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申論範文

  申論範文閱讀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備考河南公務員的考生想要在寫作上取得高分,其實很簡單,下面就由小編為了提供精選幫助你提分。

  一

  拆除民營經濟發展的“隱性門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快速發展起來,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下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民間投資增速回落對經濟社會發展不利,應查詢原因、對症施策, 鼓勵支援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推出了一系列擴大非公有制企業市場準入、平等發展的改革舉措,隨後又接續出臺了一批相關政策措施。但有些地方和部門在落實上不到位,使民營企業遭遇融資難、融資貴以及抽貸斷貸壓貸的困境;一些行政審批仍存在手續多、週期長、效率低的問題;還有個別幹部只怕“不清”、不怕 “不親”,不敢接觸民營企業家;個別公務員懶政、怠政現象仍然存在。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應下大力氣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拆除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隱性門檻”。

  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對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應消除所有制歧視和偏見,清除影響民間資本公平進入和競爭的各種障礙,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同時,引導民營企業認清形勢,堅定發展信心,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市場需求開展技術 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抓好政策落實。堅持穩定政策,對已經證明對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有利的政策應一以貫之地堅持,消除民營企業家的思想顧慮。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行政許可事項、簡化審批手續、公開辦事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保障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支援民營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加大研發投入。逐步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營造統一、公平、開放、透明的市 場環境。

  加大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快金融領域改革步伐,加大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支援力度,增加金融產品,積極引導和支援優質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優化金融環境,鼓勵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確保金融機構向中小民營企業發放貸款佔比有實質性增 長。著力解決對民營企業抽貸、斷貸、壓貸和“高息過橋”等突出問題,落實中國銀監會對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於”的要求。

  推動構建“親”“清”型政商關係。建立完善制度化、經常化的政企溝通機制,推動政府部門聯絡服務企業常態化。以法律法規、黨紀政紀為準繩,明確責任和權力邊界。以“親”密切政商關係,以“清”規範政商關係。推廣企業評議政府政務及營商環境的做法,對懶政、怠政、庸政行為予以嚴肅追責。加大主流媒體對民營企業攻堅克難、轉型升級、創業創新、履行社會責任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堅持公平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工商聯、 行業協會、商會在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中的積極作用。

  二

  教育扶貧需要持續精準發力

  教育扶貧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持續發力、精準發力,不斷縮小城市與農村教育的差距,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通知,計劃今年全國招聘特崗教師約7萬名,與2015年人數持平。新招聘的特崗教師,將優先滿足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村小、教學點的教師補充需求,縣城學校不再補充新的特崗教師。同時,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體音美、外語***課程***、資訊科技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的補充;向本地生源傾斜。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已成社會共識。教育好一個貧困孩子,就有可能徹底挖掉一個家庭的窮根。當年因一張《我要讀書》的照片而家喻戶曉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如今已是一名白領。因為教育,她不僅走出農村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家庭的貧困境遇。無數和蘇明娟一樣的貧困地區的孩子,只有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有可能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才有可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途徑。可以說,教育扶貧有可能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

  隨著城市化的有效推進,部分鄉村在有效淪陷,農村教育問題重重。留不住老師,好老師都想方設法調進城裡;教師專業不對口,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並不是玩笑;課程開不齊,音體美教學無從談起。有條件的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城鎮上學,沒條件的地方只能留在甚至幾個年級共用一個老師的“麻雀小學”。教學質量堪憂,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因教返貧現象,新的讀書無用論也開始蔓延。

  教育精準扶貧需須要找準靶向。要讓貧困地區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穩定的有質量的師資是基本保障。這不僅事關農村教育問題,也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切入點。我國從2006年正式開始實施特崗教師計劃,今年已經邁入第11個年頭,共有50多萬名特崗教師,分赴我國中西部地區的1000多個貧困縣,為3萬多所農村學校注入新鮮血液。因為他們的到來,有效化解了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村教師隊伍總量不足、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學科短缺等結構性問題。“特崗教師”被稱為農村教師隊伍“換血的一代”。

