必由之路,而感恩,不僅可以讓你感到滿足,還能帶給你快樂和幸福。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必須學會感恩。你們要感恩這個校園,這裡記錄了你青春的故事。你們要感恩學校裡的每一位師生,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幫助你成長和成熟。你們甚至要感恩那些嘲笑你、諷刺你、討厭你、怨恨你的同學,正是他們豐富了你的人生體驗。學會感恩,我們就學會了寬容,也就不再抱怨生活,不再計較個人得失;學會感恩,我們便能以一種更積極的心態去回報我們感恩的物件;學會感恩,我們便會懷抱一顆感恩之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學會感恩,我們就會摒棄那些陰暗自私的慾望,使心靈變得更加明亮清澈。感恩,不一定要用驚天動地的行為來表達,它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能發現生命中的感動併為之感激的情懷。

  有人曾說過,人一生中要到三個地方去看看。一是到火葬場去看看,見到死去的人,你會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從而更加珍惜生命,淡漠金錢。二是到監獄去看看,瞭解犯人被服刑失去自由的感受,你會體會到自由的幸福,從而警惕自己不要犯罪。三是到貧困地區去看看,瞭解那裡的人們的生活如何艱苦,你會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從而去除貪慾的念頭。這段話不無道理。一切優秀的品德都不是為了別人,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

  第七,正確對待愛情與婚姻。

  那天上午,我正在整理你們的就業材料,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張老師,這是我送給你的訂婚喜糖,謝謝你四年來對我的關照。”我抬頭轉身,看到一個笑顏如花的女生站在我面前,捧著一盒包裝精美的喜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接過她遞來的喜糖,心情特別高興,甚至有點兒激動。就在那一刻,我真正意識到,你們已經長大成人,不再是個孩子了。親愛的同學們,四年時光,你們從懵懂走向理性,從稚嫩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了獨立。畢業後,你們也到了戀愛結婚的年齡,我想給你們幾點建議和忠告,希望你們能正確對待愛情與婚姻,又覺得自己在愛情與婚姻方面很不成功,沒有什麼資格去給你們講什麼道理。

  我給你們講一個關於愛情與婚姻的故事吧。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讓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顆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充滿信心地去了。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來,最後,他垂頭喪氣地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棵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但當走到盡頭時,才察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愛情是一種理想,而且很容易錯過。”

  柏拉圖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叫他到杉樹林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當聖誕樹用的樹林,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圖充滿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係數的杉樹。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柏拉圖回答:“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和體力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來了。”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婚姻,婚姻是是理智的分析判斷,是綜合平衡的結果。”

  我再給你們推薦一本書,美籍華人陳愉寫的《30歲前別結婚》。我事先宣告,書中的觀點,不代表我個人的觀點。陳愉女士在這本書中講述了夫妻在30歲之前應該保持的對婚姻的態度,以及雙方關於事業上應作的努力。這本書寫的是愛,是獨立,是最嶄新的世界觀、愛情觀、婚姻觀,是最有效的職場建議,並教你如何運用獵頭的技巧將你夢寐以求的男人“收入囊中”。

  囉裡囉嗦地又說了這麼多,再說一句,算是做個結尾吧。畢業,是個包含了新的起點的終點,同學們,且行且珍惜!

  XXX

  XXXX.X.X

  寫給畢業生的信篇二

  畢業生同學們:

  你們好!

  四年前你們懷著對夢想的追逐,對未來的憧憬,對希望的企盼,踏進了美麗的阜陽師範學院。時光荏苒,歲月無痕,不知不覺畢業學年悄然而至,經歷大學薰陶和引領的你們即將肩負祖國的召喚、恩師的教誨、父母的期盼以及待飛的夢想,踏上就業之路,迎接一個可以實現自己理想和抱負的新天地。

  作為畢業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激烈的就業壓力大環境,明確人生目標、調整就業心態、提高求職能力、搶抓就業機會對每一位畢業生都至關重要。針對以上問題,有些想法想與每一位畢業生交流,希望給你們一些啟示。

  一、明確人生方向,確定發展目標

  人生最初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發展,即將畢業的你們,首先要明確人生方向,確定發展目標。因此,擺在你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選擇——就業、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創業?

