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秋的作文
時間似流水,轉眼間,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夜色越來越濃,陣陣秋風送來了點點寒意,皎潔的月光中瀰漫著節日的氣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1
中秋
同時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月亮中有廣寒宮、嫦娥、玉兔和吳剛,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伽利略的望遠鏡,“阿波羅”登月計劃將詩人和作家的美好想象打破了,美麗的明月是一片空寂,連一樣生物都不存在。但我卻希望月球上的廣寒宮、嫦娥、玉兔和吳剛都存在。美麗的月亮上一片生機,桂花樹鬱鬱蔥蔥;粉裝玉砌的廣寒宮中,嫦娥正在奏樂;玉兔拿著搗藥杵為她伴奏;外面的吳剛,時而擺動闊斧,砍向桂樹,讓天空落下一陣桂花雨,時而提著酒壺,暢飲桂花酒……這境界是多麼美好!
而眼前所看到的夜空也同樣美麗。空中佈滿了繁星,一連串的閃爍、眨眼。眼望星星渺小,可它的真實表面是如此龐大。在這浩瀚、一望無際的天空中有無數顆在閃閃爍爍的繁星,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明月時而亮,時而暗,月色朦朧,在它表面上已蒙上了一層飄動著的雲霧。月亮不是圓月,它現在呈了彎腰皎潔的月亮。雖然黑夜,雲霧散開後,世界變的如同白晝,萬物都能清晰看見。沉迷的明月身旁飄蕩的是雲霧,就像是它的白衣裳。衣裳是輕薄透明的,月亮是潔白的。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夜色越來越濃,陣陣秋風送來了點點寒意,皎潔的月光中瀰漫著節日的氣氛。
篇2
中秋
下午,爸爸媽媽在廚房裡忙乎著殺雞、切菜等……我就在臥室裡摺紙鶴,每11個串成一串,表示歡迎中秋節的到來。
晚上,爸爸媽媽姑姑做菜時臉上都洋溢著歡笑,動作比以前利索多了。爺爺奶奶看著豐盛的晚餐,看在眼裡,甜在心裡。我們早早地吃過晚餐,做好準備,等待月亮的出現。
月亮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我們洗過手,手裡拿著塑料叉,我等不急了,叉起月餅咬了一口,爺爺看見了,颳了我一下鼻子,說:“小饞貓。”弄得我怪羞的。月亮慢慢地,越來越圓,越來越亮,發出皎潔的月光,灑落在我們的身上,好像披上了銀色的衣紗,漂亮極了。我指著月亮說:“快看呀!快看呀!月亮好美呀!”爺爺奶奶看了看了月亮,說:“月亮真美呀,讓我們共同品嚐月餅吧!我們一邊談笑風生,一邊賞月吃餅。爸爸媽媽各拿著一杯陳年老釀,雙雙走到爺爺奶奶的跟前,齊聲說:“祝爺爺媽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永遠不老。”爺爺奶奶聽了,笑得合不攏嘴。
深夜,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吳叔叔把我接到月宮裡去了。臺灣的小朋友在那裡等著我。嫦娥阿姨給我們表演了節目,還給我們吃了兔子糕、桂花蜜……
我盼望著美夢成真的那一天。
篇3
中秋
我盼望以久的中秋節終於到了。
吃完晚飯,爸爸媽媽帶我和表姐們出去玩兒,我們一邊散步,一邊賞月。
“今晚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叫道。可這月亮就是躲在雲裡不肯出來,不一會兒她才露出半個臉,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又過了一會兒,月亮終於出來了。它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銀色的輕紗,使這個夜晚便變得更加浪漫了。
就在我們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遠處傳來一陣呼喊聲:“北北,快回來吃月餅啦”!
我聽了,垂涎三尺,像箭一般衝進家門。一到家,月餅已經端上桌了,月餅有大有小,有豆沙餡的;有蛋黃的;還有草莓餡的……我們玩起了遊戲,遊戲規則是:用六個骰子骰,誰的數最大,這塊最大的月餅就是誰的,依次推論……結果,我以總數34贏得了最大塊的月餅,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這時我擔心地問:“不知道四川災區的小朋友們是怎樣度過這個中秋節的?”
“是啊,”表姐說:“沒有爸爸媽媽的中秋節,他們怎麼會感覺到幸福呢?”
“你錯了,此刻有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在關愛他們,有千千萬萬個父母在牽掛著他們,他們也是幸福的!”爸爸深情地說。
那就請嫦娥姐姐和可愛的玉兔將我們全家的祝福送到遇到8。0級地震災害的四川吧!我們一起祝願災區的小朋友們也能度過一個快樂而圓滿的中秋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