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病毒的來源

  電腦病毒是從哪裡來的呢?下面是,希望小編整理的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電腦病毒的主要來源:

  1、引進的電腦系統和軟體中帶有病毒。

  2、各類出國人員帶回的機器和軟體染有病毒。

  3、一些染有病毒的遊戲軟體。

  4、非法拷貝中毒。

  5、電腦生產、經營單位銷售的機器和軟體染有病毒。

  6、維修部門交叉感染。

  7、有人研製、改造病毒。

  8、敵對分子以病毒進行宣傳和破壞。

  9、通過國際電腦網路傳入的。

  10、搞電腦的人員和業餘愛好者的惡作劇、尋開心製造出的病毒,例如象圓點一類的良性病毒。

  11、軟體公司及使用者為保護自己的軟體被非法複製而採取的報復性懲罰措施。因為他們發現對軟體上鎖,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對非法拷貝的打擊大, 這更加助長了各種病毒的傳播。

  12、旨在攻擊和摧毀電腦資訊系統和電腦系統而製造的病毒----就是蓄意進行破壞。例如1987年底出現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萊大學的猶太人病毒,就是僱員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辭退時故意製造的。它針對性強,破壞性大,產生於內部,防不勝防。

  13、用於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設計的程式,由於某種原因失去控制或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電腦病毒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

  若按其表現性質分類:

  良性的和惡性的。良性的危害性小,不破壞系統和資料,但大量佔用系統開銷,將使機器無法正常工作,陷於癱瘓。如國內出現的圓點病毒就是良性的。惡性病毒可能會毀壞資料檔案,也可能使電腦停止工作。若按啟用的時間可分為定時的和隨機的。定時病毒僅在某一特定時間才發作,而隨機病毒一般不是由時鐘來啟用的。

  若按其入侵方式分類:

  作業系統型病毒圓點病毒和大麻病毒是典型的作業系統病毒,這種病毒具有很強的破壞力用它自己的程式意圖加入或取代部分作業系統進行工作,可以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原碼病毒,在程式被編譯之前插入到FORTRAN>、C、或PASCAL等語言編制的源程式裡,完成這一工作的病毒程式一般是在語言處理程式或連線程式中;外殼病毒常附在主程式的首尾,對源程式不作更改,這種病毒較常見,易於編寫也易於發現,一般測試可執行檔案的大小即可知;入侵病毒侵入到主程式之中,並替代主程式中部分不常用到的功能模組或堆疊區,這種病毒一般是針對某些特定程式而編寫的。

  若按其是否有傳染性分類:

  不可傳染性和可傳染性病毒。不可傳染性病毒有可能比可傳染性病毒更具有危險性和難以預防。

  若按傳染方式分類:

  磁碟引導區傳染的電腦病毒、作業系統傳染的電腦病毒和一般應用程式傳染的電腦病毒。

  若按其病毒攻擊的機種分類:

  攻擊微型電腦的,攻擊小型機的,攻擊工作站的,其中以攻擊微型電腦的病毒為多,世界上出現的病毒幾乎90%是攻擊IBM PC機及其相容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