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慣養成教育計劃

  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教育過程,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需要制定計劃。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育與管理機制,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習《中小學管理規範》、《中小學生守則》、校紀班規,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範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檢查約束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通過激勵評優樹立典型,帶動進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以《中小學管理規範》、《中小學生守則》為標準,歸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中高年級預習有記錄,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型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篇二

  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教育過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養成教育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開創我校養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教育內容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為標準,歸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篇三

  一、指導思想

  學生,還處於較原始的感知階段,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我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等作為確立養成教育內容的主要依據。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初步歸納出了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需要的XX種道德行為習慣,像愛國、守紀、待人、勞動、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助人、勤儉、刻苦奮發、團結友愛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誠實、虛心、正直、寬容、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這些都是道德教育範圍以內的,也是小學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動開展目的意義:

  習慣的養成是行為日積月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成功感,自然就會重複這種行為,從而改變他的習慣。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播種一個品格,收穫一個命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真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為此,我們一年級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三、活動內容:

  1、熱愛祖國,關心時事,收聽收看新聞,瞭解國內外大事。

  2、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尊敬國旗、國徽,唱國歌聲音洪亮;

  3、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愛護公物,熱心為集體服務;

  4、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5、尊敬師長,有禮貌。見老師能主動問好;對家長稱呼“您”;不頂撞老師和家長;

  6、使用文明用語:“謝謝”、“對不起”、“你好”等已成學生口頭語;

  7、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罵街,不打逗,不欺負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規,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

  四、教育計劃

  ***一***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確保學生儘快並保質保量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學校裡,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例如,在家長的監督下要學生完成“十個一”活動,在家裡做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等等,並制定“自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班隊會及晨會的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班級內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並在班會時間進行一週總結,通過監督崗的彙報,評出"最佳拇指獎"“文明禮儀之星”等,對錶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學期利用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少先隊建隊日等重大活動舉行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