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指南培訓心得感想
幼兒園課程改革與發展培訓活動不僅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讓我們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洗禮,給我注入了新的動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通過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瞭解到《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一批幼教專家經歷四年多時間,對全國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後,吸取國內外先進理念,依據我國幼兒特點起草擬定的。《指南》這一代表了國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標誌性檔案,旨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狠抓內涵,確保基本,提高教師,指引家庭”。《指南》和《綱要》一樣,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南》相對於《綱要》的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更詳細、更具體。由此,我們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教育建議則給我們一線老師在環境創設、活動內容、幼兒養成習慣、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對於我們今後實現以上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師的一些滯後或者理念落後的教育行為,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為一線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在教學活動中同事們選擇性地、挑重點地對《指南》的背景和內容進行了詳細的研討,讓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是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後的又一重要關於幼兒教育的內容。
一、回顧《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總則:主要講述了《綱要》制定的原因、目的、性質、任務、外部原則、內部原則及自身特點;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主要講述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目標***該領域重點追求什麼,其主要的價值取向***、內容與要求***教師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與此同時,該領域教育的內容自然地負載其中***、指導要點***點明該領域知識的主要特點,其教和學的主要特點;點明該領域特別應當注意的有普遍性的問題***;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主要講述了幼兒園教育的根本原則、活動含義、基本原則、各方面的原則、教育活動目標、內容、形式、環境、一日生活、幼小銜接。第四部分教育評價:主要講述了幼兒園教育的功能、主體、實施原則、主要內容等。
二、品讀《指南》
1.社會現狀
當今社會,許多家長都抱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拼命讓孩子“超前學習”,讓孩子小小年紀就在各種興趣班、輔導班之間穿梭。等到了三年級、10歲左右的年紀,孩子們已經是“久經沙場”的寫作業“老手”了。但是在生活習慣上,孩子們還是普遍滯後的,如“有一個小女孩都快5歲了,特別內向、懦弱,每天在幼兒園都尿褲子,尿完還不敢給老師說。課間活動,她幾乎從來不和別的小朋友玩,感覺有些小朋友總是欺負她,經常看她臉上、胳膊上被抓得一道一道的。”再如“有個小男孩在幼兒園裡從來不吃虧。看到別的小朋友拿有好吃的、好玩的,他伸手就去搶;別人如果不給,他張口就咬。“老師警告過,如果孩子再咬傷人,就要我們換幼兒園。在家裡也真管教了呀,但是從來都沒用。”等等。
2.《指南》學習
針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亂象和誤區,《指南》的建議非常清晰、具體、有指向性。它把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培養提出建議。以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旨在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瞭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綱要》的基礎上,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要求按不同的年齡段進行細化,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促進學前教育科學,規範發展的需要,糾正小學化、超前的教育問題。指導家長科學實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對家長的科學育兒具有指導性作用。滿足幼兒生活、學習、發展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它更符合現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是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幼兒在語言的發展中詞彙量迅速增長,已經能掌握各類詞,逐漸明確詞義並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種語法結構。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出現了自我中心言語。自我中心言語是伴隨著動作和遊戲而進行的自言自語,它既可以幫助兒童出聲地思考,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但有些孩子也會出現言語失常現象,在《指南》中,專家提示到:這一時期,兒童說話常有重複或猶豫不決的情況,在與他們交談時,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說話,對口吃現象不必太在意,訓練孩子輕鬆愉快地發表議論。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則要通過聽故事、講故事等活動,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
我對《指南》中新增 “學習品質領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這樣表述的“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我們一線的老師,天天的教學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實現的。而在這一個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目標的落實,孩子的參與度等等,再看名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行雲流水的環節之餘,總感覺,她們給孩子們的,不單單是教學內容本身,還有很多“昇華”在活動中,這就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培養。有人說過“幼兒園教的知識都沒用的,到了一定的年紀,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裡還要教?”聽來不服氣之餘,也覺得有那末幾分道理。可是假如我們只重視知識目標,而忽視了孩子的自控力、關愛他人、樂群於人、積極樂觀、獨立自理、愛好好奇心、積極認知風格、積極學習態度和謹慎行為風格等延續發展品格的培養。那麼這類幼兒教育就是有缺陷的。現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確了幼兒教師不但“教書”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平時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穫,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穫;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穫。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也不能把它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們更有義務和責任來認真地學習並根據《指南》與家長配合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我們每個幼兒園老師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劑自己教育思路,為每位孩子創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篇2
新一輪的後備幹部培訓拉開序幕,本次培訓的主題是幼兒園遊戲活動的組織。這輪培訓,對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浙江幼兒師範學院的王春燕教授給我們帶來了《遊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講座。下面我就這次培訓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感想。
講座剛開始,王教授首先列舉了五個經典的幼兒遊戲,如荷花荷花幾月開、炒青菜、播種子等,通過遊戲,讓我們明白了遊戲的本質特徵和遊戲以開心為本體價值,以學到知識為附屬價值,明確了遊戲與活動的本質區別。同時,王教授也提到,在我們當前的幼兒園中,往往把遊戲變質了,存在兒童的遊戲成為教師導演的一臺戲,本該是兒童在遊戲都變成了教師在遊戲兒童。為了學員們對遊戲的本質更明確,列舉了遊戲的本質,並一一進行舉例說明。
接著,王教授講述了幼兒園遊戲與課程的關係,總結了在我們的教學中,課程與遊戲有分離式、插入式、促進式等幾種常見的形式。那麼怎麼來區分遊戲與教學呢?遊戲是將幼兒主體內在已有的知識、技能以及情緒,通過有趣的活動表現出來,以已知為基礎,享受已知。而課程是教師將外在的知識、技能傳授給幼兒,目的是使幼兒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為了讓遊戲和教學彰顯它們各自自身的價值,在研究中,為純化遊戲,使遊戲顯示出自身的價值和特點,那就是通過幼兒充分自我表現,使幼兒真正享受到遊戲的樂趣,享受到天性自由的歡暢,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健全人格。同時,為保證教學在幼兒發展中的低位,使教學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和功能,那就是讓幼兒獲得知識、技能和智力的發展。
幼兒園中的遊戲是一種特殊的遊戲,主要分為創造性遊戲與規則遊戲。遊戲的分類是出於研究的需要,自然狀態下幼兒遊戲並不以型別命名。在具體活動中,只滿足於幼兒的需要,使幼兒體驗歡快,這就是遊戲。
通過王教授對遊戲與課程的闡述,讓我們對什麼是遊戲,課程與遊戲的關係及區別,以及在實踐中怎樣使遊戲與課程更好的整合,有了清晰的瞭解。在理論的支撐下,相信,所有的學員回到幼兒園崗位中定會將此用於實踐,以此更好的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