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節高中作文素材

  氣節是一個人的脊樑骨,沒有氣節又怎能傲然挺立於這大千世界。關於氣節的作文要怎麼寫得精彩?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氣節高中作文素材一

  寒風蕭瑟,百花凋零,唯梅花獨立於北風中,迎寒吐豔,香氣襲人。

  狂風暴雪,萬木折腰,僅松柏傲立於風雪中,昂揚向上,威嚴森森。

  寒冷的冬日,雪花迷茫了整個天地,西北風凝固了天邊青色的雲,整個大地便一片蕭條冷落之景,但是梅花與松柏卻不畏嚴寒,傲然佇立於風雪之中,這種氣節,堅忍不拔。而人生,同樣也有著這樣可敬的氣節。

  歷史浩如煙海,時間流逝匆匆,可是有個名字卻在這渺茫的歷史海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歷史不會忘記有志氣的“甕牖繩樞之子”,譬如陳勝,即便幫助別人耕田,即便被周圍人嘲笑,但年輕的他卻早已胸懷“鴻鵠之志”,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志氣,才會“伐無道,誅暴秦”。“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這樣的豪言壯語,有誰可以仰天長嘯?莫不是陳勝的那份志氣,他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豪語的,更不會有後來名垂青史的大舉,他的氣節顯示在他的志氣上,志氣,乃是一個人成功的路基,有這樣氣節的人,方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遠遠近近地,不知誰在低吟著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那樣的低沉卻又顯示出無窮的豪情與壯志,這位寫下《正氣歌》的南宋詩人,他的那一腔愛國之情化作筆尖的力量,一字一字,有力地印在了宣紙上,宣紙為他的愛國之情作了最好的見證。我們反反覆覆的吟誦這首詩,在指尖觸及書頁時,是否陡然間覺得滾燙滾燙的?書頁已經承載不下這樣深厚的愛國之情,這樣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淹沒在書頁的另一邊,比書頁還深。氣節,氣節,文天祥正因這樣的民族氣節而永垂青史。

  人生因氣節而可貴。風雨中僵臥孤村的陸游,心中還想著報國,直至臨死還不忘囑託兒女“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樣的氣節,難道不是一個國家最需要的支撐嗎?那渴飲雪,飢吞氈的蘇武,不畏匈奴貴族的壓迫,心如鐵石堅,這樣的氣節,難道不是每一個在逆境中迷茫的人所要學習的嗎?岳飛面對敵人慾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以匈奴血,他仰天長嘯著“不破樓蘭終不換”,這樣的氣節難道不是中華民族最璀璨的明珠嗎?

  ……

  人生也有氣節,無論是志氣還是愛國情懷,無論是不折不撓還是堅貞不渝,歷史都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翻開書頁,撫摸那些歷史的印記,是否覺得肺腑間充滿了豪情?然而歷史不僅僅停留在過去,歷史會走過我們,踏向未來,就讓人生的氣節走近我們,也以同樣豪邁的腳步跨向未來!

  二

  小河之所以蜿蜒盤旋卻延綿不斷,因為它懂得追求;小草之所以飽受蹂躪卻永不屈服,因為它懂得容忍;雄鷹之所以忍受風暴卻展翅翱翔,因為它懂得奮鬥;人之所以面對挫折卻永不言棄,因為他有氣節。

  氣節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

  東晉陶淵明在擔任縣令時,面對腐敗的官場,他選擇掛冠而去,辭職回鄉,選擇了艱苦但寧靜的田園生活,那是因為他不趨炎附勢,不為世上名利榮譽所動容。他深知百姓疾苦,可他卻怎能與小人同流合汙呢?有著“大濟蒼生”抱負的他,面對官場腐敗,世事黑暗,也只有無奈。他淡泊名利,不為區區一飽而折腰,他執著追求,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更要如此,用淡泊的心態面對一切,執著追求,以節義為重,不為世上任何名利浮華所改變。

