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端午佳節作文

  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相傳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每年這個時候,就有了龍舟競賽、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去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江濱公園觀看龍舟賽。夏天的江濱公園風和日麗,草坪綠油油的,中間開著一些小花兒五顏六色的十分美麗。嫩綠的柳樹條垂到河面上,像一位美麗動人的姑娘在河邊梳洗著自己的長髮。沙溪河的河面上風平浪靜,金色的陽光倒映在河水中,微風一吹碧波粼粼。我們到達江濱公園時,這裡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往日安靜的江濱公園一下子熱鬧起來。

  河面上有六艘龍舟一字排開在起點線上,船上的隊員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就等著比賽開始。隨著一陣鞭炮聲的響起,龍舟賽開始了,六艘龍舟猶如離弦的飛箭一般衝出,兩岸的觀眾也為他們吶喊助威。每艘龍舟上有22名隊員,一名在船頭雙手緊握著鼓椎,飛動著有力的雙臂擊打著大鼓,發出一陣陣很有節奏的鼓聲。一名隊員站在船尾眼睛直視前方,雙手牢牢地掌握著方向。剩下的20名隊員分成兩排在船的兩邊,他們低著頭,喊著響亮的口號,聽著鼓聲,隨著鼓聲有力地飛舞著雙槳,齊心協力朝著同一目標前進。隨著比賽的進行,河面上的龍舟漸漸拉開了距離,1號船和5號船領先,他們你追我趕,並駕齊驅,剩下的四艘也不甘示弱,緊隨其後。離終點越來越近了,兩岸觀眾的加油聲也更大了,比賽進入衝刺階段,最終還是5號龍舟更勝一籌,率先到達終點,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通過這次龍舟賽,我明白了要達到共同的目標,就必須同心協力地朝著同一目標前進,也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

  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節,當然我家也不例外,我準備在節日這天和爸爸互換角色,體驗一下當家長的感覺.我和爸爸經過討論後.節日這天所有購買由我作主,爸爸跟隨極可,哈哈,真開心.

  端午節這天,一大早我便和爸爸來到菜場,菜場裡擺滿了各種新鮮疏菜,還有各種肉類,品種繁多,卻擺放整齊.前來買菜的人也很多,我買了過端午節必須 掛在門口的艾草.還有粽子.鹽蛋.紅汗菜,玉米,紅燒肉等等,我什麼都想買,哈哈,恨不得把所有新鮮疏菜都搬回家.不一會,我和爸爸的手裡都是滿滿的兩大袋子各式疏菜,爸爸說:,趕緊回家做飯吧.回到家裡,我先把艾草掛好,然後便開始洗菜,媽媽告訴我:買回來的菜還要擇一遍才洗,比如紅汗菜,先將老的不好的丟掉,哦!原來這麼麻煩,我又重新擇了一遍後再清洗乾淨備用,然後由爸爸指點我炒菜.我先將一勺油倒在炒鍋裡,燒至匕成熱,便將切好的大算放下去爆一下,然後加鹽.味精,出鍋,看看這一盤紅豔豔,香噴噴的菜,我真開心啊,接下來的菜還是由老爸做的,我在旁邊打下手,不一會一桌飯菜便做好了,終於開飯咯,哈哈,今天吃什麼都香,吃完飯後,我又擦桌子,洗蜿,拖地,終於做完了,真累啊.經過今天做家長的體驗,我真正體會到了做家長真不容易,爸爸媽媽每天都是這麼辛苦,今後,我一定要孝敬父母,有空要幫家裡多幹活.好好讀書,努力學習。

  3

  那年端午節,粽香萬里。

  端午節的前一天 ,我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家。不一會兒,爸爸就先回奶奶家了,媽媽對我說:“我們在外婆家先住一晚,明天早上再去奶奶那邊”。

  外婆見我們來了,非常高興,她把我們接進屋裡,拿出了粽子給我和媽媽吃。接著又忙著做飯,媽媽也到廚房幫忙,我便在客廳看動畫片。開心極了!不一會兒,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便出爐了,我實在忍不住饞,隨手拿起筷子,加了一大把放進嘴巴。

  “恩恩,真好吃,外婆和媽媽的手藝真不賴”我不禁讚歎道!

  “呵呵,那你就多吃點哦”!媽媽附和道。

  就這樣度過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媽媽便到這我來到了奶奶家。

  奶奶和外婆一樣,看見我們來了,無比的高興。進屋一看,姑姑他們都來了,午飯過後,我們編去看賽龍舟。

  來看龍舟的真是人山人海,擠都擠不進去,好不容易才佔到了位置。比賽非常激烈,每個龍舟各不相讓,很難分出勝負......

  “ 已經很晚了,我們回家吧”奶奶說。

  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一個終生難忘的端午節!

  4

  “吃粽子,吃粽子嘍!”終於盼到奶奶這清脆甜美的聲音了。我告別了親愛的小夥伴,一個箭步跑回家,筆直地站在奶奶身邊喊道:“報告,我回來了。”媽媽在邊上點著我的鼻子說:“你這速度都快趕上火箭了。” 笑聲在院子裡迴盪著。

  我特別喜歡吃奶奶包的紅棗粽子,香香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極了。當一層一層的葦葉攤開來,江米的醇香也越來越濃的撲到鼻子,流進了我心田。看著手裡的粽子,白得透明,鮮得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著粽子,不一會兒,粽子就只剩一個角了。“慢慢兒吃,細細兒嚼,聽爺爺給你講講端午節吧。”爺爺蒲扇一搖,故事就開始了:“你知道我們為什麼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當年的五月五日,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就是因此得來。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聽到訊息,馬上把船划進茫茫的洞庭湖進行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我使勁地點頭。是啊!端午節吃粽時不能忘了我們紀念的是一個人,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沒有國,哪有家。沒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哪有豐衣足食的百姓。屈原愛國就像愛自己的家,愛百姓就像愛自己的親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崇尚。

  吃著手中香甜的粽子,聽著屈原愛國的感人故事,真是個幸福的時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