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簡短的成語故事3個

  超級簡短的成語故事 後來居上

  汲黯àn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擔任主爵都尉——一個主管地方官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施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裡那麼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佈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裡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漢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劈柴一樣,越是後來的越放在上面啊!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他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後來人們將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語後來居上,但是意義卻發生了改變,用來形容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

  超級簡短的成語故事 囫圇吞棗

  古時候,有一個醫生,很喜歡給別人介紹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紹生梨和棗子的功用時,說道:吃生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對人的脾臟有害處。吃棗子則恰好相反,對脾臟有好處,對人的牙齒卻有害處。旁邊有一個呆子聽了之後,馬上自作聰明地說:我倒是有一個好辦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棗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們的害處。

  那位醫生很感興趣,便問道:你有什麼好辦法呢?呆子得意地說:我吃生梨的時候,只用牙齒咀嚼,而不嚥到肚子裡去,這不是可以讓生梨有益於牙齒,而避免了它對脾臟的傷害嗎?旁邊有人聽了這話就問:那麼棗子怎麼吃才好呢?呆子不以為然地說:這還不簡單嗎?等我吃棗子的時候,我就不用牙齒咬,一口吞到肚子裡就是了。這樣就可以讓棗子對脾臟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於傷害牙齒。

  醫生聽了反問道:你吃生梨不咽,腸胃沒有吸收,怎麼能有益於牙齒呢?你吃棗子一個一個地囫圇吞下去而不咀嚼,腸胃能消化嗎?又怎麼能對人的脾臟有好處呢?這個呆子無話可說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囫圇吞棗作為成語,通常用來比喻讀書和學習不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棗子整個地吞下去一樣,並沒有真正成為自己的學問。

  超級簡短的成語故事 畫餅充飢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盧毓yù的人,他是前朝東漢名臣盧植的小兒子。盧毓為人忠厚,學識淵博,魏文帝把他提拔為侍中。在職三年,盧毓對魏文帝曹丕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魏文帝最初不太高興,但是後來見他忠心耿耿、踏踏實實,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書。接著,魏文帝要盧毓推薦一個與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職務,盧毓推薦了鄭衝。魏文帝說:鄭衝這個人你不推薦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推舉了阮ruǎn武和孫邕yōnɡ二人。後來,魏文帝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像在地上畫的餅一樣,是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發現一般的人才。我以為好的辦法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辨,虛實混淆。魏文帝採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錄用人才,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現在,人們就用畫餅充飢來比喻只憑虛名、空談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