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墓在什麼地方
冉閔是 一名抗胡英雄,作戰有勇有謀,不僅多計謀,更是驍勇善戰,素有猛將之稱。冉閔是一名君主,建立了冉魏政權,冉閔在中原最危急的時候站出來,組建漢軍,打擊胡寇,從而延續了中華文明。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古代歷史上的中華民族英雄有很多,然而對於冉閔的故事也許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冉閔是河南安陽人,在古代的漢族將要滅族的時侯,他曾經親手推翻了異族統治建立漢族政權。如今在他的故鄉安陽內黃縣還保留這他的墳墓。
冉閔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許多銘記歷史崇拜冉閔的海內外華子都會親自到冉閔墓前拜祭,以表達尊敬和懷念。冉閔墓佔地有上萬公里,雖然墓穴裡沒有太華麗的建造但是覆蓋的範圍卻很廣。冉閔死於鮮卑族手下,據說冉閔因為屠殺胡人死後屍體被胡人遺棄荒野,屍骨無存,冉閔的部下悲痛的收集冉閔的衣物將衣物帶往冉閔的故鄉也就是現在的內黃縣,在這給他建立了一個座規模巨集大的陵墓,也就是衣冠冢。衣冠冢顧名思義,墓穴裡並沒有屍體。但是墓前立了用於祭拜的香臺,墓兩邊立這石頭鑄成的羊,馬還有一些侍衛。冉閔墓在***時期曾被***殘暴損毀,所以現在只是一些石像遺蹟。
冉閔墓雖然沒有太多的陪葬物品,但是它在後人心裡的地位卻是無比崇高的。冉閔政權覆滅後,鮮卑族的史官並沒有記載他的事蹟,東晉漢族正史裡也沒有過多冉閔的記錄,可是後代們還是根據少數的資料推測出了冉閔的生平和功績。許多來到冉閔墓的遊客心裡對這位真正的民族英雄都無比的敬仰。
冉閔怎麼死的
一代戰神冉閔死於公元352年,即冉魏政權建立兩年,他本人登基為帝兩年之後。在華夏曆史的長河中,冉閔的生命與他千辛萬苦建立的王國一樣,宛若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為漢族復興留下了短暫卻輝煌的瞬間。
公元352年的一天,與塞外遊牧民族戰鬥已久的冉閔已人困馬乏,面對長期受戰火荼毒而一貧如洗的百姓,冉閔於心不忍,於是,將城中僅有的軍糧分給百姓,自己獨自帶著麾下的一萬步兵外出徵糧,這一去,便永遠沒有再回來。在外出途中,冉閔所部忽然遭遇鮮卑十四萬鐵騎的包圍,一時間,黃塵滾滾,殺聲震天,鮮卑大軍自四面圍殺過來。
雙方兵力懸殊,冉閔心中明白,這是背水一戰,除了拼死突圍,別無他途。狹路相逢,兩撥人馬一經交戰便殺得昏天黑地。在忠心護衛的部下的掩護下,冉閔勇猛盡顯,揮舞兵刃連殺敵將三百餘人,拼殺出一條血路。朱龍戰馬疲憊陣亡,一萬部眾最終寡不敵眾,冉閔亦傷重被俘。此一戰慘烈異常,冉魏將士戰至最後一人,無一倖免。鮮卑大將慕容恪活捉冉閔後,喜出望外,急忙將他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只有僕下之才,不配枉稱天子。
冉閔不卑不亢,回敬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乎!”慕容俊大怒,施以鞭刑,而後將冉閔送至龍城,處斬於遏陘山。據說冉閔死後,山中草木皆枯,蝗災旱情驟起,持續半年之久。慕容俊大驚失色,遂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鵝毛大雪,漫山遍野白雪皚皚,宛如縞素……
五胡亂華冉閔
公元350年,一代暴君冉閔登上了帝王寶座,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頗有爭議的皇帝。冉閔登基後,首先消滅了羯趙,塞外遊牧民族在戰火中遭到滅頂之災。
作為中原地區漢人起義的領袖,冉閔於血泊中建立了魏國,史稱冉魏王朝,從此,影響中原大地長達135年之久的五胡亂華時代,逐漸走向了日薄西山的歸途。
眾所周知,五胡亂華無異於神州大地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在這一黑暗的歷史背景下,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塞外遊牧民族趁中原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大舉南下入侵,致使中原大地生靈塗炭,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299年時,中原大地上的漢人總數約有1939萬人,然而歷經一個多世紀之久的戰亂,至冉閔滅羯趙之時,中原漢人僅剩下400萬餘,近兩千萬漢人中的四分之三被***勢力屠殺殆盡,悠久燦爛的華夏文明險些毀於一旦。
久經戰亂的中原大地千瘡百孔,此時,冉魏政權的建立,不僅給中原漢人一次休養生息再度繁榮的機會,也為華夏後裔保住了最後一條命脈。雖然,冉閔本人在歷史上飽受爭議,後人對他大肆屠殺胡人的做法也諸多非議,然而以歷史的眼光來看,這位以勇猛果敢著稱的君王用他的雷霆手段終結了中原大地上的百年戰亂,以暴制暴的方式令侵略者聞風喪膽,對漢人來說,他依然稱得上是一位於水深火熱中拯救萬民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