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觀後感作文

  《赤壁》所描述的是在東漢末年,公元208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時驅逐劉備,準備攻打孫權。接替兄長基業的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調出周瑜,聯合劉備,共同伐魏。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赤壁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赤壁觀後感篇一

  東漢末年,新野一戰劉備大敗。無法反擊的蜀軍只好帶著老百姓離開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動很慢,這極大地耽誤了行軍轉移的速度。有人勸劉備放棄老百姓,說這樣會使轉戰快一點。但劉備說:“不行,老百姓不願投靠曹操才跟我們走的,我們連老百姓都保護不了,那我們打仗還有什麼意義?”

  劉備決定讓孔明去東吳請求援軍。孔明來到東吳,接下來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舌戰群儒”,最終,孔明說服了周瑜和孫權,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一場三國大戲,就因此拉開了……

  不同的人看《三國》,會有不同的理解。那麼導演吳宇森要通過電影《赤壁》表達他怎樣的思想呢?

  一、情義高於一切。

  赤壁一役的勝利完全在於“義”和“團結”。“義”是一種神奇的萬能力量,能讓不同的人聯合起來,割頭換頸。“團結”讓無數根稻草抱成一團,不會被輕易折斷。曹操虛為漢民,實為漢賊,不講正義,更不懂得用人,狂妄專橫,自然沒人願意相信他,真心效力於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備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為老百姓著想,即使到了自己最危急的時刻,他也仍然不願棄老百姓而自顧。同樣,在剛剛上映的《建國大業》裡,我們再次見到了一個愛民如子的領袖形象,毛澤東主席得了民心,所以他領導的革命才獲得了偉大勝利。

  赤壁觀後感篇二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

  東漢末年,曹操大軍與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戰役,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曹操在基本統一北方後,企圖一舉掃滅南方的劉備和孫權,統一全國。為殲滅曹操,孫權決定與劉備結盟。大家經過探測,知道了曹操的戰士們因為懼怕風浪顛簸,竟用鐵索將船艦一條接一條連在一起,這樣做雖然使士兵免受暈船,但船艦的行動也就非常不便。黃蓋、周瑜等人發現了曹操的連環船有不容易躲避火燒的致命弱點,決定利用火攻。為了方便放火,周瑜和黃蓋使出了“苦肉計”,輕敵的曹操果然矇騙上當。聯軍們趁此機會,勢如破竹,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為什麼曹操會成了孫權與劉備的手下敗將呢?難道他的兵馬不夠嗎?不是他的兵馬不夠。那為什麼曹操有十萬兵馬卻依然抵擋不住孫權和劉備呢?是因為曹操太輕敵,十分驕傲自大,掉以輕心,認為孫劉聯軍不堪一擊,是一群烏合之眾,一舉就可以擊破;而孫劉聯軍水陸兩軍人馬雖然力量弱小,不足五萬,但是上下軍人團結一心,所以士氣大增,並在周瑜和諸葛亮的幫助、指點下,找到了敵軍的弱點。至於曹操的輕敵,在張作耀的《曹操傳》裡也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衝昏頭腦。”這場戰爭,就是因為曹操輕敵而敗北的!

  我知道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夠聽信他人未經過證實的話。

  三國鼎立時期,曹操率百萬大軍南下攻打東吳、蜀國。東吳與蜀國結為同盟,共同抗曹。在周瑜勇猛地火燒連船,孔明機智地草船借箭後,曹操大敗,敗走華容道。

  此次戰役空前絕後,被喻為“赤壁之戰”《赤壁》一片以現代高科技的手段重現了古代巨集偉的戰鬥場面,實在令人震驚。在瞭解歷史的同時,我不經感慨到:團結力量的偉大。影片中,劉備與孫權結盟把弱小兩國變為了強大一國,擊敗了曹軍。可見團結的力量不可小視。“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是弱小的螞蟻團結起來的威力。

  生活中,人更應該如此,與家人、朋友、同學友好相處,不要鬧不和。分離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團結才能凝聚精神和力量。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亞馬遜森林裡,一場森林火災包圍了一群螞蟻。螞蟻們迅速合攏,變成一個“蟻球”。螞蟻們衝出火海,外表的螞蟻犧牲了,可大多數螞蟻因為螞蟻的團結而得救了。不團結也有壞處,“兩虎相鬥必有一傷”,這就是不團結的壞處。

  上次接力賽,我班表現不錯,大家的速度十分快。眼看勝利在望了,可是由於我們不團結,掉了棒。我們得了第二名。可見,大家不齊心協力,觸手可及的勝利也會擦肩而過。團結,一種我們身邊經常可以做到的事,可多少人做到了呢?希望大家生活中要團結,團結力量大!

  赤壁觀後感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