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論述文專練題及答案
論述文閱讀題在廣東中考語文考試中十分重要,為了幫助同學們練習論述文閱讀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廣東中考語文論述文專練題及答案,供考生閱讀練習。
廣東中考論述文閱讀原文
首先,是“禮樂”觀念之演變為貫穿整個軸心時代的一條重要線索。在古代,“禮樂”***亦合稱為“禮”***即宗教儀式,但到了殷周之際,其意義便發生基本變化。因為周公“制禮作樂”的意義在於“禮者德之則”,而“‘禮’和‘德’是互為表裡的”;周公對成王的告誡則以“敬德 ”***累積德行***為主。換而言之,代表宗教的“禮”已經滲透了政治含義,即與關心民生、民食的“德行 ”分不開了。這變化所代表的,是“從‘天道 ’向‘人道 ’的移動 ”。至於“禮”的意義再次發生革命,是“孔子不斷尋求‘禮之本 ’而歸宿於‘仁’……它可以說是孔子從哲學角度重新闡釋禮樂實踐的最後完成 ……也標誌著儒家軸心突破的開端 ”。換而言之,代表政治秩序的 “禮”滲透了深刻的內在修養含義,而變成與衡量個人行為準則的“仁”分不開,因此“‘仁’與‘禮’雖有內外之別,但必須合起來才完整 ”。這可以從孔子“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這句名言得到最明確的證據。
其次,是孔子與古代禮樂傳統的複雜關係。這有兩個對立的面相。一方面,“子不語怪、力、亂、神”,強調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也就是說,孔子畢生致力於抗拒乃至超越巫文化:“中年以後作為軸心突破的一位先驅,他自然是以禮樂傳統作為思想或哲學突破的主要物件。”另一方面,從《論語》和史籍中的記載,卻又可以找到孔子深受古代宗教包括巫文化深刻影響的大量證據,這和他為殷商遺民與崇拜周公不無關係,甚至,也可以說是他獲得強烈使命感的由來 ——因為“巫傳統的 通天地 ’使他終於能發展出人得以個人身份,自由而且直接地,與‘天’交通的構想 ”。因此,對傳統“他採取了重新詮釋而不是全面拒斥的態度”。將這兩方面合起來看,便可以說孔子雖然致力於建立新傳統,但仍然是深深植根於舊傳統而並沒有與它決裂。這顯露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其強大延續性,因此,與其他文明相比較,中國的“軸心突破”表現得最為溫和與漸進。
最後,則是以“內向超越”來作為中國“軸心突破”亦即整個哲學運動的特徵。所謂“內向超越”是和西方特別是希臘哲學的“外向超越”做對比,而“超越世界”***transcendental world***則是和現實世界相對的。“外向超越 ”的顯例是柏拉圖的“理念”***idea***世界,即在我們熟知的、雜亂無章、變動不居的現實世界以外,還有由一套永恆不變、迥異塵寰、清明崇高的“理念”***idea***所構成的世界,那可以說是“外向超越 ”最典型的例子。以色列的全知、全能、全在之上帝,當然也是同樣突出的另一個例子。與此相反,中國哲學家的“超越世界”一般都以“道”為名:它雖然不同於現實世界,兩者卻又緊密相連,不可截然劃分,其間關係可用“不即不離”來形容,這就是所謂 “內向超越 ”。
廣東中考論述文閱讀題目
6. 本文是一篇書評,下面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禮樂的意義經過了從宗教向政治、再從政治向內在修養的兩次革命變化。
B.孔子提出“克己復禮為仁”,是從哲學角度對禮樂實踐所作出的重新闡釋。
C.因為中國的 “軸心突破”表現得最為溫和與漸進,所以中國文化才能呈現出強大的延續性。
D.中國哲學運動的特徵表現為“內向超越”,而希臘哲學則表現為“外向超越”。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孔子畢生致力於抗拒乃至超越巫文化,但又深受巫文化的影響。
B.中國哲學的“超越世界”不是和現實世界截然劃分,而是融合在現實世界之中。
C.孔子雖然致力於新傳統的建立,但對舊傳統又有很多的吸納與繼承。
D.柏拉圖的“理念”***idea***世界是由一套超越現實之外的理念所構成的。
8.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到了殷周之際,“禮”中滲透了“德”的因素;而到了孔子那裡,“禮”與“仁”則變得關係密切。
B.孔子對“禮樂”傳統的態度看似矛盾,但與孔子的整體思想並不衝突。
C.從文中可知,“禮”重在規範人的外在行為,而“仁”則作用於人的內心。
D.在中國哲學中,“道”離不開現實生活,兩者緊密相連,不可截然劃分。
廣東中考論述文閱讀答案
6. C***因果倒置,因為中國文化有強大的延續性,所以中國的“軸心突破”才表現出“溫和與漸進”***
7. B***中國哲學家的“超越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可用“不即不離”來形容,不是“融合在現實世界中”***
8. C***代表政治秩序的“禮”滲透了深刻的內在修養含義,而變成與衡量個人行為準則的 “仁”分不開,因此 “‘仁’與‘禮’雖有內外之別,但必須合起來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