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輸液的危害有什麼
輸液在中國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濫用分不開的。在中國購買和使用抗生素的門檻非常低,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經常輸液的危害,供大家參考。
經常輸液的危害
1.肺水腫
因為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有生命危險。有心力衰竭或心臟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輸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誘發肺水腫。
2.靜脈炎
因為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區域性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區域性靜脈的感染。
3.發熱反應
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汙染等原因,都會導致病人發冷、打寒戰和發熱,嚴重者高熱達40~41攝氏度。
減少和避免輸液的不良反應
輸液打吊瓶,因其見效快、療程短而深受青睞,但是現在,很多人無論什麼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紛紛要求輸液。特別是換季之時,感冒發燒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而實際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其實根本用不著輸液,吃些藥,多休息休息就會好。
輸液本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根據病情就頻繁地掛上吊瓶,不但可能對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損害。與口服藥物相比,輸液的過敏反應機率更高,更易產生耐藥性。無論小感冒還是其他什麼病,人們總以為輸液打吊瓶最保險又省事,但卻有可能成為一種“輸液病”。
據北大第一醫院血液內科的許醫生介紹,“輸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時,喜歡採用輸液的方式治療,導致以後再得同樣的病如果不輸液就不太容易治癒。因為輸液的相對藥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經過胃腸道吸收直接進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顯。
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醫院輸液,一天一般只輸一次,這樣就會造成本來應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輸入的藥量一次性輸入了體內,輸完後血藥濃度要達到一個高峰,但過一段時間濃度就會降低,這樣就造成血藥濃度不穩定,以後就可能誘發細菌產生耐藥性。還有就是過敏反應。
相對而言,口服藥要經過腸道吸收,將身體不需要的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過濾掉,之後才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之後就會降低血藥濃度,進而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率。而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相對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過敏反應是致命的。輸液藥品微粒過大,長期積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響肺臟功能。相對於口服藥而言,頻繁地輸液可能還會對身體的一些器官造成影響。
自行調快輸液滴速嚴重可致死亡
不少人在打點滴的過程中,總是嫌速度太慢,自行調快藥液的滴速。根據競賽答題情況統計,不少網友都有過自行調節輸液速度的做法,但這一小小的舉動也許就會導致昏厥甚至死亡。
中國藥學會專家指出,首先,不贊成遇到發燒、感冒、腹瀉等就去醫院輸液。公眾用藥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輸液”的原則。其次,如果需要輸液治療,一定要謹遵醫囑,切不可自行調節輸液的速度。一般情況下,成年人輸液速度為40~60滴/分鐘。兒童、老年人由於器官發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輸液速度應減慢,兒童的輸液速度為20~40滴/分鐘,老年人輸液速度不應超過40滴/分鐘。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臟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輸液速度應控制在30~40滴/分鐘為宜。
輸液速度過快,易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衰或肺水腫等後果。如硝普鈉在滴注時需嚴格控制滴速,過快可使血壓急劇下降;***、單硝酸異山梨酯滴注速度應8~15滴/分鐘,過快則可引起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厥;鉀劑滴速過快可能引起高鉀血癥,表現為四肢無力、手腳口脣發麻、呼吸乏力及呼吸困難、心率減慢、心律紊亂,甚至心臟停搏;過快輸注氨基酸、脂肪乳等腸外營養藥物,可引起面紅、發熱、噁心、嘔吐、心悸、胸悶等不適。
輸液的配液環節的管理
1、控制治療室的人數,未經消毒的空氣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其中金葡菌67%葡萄球菌45.5%,在沒有層流通風裝置的空氣中開啟輸液容器時1升容器大約進入100毫升空氣。稀釋藥液時在密閉無菌空瓶內抽吸空氣,配置粉劑要充分振動,待藥液完全溶解再加入液體,現用現配***配置好的藥液放置時間越長、產生的微粒越多細菌汙染越大***。
2、砂輪切割玻璃安瓿時安瓿割鋸痕,開瓶前要用酒精棉球擦拭,減少玻璃碎屑進入瓶內;抽吸藥液時改變安瓿倒置的吸藥方法,防止安瓿斷裂時微粒混入藥液;抽吸藥液時針頭應置安瓿中間。
3、選擇合適、側面帶孔的針頭,最好一次性使用,避免加藥時多次穿刺瓶塞,增加微粒產生;穿刺瓶塞時斜角進針可降低碎屑產生。
4、加強護士操作的無菌觀念防止各種汙染。有條件建立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可減少藥物配置過程中汙染,並有藥師參與處方的稽核,可保證靜脈輸液的無菌性、相容性和穩定性,確保患者安全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