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我所瞭解的孔子

  孔子是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1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北大教授、著名文化評論家張頤武在接受《新週刊》採訪時,說出了“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的觀點,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在引用這一觀點時稱“一個孔子抵不上一個章子怡。”一位大學生讀者看到這期節目後氣憤難抑,打進報社熱線表示強烈不滿。《華西都市報》為此推出選題,邀請讀者共同探討。

  在《新週刊》上,張頤武的話是“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嚴格說來,這個說法並無不妥。孔子是全體中國人的尊師,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章子怡是中國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電影明星,用句時髦的話說“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之一”。他們兩個,一個生活在古代,一個生活在現代,都是中國人,都代表著中國兩個時期的不同文化,我們重視孔子是重視傳統,不忘本,我們重視章子怡是面向未來,寬視角,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既要用好孔子這尊厚重的文化塑像,也要打好章子怡這張現代中國的名片。總而言之,說孔子談章子怡都是為了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的認識才這麼做的,不能因為章子怡是個演員,出演過一部讓部分國人不滿意的電影角色,就把她排斥在文化之外。

  竇文濤“一個孔子抵不上一個章子怡”的說法就有些問題了,因為孔子和章子怡是不具備可比性的,比對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影響?比人氣比知名度?比各自在國際上的象徵意義?都很難有一個條條框框能鮮明地分出優劣。貧嘴竇文濤的演繹可以理解為一個託口秀主持人為了活躍節目氣氛信口說出的逗趣話,而網上被四處轉載的“孔子不如章子怡”則明顯透著挑事鬧亂子的意思了,如果不匡正視聽,媒體和公眾難免又會陷入一場龐大而無聊的辨爭之中,雙方爭論的結果無非是兩敗俱傷,有百害而無一益。

  現在的狀況是,大家在突出“孔子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的聖人”的同時,也在刻意渲染“章子怡究竟有多少文化,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疑問。孔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我覺得也沒有必要拿孔子作類比來談章子怡的文化水平。作為個體,章子怡的學識當另作別論,作為一名演員,她的的確確是中國電影的代言人之一,誰能說中國電影就不是文化了?還是曾在德陽文廟從事孔子研究工作、現任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章澤的觀點比較冷靜且公正,“孔子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後被後人世代供奉的聖人,他的思想、他的儒學等等影響了幾千年的中華歷史文明,直到現在這些仍被我們所用,他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文化都作出了巨大貢獻,而這貢獻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是能夠被沉澱的,被後人所銘記的。那麼作為名人的章子怡呢?從某方面講,她也在推廣中國文化,因為她的電影,她的名氣,她為外人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認識中國並得到人們的認可。”

  篇2

  我們的青少年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但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我們的大學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託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甚至連中文寫作都做不到文從字順。中國以尊奉外來思想為時髦,已達一個多世紀,這給中國帶來了現代化成果的同時,也日益使中國失去思想個性和精神創造力。

  萬事師表全球祭孔頌聖賢

  2005年9月28日,是先師孔子2556年誕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參與主辦的首次全球聯合祭孔活動以山東曲阜孔廟祭祀為主線,以世界有代表性的14座孔廟為分祭點聯合進行,同時在韓國首爾、美國舊金山、德國科隆等地隆重舉行。

  全球聯合祭孔是今年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的核心內容。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在主祭場——聖人的故鄉曲阜參加了祭祀活動。

  孔子是國際公認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愛”、“天人合一”等思想影響了古今中外。如今,其思想學說日益為世界各國的人們所關注,對儒學的研究也在世界各地興起。海內外現有孔廟1300餘座,許多孔廟在孔子誕辰日都舉行祭孔活動。韓國祭孔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美國舊金山灣區齊魯會館在1982年孔子誕辰日舉行了首屆祭孔大典。2000年,美國加州州長格雷戴維斯簽署法令,規定每年孔子誕辰日為“加州孔子日”。

  對儒學的研究也在世界各地興起。去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漢城揭幕。9月中旬,紐約孔子學院正式揭牌。中國教育部初步計劃在全球開辦100所孔子學院。

  這一切,緣於一個歷經兩千多年而至今繁茂的文化靈魂。這永生的靈魂,已融化在13億中國人的血液裡,不管我們拒絕還是承認。我們透過後世賦予他的神聖的

  光芒,用2556年後的目光審視他、走近他。

  祭孔——正視自身歷史、感念自身文明

  祭孔作為一種崇敬思想先賢和傳統文化的儀式,在古代被稱做“國之大典”。自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后,祭孔活動開始升格。宋代後祭祀制度扶搖直上,明代已達帝王規格。至清代,祭孔更至巔峰。但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學已成舊思想,不再受到尊崇,公祭典禮便隨之終止。發展至“***”的“批林批孔”運動,孔子更遭遇前所未有的踐踏,這段慘痛的民族記憶,不僅毀滅了不計其數的文物古籍,更對當代的文化生態造成了致命的破壞。

  幾十年後的今天,這一歷史惡果開始顯現:如今的年輕學子大多可以歷數出各國明星的星座、血型、化妝品名,甚至早餐食譜,惟獨對中國浩瀚的文化古籍、精深的思想遺產了無興趣;就連號稱國之瑰寶的唐詩宋詞,現在被國人傳誦的,也多半隻剩下收錄到中學課本里有限的幾首;至於漢語表達和漢語寫作的能力,更是今非昔比了……

  篇3

  2500年前的中國,有一位偉大的聖人——孔子,孔子是一位思想山的巨人,孔子的思想至今仍舊影響著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孔子是一位好學的學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的這一句古訓感染了其後所有的學者。

  自幼他便不恥下問,每事必問。為了豐富知識,他拜了各行各業的人為師,因此而精通禮儀、音樂、射箭、駕車、計算。他推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態度,主張“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感受“學而時習之”的快樂。教導弟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後人所傳頌。

  他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的“有教無類”一改過去的教育方式,先後培養出3000多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教學相長,為後之教育界流傳。

  他是一位提倡“仁”的政治家。仁者愛人。“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他一方面要求統治者相互團結,另一方面要求統治者愛惜百姓。當他聽說百姓寧願被虎吃也不願意被統治者剝削時,發出了“苛政猛於虎”的感慨。

  他是一位“賢”的思想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他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另一項貢獻就是整理編訂了《尚書》《詩經》《禮儀》《樂經》《周易》,後稱五經。他還根據魯國曆史編成《春秋》一書,成為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他的言論被弟子編進《論語》,千古傳誦。他開創了儒家文化,影響了其後封建社會的發展。

  孔子的智慧是我們永遠學習的物件,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孔子都將是世界上偉大的存在,高大而讓人仰望。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