  選擇就業,需要你具備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知識和工作能力;選擇考研,需要你具有靜下心來做研究的心態和興趣;選擇考公務員,需要你具備廣博的知識和為人民服務的態度;選擇創業,需要你具備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的智慧和勇氣。面對眾多的選擇,同學們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明確方向,確立目標,將自己的優勢最大化。切忌盲目跟風、左右搖擺。

  二、端正就業態度,做好自身定位

  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在770萬以上,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希望同學們能積極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強化普通勞動者意識,結合自身的優勢與特長,理性科學定位。請記住一次就業並不能代表終身職業,而是在將來的發展中佔得先機,為自己積累更多的閱歷以便厚積薄發。

  三、提升就業能力,迎接就業挑戰

  就業能力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學習或實踐而獲得用人單位認可的綜合能力,是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技能、適應能力、創新能力、人際溝通交往能力等等。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強弱,不僅關係到能否順利實現就業,而且對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最後一年的學習、生活中努力培養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以適應社會需求,提升就業競爭能力。

  四、關注招聘資訊,把握就業時機

  在求職過程中,個人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有的放矢搶抓就業時機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通過就業資訊網***網址:***等途徑釋出用人單位需求資訊。每位畢業生所在樓棟的一樓都配置了“大學生就業資訊釋出專用欄”,將為畢業生同學帶來最新的就業政策、就業指導動態、校園專場招聘資訊、用人單位需求資訊等資訊,希望同學們養成每天瀏覽“大學生就業資訊釋出專用欄”的習慣,及時、全面掌握有關就業的各種資訊,並進行認真地分析、篩選、整理,最終作出正確判斷,積極把握住求職高峰期,珍惜每一次就業機會。

  五、注意求職陷阱,增強安全意識

  缺乏經驗和應變能力的應屆畢業生,在面對紛繁複雜的招聘資訊、招聘會時,要擦亮“火眼金睛”,提高是非鑑別能力,多聽、多問、多看、多想,增強自我保護和遵紀守法意識,防範招聘欺詐和傳銷陷阱。對於陌生單位的招聘資訊,要核實真實性和合法性,不要隨意將個人或家庭***等資訊告訴他人或在網上釋出,遇到把握不準的資訊要及時向輔導員或招生就業處反映。防微甚於後悔,安全重於泰山,全體畢業生要自覺繫好求職安全帶,確保就業安全。

  親愛的畢業生們,2016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全面啟動,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將與大家攜手同力,並肩奮進,一如既往地為大家提供就業諮詢與指導,幫助大家提升就業能力,順利實現從大學到社會的角色轉變。希望畢業生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用自己的激情和實力,追尋自己的理想,收穫成功的果實,開拓一片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衷心祝願每一位畢業生學業有成,前程似錦!

  招生就業處

  十月二十六日

  寫給畢業生的信篇三

  同學們:

  四年,一共是一千四百六十天天,數起來很長,過起來卻很短。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離畢業很遠,但是事實卻是我已經是一名大三的學長,身邊幾個好朋友陳澤、印一鳴已然大四,正在忙著畢業論文、就業。

  跟他們相聚的日子已經很少,其實在這種時候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有回憶在腦海中不斷湧現,想起曾經一起迎新、籌備迎新晚會,為各種活動一起出謀劃策,也想起曾經一起出去happy的的時光。似乎一切都還歷歷在目,但是時間始終在提醒我們。

  昆德拉曾經說過:聚會都是為了告別,畢業了,那些一起相處的日子不會再有了,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兄弟情!

  XXX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