  隨著我國的扶貧工作進入攻城拔寨的衝刺階段,近年來,特崗教師招聘也加大了力度,連續兩年招聘人數都達到了7萬名。成績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認的現實是,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還未從根本上得以扭轉,特崗教師也面臨著3年的服務期後人員流失的問題。

  如何讓這些給農村教育帶來活力和希望的特崗教師“引進來”,還能“留得住”,帶動農村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呢?教育不能一直靠理想與信念來支撐。留住特崗教師,一靠制度留人。各地要確保中央政策落到實處,讓服務期滿且願意留任的特崗教師有編有崗,將其工資發放納入當地財政統發範圍,保證其享受當地教師同等待遇,城市、縣鎮學校教師空缺需補充人員時,同等條件下應優先聘用服務期滿特崗教師。二靠待遇保障。通過逐年提高貧困地區教師的師資待遇,提供需要的住房條件,讓他們留下來沒有生存壓力,提高職業吸引力。三靠事業留人。要建立鄉村學校與鎮中心學校的結對幫扶與師資輪崗機制,讓鄉村學校的教師也能夠找到職業上升的空間,實現榮譽感與責任感的平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扶貧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非一日之功,更需要持續發力、精準發力,不斷縮小城市與農村教育的差距,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讓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機會。

  三

  小城魅力

  ——小城鎮建設重在弘揚小城文化、宜居、生態魅力

  城鎮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必有之路,其中小城鎮的城鎮化更是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乃至農業的現代化。然而,由於過去小城鎮的建設一味求快、求洋、求大,不科學、不切實際發展理念使得交通擁堵、房價高企、城市傳統丟失等問題屢見不鮮。因此,推進小城鎮的城鎮化建設需以彰顯城鎮魅力、挖掘城鎮優勢、立足城鎮實際來實現。

  推進小城鎮的城鎮化建設,需弘揚小城的文化魅力。無論是穿行於住宅里弄,還是商業街區,隨處都被一股濃濃的“異國風情籠罩”,像“加州楓景”、“羅馬假日”、“歐楓麗景”等洋小區、洋建築層層疊羅。人們不禁深思:是否這樣的建築才是小城現代化的標識?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烏鎮、周莊、西塘這些小鎮正式通過立足當地的水鄉文化特色,通過發展水鄉文化旅遊,進而讓世人記住這些小鎮的江南水鄉魅力。因此,小城鎮的城鎮化需在挖掘當地文化優勢、立足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為小城批上靚麗的文化外衣、豐富小城內涵。

  推進小城鎮的城鎮化建設,需挖掘小城公共服務優勢、體現小城社會宜居魅力。在30餘年的城鎮化征程上,我們的小城鎮建設突飛猛進,但不可否認仍存在交通擁堵、管理規劃不科學、城市包容精神淡化等問題。而這不僅會讓城市變得擁擠、無序,也會讓城市變得冷漠、疏遠,與“人的城鎮化”精神背離;相反,一個城市只有做到管理高效、規劃科學、服務完善、包容互助,並且宜居宜人,才能更好的體現城市的人文魅力,進而實現人的城鎮化。因此,小城鎮建設亟需完善和優化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彰顯人性化特質。

  推進小城鎮的城鎮化建設,需立足生態實際、展現小城環境魅力。德國,作為中小城鎮建設的優秀典範,正式源於其通過注重小城鎮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進而打造了一個為世人所驚訝和推崇的田園城鎮風光,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共贏。無獨有偶,美國也正式通過立法和政府投入而大力推進中小城鎮的生態建設,進而成就了黃石公園一帶的小城鎮繁華。因此,小城鎮的城鎮化建設必須在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更需開發和創造其生態紅利,以優美的環境來鑄就小城鎮田園般的生活美景。

  隨著人類文明由工業文明向科技文明時代的邁進,城鎮化的步伐也隨之加快,小城鎮的城鎮化更是加速城鎮化步伐、提升城鎮化質量的關鍵之舉。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只有注重小城鎮的科學建設以及實現全面且真正的城鎮化,彰顯小城鎮文化、生態、宜居的獨特魅力,才能提高小城鎮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水平。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重溫田園生活,在小城魅力中感受到生活的舒適感、快樂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