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文化發展的散文

  科學知識的積累是科學發展的必要前提,至於最後由誰來總其大成,也許帶有偶然的幸運的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淺談中國文化發展

  不久前政府召開了“十七屆六中全會”,主要討論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覺得在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速發展的歷史時期,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已經刻不容緩,如果文化發展不上去,那麼國民素質就提不上去,最後必然會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建設,而現在已經明顯表現出來這種趨勢。

  眾所周知,文化作為軟實力越來越重要,它關係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而為什麼這麼說那?就讓我們放眼看看歷史和世界。

  縱觀近代以來,中國無不時刻地面臨著列強的侵略,也許你會說那是中國政治經濟實力不如人家,那文化那?我相信誰也不敢說中國的文化就落後於西方,因為文化無落後先進之說。那時可以這麼說列強侵略中國無不首先是文化和思想意識的侵略,他們首先用武力轟開中國的大門,然後披著傳教的外衣在中國大地肆虐,像《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條款都在為他們能更好地傳教牟利,也許當時看不出來有多大壞處,但它卻成為中國百年屈辱歷史的最大毒瘤,這些傳教地和教堂成為他們侵略中國的基地,他們的教堂建到那裡他們就侵略的那裡,像義和團運動就是最好的反應。在當時中國政府軟弱,百姓流離失所,那時的人們充滿前途迷茫,飢餓痛苦,為了尋求解脫有很多人成為西方教的信徒也成為了他們的爪牙。那時候也許西方列強認識到要想統治中國大地是不可能的,他們退而求其次就在思想文化和經濟上控制中國。再看日本,自從甲午戰爭後他們也在中國大地上插上一腳,他們自知搶不過西方,於是就在中國各地建立武館尤其在上海,因為當時的上海就像現在的北京一樣是全國的中心。他們在上海建立武館其目的就和西方教堂差不多都是文化意識侵略。我們都看過《霍元甲》和《精武陳真》等電視劇和電影,那其實就是外來的和中國文化意識的激烈磨察,我們都知中國自古以來崇尚武術,而武術某種意義上是中國的精神支柱,而日本武術是從中國學來的皮毛而已,就像片甲文。他們想方設法想打敗中國武術進而樹立他們的不可戰勝神話和摧毀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就像二戰時期德國突襲巴黎道理一樣都是想摧毀人民的反抗意志。

  綜上可見文化意識是多麼的重要,它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向前發展的主要內涵,同時它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動力等等,它的意義多不勝舉。而如今我覺得政府已經做得很好了,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政府做得最好的就是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如重視和大力發展教育,我們都知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未來,教育也是文化的主要載體,文化發展好不好主要是看教育,畢竟知識分子才是文化的傳播者和耕作者,而我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唸了整整十多年的書,覺得中國的教育體制和人才選拔體制依然有很多改進地方。其次就是政府積極支援中國文化向外傳播,努力促進世界的文化交流和發展,增加國際對中國的認同感和好感。比如孔子學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和中國藝術團和武術的世界巡演等。最後就是政府大力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保持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比如傳統節假日的調整以及鼓勵民間藝術和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

  而我覺得政府發展文化的不足之處也有很多。比如我們看看韓國的跆拳道和日本的柔道等,他們的會館遍佈全世界各地,像美國各州都有他們的武館,而中國武館幾乎看不到,再看看他們會館在中國的發展,各個城市都有他們的足跡,很多學校都開設他們的課程和邀請他們的教練教學,甚至很多家長不惜花重錢送子女到會館學習,這種現象漸漸成為一種風尚,不時我們走在大街上會看到有很多青少年在穿著他們的衣服高傲的走過去。那時我會想中國武術去了那裡,他們學到的不過只是皮毛,卻把老祖宗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又比如西方文化的快速進入,西餐,西方大片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但西方的節日卻越來越盛行,小時候我只知道中國的重大節日卻沒聽過什麼聖誕節,情人節等,現在那每隔一段時間就過西方一個節日,像愚人節、光棍節等等,有時候我忘了或不知道周圍的同學還在嘲笑我,我就連問:“你的老祖宗是誰,你的國家是誰,你的同胞是誰?”,在這裡我也問一下你們。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已經在淡漠春節,國慶節、五一節等等節日了,不知我這個感覺對不對。我不敢說他們會對中國政治社會帶來什麼危害,但他們對中國的思想意識的潛在巨大威脅不容置疑。也許你們會說這是小題大做,但你們想想幾十年後的情況那。再比如日本的茶文化和印度和泰國的佛教文化,日本的茶文化源於中國,卻人家遠遠地超過了老祖宗,日本在品茶,而中國在喝茶。據我所知日本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很流行,很多人以品茶和收藏茶具為傲。

  最後我覺得中國現在的發展就像一個巨人,但巨人雙腿發育不平衡,一條腿粗而另一條腿卻很細,粗的代表物質文明,細的代表精神文明。要想巨人更快平穩的前進,那麼必須大力發展精神文明,就像***說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兩者的平衡點就是政府努力做的事情。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就是要有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進取是靈魂,進取也是創造進,進取更是發展。而如何擁有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那就要有深刻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國文化作為世界四大古老文化之一上下五千年以來從未出現過斷層已經具備了基礎,現在已經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帶領下揚帆起航,請堅信他會駛的更遠,更高。

  :中國文化在融合中發展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與吸收其他文化,使其骨肉豐盈,在明清之前深刻體現著相容幷包的特點。若談起中國文化的源頭,當以黃河文化的《詩經》和長江文明的《楚辭》為翹楚。在最初的歷史時期內,兩者各成一脈,獨立發展,各具特色,直到中國的第一次大變革時代-----春秋戰國時代的到來,南北文化有了大規模的交流與融合,直至漢代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將各方文化雜糅而成為新儒家,南北文化在交融裡,誕生了新的機體。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第二次大***大分裂時期,人口遷徙,經濟重心南移也給中國文化的交融更替帶來了大好時機,此時外來的佛教和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逐漸滲透進中國文化的根裡。中國傳統一脈儒家將佛教和道教的宗教理論與哲學思想選擇性地加以揚棄形成了中國文化中的理學。儒家文化在創新和改造裡獲得了新的生機。在以後的宋元明清裡,理學一直佔據著支配地位,一直到西方的槍炮開啟中國的大門,中國人才睜開睡意朦朧的雙眼,西方文化的光線透進中國的窗櫺裡來。

  幾千年的中國文化都是在教導人們如何順從和謙恭,而西方文化卻恰是相反,主張個性和民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上層是排斥西方文化的,可排斥歸排斥,久而久之的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使得中國的東南沿海一代逐漸接受和吸收著西方文化,而在近代將東西文化融合一起的一個重要人物我們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康有為。他將西方的政治學說與傳統儒家相結合,形成中西合璧式的變法新論,這樣的理論是符合中國式思維的,他的理論很快得到上層的賞識,並由此拉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無論變法是成功還是失敗,西方文化是切切實實且堂而皇之地走進了皇宮大門,走進了中國的官僚階層裡了。

  中國文化沿著其主線儒家脈絡不斷吸收與演進,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而今東南亞一帶興起研究中國儒家文化的浪潮,證明它在現代文明的世界裡也有其存在的一定價值比如關於精神文化形態關於思考方式都有其可取之處,在吸收西方文明的時刻莫要忘記傳統文明裡也蘊藏著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