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可用經典哲理故事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運用訓練一直被視為高三作文複習的重頭戲。學生在課內、課外積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但從平時的訓練來看,能恰當應用在文章中的卻不多。那麼我們在作文中可用的哲理故事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母親曾養過一段時間的雞,每到小雞孵出來的時候,蹲在那窩雞蛋旁邊,就能聽到篤篤篤的此起彼伏清脆敲擊的聲音。母親告訴我,那是裡面的小雞開始啄蛋殼了。

  我親眼看到白色蛋殼一點點露出小洞,一隻嫩黃的尖嘴不停地啄著,蛋殼碎掉一半,溼漉漉的小雞從洞口掙扎著擠出來。才出殼的小雞很難看,身上稀稀拉拉粘著幾根毛,一粒粒粗大毛孔的面板,抖抖索索猶如古稀老人。奇怪的是隻需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它們,一個個竟然一夜之間完成了華麗的轉身,披上了厚實柔軟的漂亮絨毛,滾圓的身體像小皮球,漆黑的眼珠亂轉,吱吱呀呀鳴叫,充滿了生命的可愛與活力。

  我曾多次向母親要求,小雞啄殼太辛苦太慢,不如我們幫它們敲碎蛋殼,放它出來。母親笑了,說不行,人工剝出來的小雞嬌弱不好養呢。我不信,悄悄替一個正啄殼的小雞輕輕剝開了蛋殼,並給它的腿上綁了紅繩做標記。

  以後的日子,我一直跟蹤觀察那隻我“接生”的小雞,果然有氣無力,被一群強健的小雞擠踏,喝水吃食總搶不到前面,弱弱地排在後面吃殘羹冷食。有一天,發現它死在籠子一角,身體已經僵硬,為此我哭了好幾天。

  人生亦是這樣的,生命中那些至關重要的關口,必須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啄碎命運的蛋殼。這個積蓄能量磨礪意志的過程不可跳過。假若有意無意藉助了外力,完整的成長過程便會出現缺口,從而成為日後生命的弱點所在。

  二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所有的猶太人。68歲的猶太商人賈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討對策,最後想出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向德國的非猶太人求助,爭取他們的保護。

  辦法定下來之後,接下來是選擇求助的物件。兩個兒子認為,應該向銀行家金·奧尼爾求助,因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視為自己的恩人。在不同的場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儘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擁有潘沙森林的採伐權,在歐洲是數得著的木材供應商。金·奧尼爾是一家銀行的小股東,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資助下發家的。

  40年來,為了支援他打敗競爭對手,波德默家族的錢,從來都沒有存入其他的銀行過。就是到1942年,他的銀行裡還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萬馬克。現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滅頂之災,向他求助,他怎會袖手旁觀?

  68歲的老人卻不是這種意見,他認為應該向拉爾夫·本內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後來經過他的資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業。現在雖然很少往來,但心理上從沒斷絕過感激和思念。最後,老人說,你們還是去求助拉爾夫·本內特先生吧!雖然我們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兩個兒子出發了。在路上,二兒子說,我們不能去本內特先生那兒,上次我見他時,他還提那700噸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奧尼爾。最後,二兒子去了銀行家那兒,大兒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個叫艾森·波德默的人,從日本輾轉回到德國,去尋找他的家人,最後一無所獲。後來,他從納粹檔案中查到這麼一項記錄:銀行家金·奧尼爾來電,家中闖入一年輕男子,疑是猶太人。一年後,他又於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死亡檔案中,查到他父親、母親、妻子、弟媳及六個孩子的名字,他們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後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國;2003年12月4日去世,終年83歲,留下一部回憶錄、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和九個孫子、孫女。他的一本回憶錄主要講述自己在木材商本內特的幫助之下,怎樣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該書的封面上寫著:“獻給父親賈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寫著:“許多人認為,要贏得他人的忠誠,最好的辦法是給其恩惠。其實,這是對人性的誤讀,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

  三

  一天晚上,小刺蝟正在悠哉遊哉地走過一道橋。橋很窄,僅容兩個身位。

  這時,小刺蝟藉著月光,看見前方有一隻兔子飛奔而來。

  小刺蝟怕自己的刺會傷到對方,於是主動靠到橋的一邊。

  可兔子彷彿並不領情,他不顧一切,急奔而來,眼看就要撞上小刺蝟了。

  “咕咚!”沒辦法,小刺蝟被逼跳進了河裡。仗著水性,小刺蝟好不容易才爬回橋上。

  “你這該死的兔子!”望著兔子揚長而去的身影,小刺蝟埋怨道。同時他無奈地邁開雙腿,繼續過橋。

  前面又跑來了一隻馱著袋子的小松鼠。

  看這傢伙將怎麼做?我已知道如何去對付他了。小刺蝟惡狠狠地想。

  小松鼠跑來了,小刺蝟故意站到橋中央,把身體縮成一團,豎起身上的硬刺,讓自己變成一個刺球。

  “哎喲!”小松鼠驚叫一聲,被扎個正著,“咕咚!”一下栽到了河裡。

  “救命啊!我可不會游泳啊……”小松鼠在河裡大聲呼救。

  幸好,附近巡夜的貓頭鷹博士聞訊趕來,救起了小松鼠,有驚無險。

  “孩子,有啥事這麼想不開?”貓頭鷹博士問。

  “沒有。冬天快到了,老松鼠牙口不好,吃不了堅果,我正趕著把多餘的蘑菇,給他老人家送去呢。不料,走得太急,不小心把刺蝟兄弟撞著了……”

  “不,錯全在我。”小刺蝟自知錯怪了好人,羞愧難當。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貓頭鷹博士一頭霧水。

  小刺蝟於是將事情一五一十地講出來。

  “兔子橫衝直撞,是他的不對;但因為他做錯了事,而使小松鼠這樣一個好人來代為受過,這就是小刺蝟你的不是了。如果這樣,對兔子又會有怎樣的教訓呢?他現在也許還在興高采烈地狂蹦亂跑呢!”貓頭鷹博士正色道。

  全世界最不明白事理的刺蝟啊,將甲做錯的事歸罪於乙,他們之間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而我卻將他們混為一談?!小刺蝟自責不已。

  小刺蝟主動向小松鼠道了歉,揮手告別。

  獨個兒走在黑暗中,小刺蝟小心翼翼前行。

  小刺蝟邊走邊反思,對於兔子,或許自己也該原諒,說不定是窩裡的小兔子餓了好幾天,他才揹著胡蘿蔔火急火燎地往家趕?也可能天太黑,自己個子太小,他沒注意到,人家是有意去撞自己的嗎?!

  從那以後,不管白天黑夜,無論對方是凶猛的獅子,還是趕著去開祕密會議的狡猾狐狸。只要在路上,小刺蝟總能前事不忘,寬忍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