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創新高三作文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方面總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墨守成規,沿著前人的路走下去;二是根據前人的經驗,走創新之路。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便難以成功只有既懂得發揚自己的特色,用於創新,又善於繼承前人的傳統,才會更容易獲得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繼承與創新
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還保留著元宵節看花燈吃湯圓、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中秋節賞圓月吃月餅的習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文化的繼承。有人說:“傳統文化是財富,它促進人的發展。”也有人說:“傳統文化是包袱,它阻礙人的發展。”我認為傳統文化有好亦有壞,應該如論語中所說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傳統禮儀故事流傳至今,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
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楊時的懂禮儀流傳至今,被繼承了千千萬萬個輪迴。
文化在繼承中得以創新。在繼承文化的過程中,人們把自身的見解。感情和希望融入了文化中,造就了文化的創新。古有屈原堅貞不渝,以死明志,表達自身對君王的忠誠。有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多年征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今有最美司機、老師等人物,為救他人於水火中,英勇獻身,用自身的血和肉為他人創造一個美好的明天。文化在繼承中得以創新,在現在改變著未來。如今我們愛國,卻不再忠君,我們守禮,卻不再封建,我們相信命運,卻不屈服。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他們的思想隨著文化的繼承得以改革,文化的繼承帶著他們的希望得以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不斷變革,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繼承與創新
眾所周知,中國是擁有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千百年來積沉的墨古沉香,曾一度讓國人為之沉醉驕傲。可惜日繁盛的文化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要麼被改編得不像樣,要不就徹底銷聲匿跡。繼承或創新,這是一種選擇;繼承與創新,這是一種危機舉措。
不久前,我觀一部名叫《百鳥朝鳳》的電影,不說電影的內容,光是電影的創作歷程已令人敬佩唏噓。影片導演吳天明是那個時代導演的領頭人,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演也曾是他的門徒。在影片殺青後的一個月,這位導演巨星也隕落了,可見次影片為導演嘔心瀝血之作!還有慈善家方勵,造訪每家電影院,不惜磕頭只為求影院播放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片。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為中華文化繼承發展所做的貢獻,不可不讓我們為之點贊。
現代許多人也發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也將其視為藝術瑰寶,可為什麼這些國粹在流傳千百年後,在當代卻找不到一個傳承門耀的得意門生了呢?我們又怎能在不看清本質問題時就憑白無故責怨那些手藝匠呢?多少二胡藝人即使擁有高超的技巧,也仍每日為著生計發愁。家中臥病老母,膝下待哺子孫,眼看著家裡揭不開鍋,拉二胡乞討的錢哪夠養家呢?在無奈的社會壓力下,多少藝人放下了曾許諾要摯愛一生的樂器,沒能將技術繼承到底。究其根本,還不是曾經風靡一時的二胡如今讓人已失去了興趣,悽惋悠長的餘韻,是再無法拉回人們的心。有的藝人就此放棄,一手好藝就此失傳。有的藝人卻能很好吸引現代流行的外來文化的特點,將中華國粹很好地綜合了外界文化潮流的元素,讓人們更易接受,也使人們的目光重新放在了二胡上,人們從開始接觸到感興趣再到熱愛,繼承。一切,不過是創新的功勞。
食之久矣,味之逝矣。我們不能責怪當代人太過於追捧潮流的當代文化,也不可能勉強他們傳承古代文化,我們唯有在社會中營造良好的氛圍,將潮流元素與中國古代樂器相結合,這樣才可以吸引人們的眼球,讓他們知道,國粹才不算老掉牙的悠久腔子。只有從激發人們的興趣開始,一步一步做起,才能將人們引入傳承的這條路,而在此中起關鍵作用的便是創新。
話雖如此,國粹源遠流長,深厚的歷史積澱也也不可為迎合大眾口味而被改得面目全非。就如外界文化不可照盤全收一樣,任何創新要適度,切不可失去本質上的精神。
俄國學者烏申斯基說:“文化的傳承是民族的血脈,創新使他們更契合了當代的口味”。我們要努力發現國粹的閃光點,相信國粹作為國粹,他本身的文化底蘊必能帶給我們受益匪淺的心靈歷程。我們得先創新產生興趣,然後才能更好的傳承!
繼承與創新
繼承!創新!這兩個詞是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有了繼承才有創新,有了創新才會有繼承。我們要懂得發揚自己的特色,用於創新,我們才會活得更多的成功。
例如,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但是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蔡倫在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實際上只是漂絲的副產品。至和帝時,蔡倫組織人力、物力,經過研究創新,在前人漂絮和製造雛形紙的基礎上總結提高,從原料和工藝上把紙的生產抽調到一個獨立行業的階段,用於書寫,監製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成就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正如XX主席所說:“創新是一個名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動力”但是盲目創新也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為談笑。君不見那邯鄲學步的鄭國人,總想學習別的步法,以便跟自己本國人走路方法不一樣似乎是創新了,但是他的方法不對,動機不純,不知道繼承是什麼意思做後落了個爬回去的下場。
我們要創新但是也要繼承,兩者相結合必定會成功。繼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捨;創新不是離開傳統另搞一套,而是對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發揚光大。只創新不繼承,認為以前的經驗和傳統已經完全過時,所以不用繼承;或者只繼承不創新,認為繼承就是“原封不動”,完全照搬老經驗,對新觀念、新事物、新辦法不願接受和嘗試,這兩者都是極端的表現。在繼承的過程中我們要學習古人好的一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一些東西;任何完全拋開傳統搞創新的,也必定是以失敗告終。
創新是重要的,但是繼承同樣是重要的。你要想獲得成功,繼承和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了繼承便是無源之水,而沒有了創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會真的“清如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