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閱讀常見典故介紹

  詩歌是高考語文差的考點,學生需要掌握,詩歌中有很多的典故,學生理解可以幫助答題理解和理解意境,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考語文詩歌常見的典故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語文詩歌閱讀常見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2、月亮。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如“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3、柳樹。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4、蟬。以蟬象徵品行高潔。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悽楚。”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年這裡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這裡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髮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淒涼的巷口。

  6、南浦。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

  如屈原《九哥·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7、長亭。是陸上的送別之所。

  如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8、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

  如《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如《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如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9、鴻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

  如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如李清照詞雲:“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另一首詞雲:“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大雁在這裡是傳書的信使。

  10、神器。指帝位、政權。

  如《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11、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裡經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管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見《續幽怪錄·定婚店》***。後來因此稱煤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12、陶朱。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

  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13、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後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稱為祝融之災。

  14、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如《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5、連理枝、比翼鳥。作恩愛夫妻的比喻。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裡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相傳舊中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

  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臺遊玩時自投臺下死去,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

  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了這些句子,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高考的詩詞複習材料

  31、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32、鴻鵠。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

  《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3、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34、彭祖

  彭祖,傳說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35、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見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36、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嬋娟。

  37、執牛耳。指盟主。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如《左傳·哀公十七年》:“諸候盟,誰執牛耳?”後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如黃宗羲《姜山啟彭山詩稿序》:“太倉之執牛耳,海內無不受其牢籠。”***太倉,人名***

  38、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捲入其中。語出《史記·項羽本紀》。

  39、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

  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40、豆蔻。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41、精衛

  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南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鬥。

  42、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43、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44、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45、泰斗

  “泰山北斗”的簡稱。典出《新唐書·韓愈傳》,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高考的現代文閱讀答題介紹

  1、快速解讀,把握選文的主旨

  ***1***不要急著去做題,現代文閱讀首先要注意理解題目,從題目中大致把握文章內容、型別甚至主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速讀文章,提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2***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線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3***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2、如何進行全面的解答

  ***1***回答問題,不能用比喻、擬人等形象化的修辭語言;***2***、綜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點,要有適當而具體的分析;***3***、對應題旨,不能遺漏答題要點,甚至可以在不確定有幾點的情況下多寫一兩點。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現代文閱讀答題要求嚴密,評分要求嚴格,評分辦法一般是“要點給分”,而絕大多數考生在現代文閱讀上失分嚴重的主要原因就是隻答一鱗半爪,不全面,所以掌握進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領,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