  氣節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屈。

  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面對元人的威逼利誘,他選擇從容就義。深受亡國悲痛的他,自責與自嘆交織,最後,他以捨生取義的壯舉博得了世人對他的崇敬。他是不會妥協面對一切,更不會投降,這是他英雄氣概與高風亮節的表現,他心甘情願為國犧牲,那是他錚錚鐵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的最後詮釋。我們更要如此,用勇敢與不屈面對一切,而不是一度退縮與沉淪。

  氣節是“我要扼住命運咽喉”的執著。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面對兩耳失聰的厄運,他並沒有低頭,而是執著的追求。要知道,對於一個音樂家沒有什麼比失聰更可怕了。在他看來,音樂不僅只是迷人的旋律,還是變現深刻思想的一種語言,更是他生命的全部。他那永不言棄的執著讓我折服,那美妙動人的作品更讓我們感嘆,一朵禁受厄運糾纏的花兒竟能在黑暗中綻放得如此鮮豔。我們更要如此,執著面對一切,而不是輕易放棄,不在自己的生命道路上留下遺憾。

  氣節,是古代人民愛國的表現,亦是人們偉大精神的體現。我們需要它,因為它能讓垂頭喪氣的人,昂首挺胸。我們需要它,因為它能讓一蹶不振的人,奮發向上。我們需要它,因為它能讓飽受挫折的人,永不言棄。

  三

  在長白山群嵐簇擁中穿行,不斷有路標提示:“距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公里”。也許路標構成了一種心理暗示,我們的心和兩側青山一同起伏。拐過一個山口,眼前豁然開朗,一片山間平原迎面撲來,靖宇縣到了。

  此時,晴朗的天空突然烏雲蔽日,雷聲滾滾,一場大雨和我們同時抵達將軍殉國之地。

  雨中青山靜穆,綠水低迴,我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一起走進這座陵園。參觀拜謁者如此之多,初覺出乎意料,細想情理之中。據靖宇縣民政局副局長、東北抗聯史研究專家李立斌介紹,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已被國家批准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每年都有上百萬遊客來這裡拜謁。在人們心中,楊靖宇將軍是一位抗擊外侮、保家衛國、捍衛尊嚴的民族精神化身。

  走過寓意楊靖宇將軍與敵寇孤身奮戰118個小時的118級臺階,來到他犧牲前作為掩體的老樹前,來到將軍殉國的紀念碑前,67年前冰寒徹骨的日子、艱苦卓絕的戰鬥、感天動地的犧牲,彷彿在人們眼前復活、再現。

  這是並不遙遠的昨天:1931年9月18日,東北人民打響了抗擊日寇的第一槍。楊靖宇和他的戰友們浴血抗戰,牽制了數十萬日寇入關南犯。楊靖宇殉國後,剖開將軍身體的日寇震驚了――這位高階將領的腹中只有草根、棉絮,沒有一粒糧食。

  我們發現,“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殉國地”紀念碑上,有煙火薰灼的痕跡。講解員傅冬梅說,常常有人來這裡拜祭,為將軍焚紙燃香。

  放眼雨中的陵園,拜謁者幾乎無人打傘。大雨淋溼了衣服、淋溼了眼睛,卻淋不去記憶、淋不失民族氣節、淋不滅心頭的聖火。滾滾雷聲更激起人們對英雄的崇敬。將軍墓碑前,人們在默哀中仰望,在仰望中攥緊拳頭。

  走出陵園,迎面是一家酒館,老闆名叫劉國良。這位30多歲的外鄉人,因為仰慕楊靖宇將軍、崇尚楊靖宇精神,多年來,義務向群眾宣傳楊靖宇事蹟,並投資復原“抗聯密營”,再現當年抗聯隊伍的戰鬥生活場景。

  劉國良的言行感動著萬千拜謁者,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人們也感動著他。他說:“我有一個夢,就是有一天成為‘感動中國人物’。不是我感動中國,而是我崇拜的楊將軍感動中國,是維護民族尊嚴、捍衛祖國山河的民族精神感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