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一複習實驗檢測題及答案

  高一學生在進行語文複習時,除了掌握相關知識點外,還需要通過練習檢測並強化所學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一語文必修一複習實驗檢測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必修一複習實驗檢測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同的一組是*** ***

  A.瓦菲/菲薄 炮製/炮烙 雋永/雋秀 慰藉/聲名狼藉

  B.竹篙/蓬蒿 青苔/舌苔 裨益/裨將 目眥/睚眥必報

  C.創造/創傷 冰屑/瑣屑 雨巷/巷道 枸杞/杞人憂天

  D.鑰匙/鎖鑰 參乘/乘機 溯流/朔望 瞋目/瞠目結舌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頹圮 勵精圖治 攻城掠地 崢嶸歲月

  B.戮力 共度難關 五彩斑斕 切齒拊心

  C.愁悵 劍拔弩張 嘉言懿行 咄咄逼人

  D.寥廓 圖窮匕見 箕踞而罵 忸怩不安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隨著新春走基層活動的展開,我跟從這支記者小分隊來到了革命老區阜平進行深入採訪,小分隊所到之處,不驚民,不擾民,真正做到了秋毫無犯。

  B.有分析者認為,美國人先是打殺了利比亞的卡扎菲,現在又把目標鎖向了敘利亞的巴沙爾,這些行動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明裡是推進民主,而實際是為了控制海灣石油,以打壓伊朗,遏制中國和俄羅斯。

  C.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以***在湖南第一師範的讀書生活為背景,展現了以***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和生活故事。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學們眼界大開,他們一會兒俯瞰腳下的雲霧松柏,一會兒舉目仰望遠處的落日歸鳥,指點江山,心情澎湃。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

  A.國內近期發生的惡性暴力傷人事件,中科院院士、我國肝臟外科創始人吳孟超呼籲,全社會應共同關心醫生的生存環境,通過立法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

  B.樑思成的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這因為他不僅是梁啟超的兒子、林徽音的丈夫,更因為他是現代中國建築史方面的一位大師,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奠基人之一。

  C.“***”不再是普通的網路行為,它已經給某些當事人帶來了精神和物質的損傷,這與傳統的暴力事件性質接近,自然就進入了法律監管的範圍。

  D.從秉承“航空報國”的志向到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貢獻,中航董事長羅陽用生命詮釋了一個航空人的忠誠。

  5.下列關於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讓他的學生談談各自的志向,子路搶著發言,接著冉有、公西華、曾皙是在老師點名後才發言的。最後,子路的發言得到了老師的讚許。***《論語》***

  B.葉公詢問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孔子學生不知怎麼回答。孔子說,你應該告訴他,孔子是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論語》***

  C.大衛成了名作家,但朵拉離開了人世。大衛在極度悲痛之中決定出門旅行。他在國外漂泊了數年。這數年裡他一邊旅行,一邊埋頭寫作。***《大衛·科波菲爾》***

  D.漁民佩葛蒂、海姆等人,儘管家貧如洗,沒有受過教育,卻很誠樸、善良,與富有的史蒂爾福斯及其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衛·科波菲爾》***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每小題3分***

  李白名滿天下的時代是公元8世紀。這是以開元、天寶盛世為標誌的中國政治社會史上的黃金時代;同時,以李白、杜甫和王維為代表的中國詩歌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所以,李白是處在盛極千古的,既是國家民族的黃金時代,又是詩的黃金時代的交叉點上的。

  李白的詩歌是我們民族對自己的文明充滿自信,同時又視野開闊、意氣飛揚的一種表達。李白出生於碎葉,幼時最原始的記憶是在西域少數民族地區。他從六歲到四川定居,二十五歲離開四川,一直在長江中下游漫遊到四十歲。所以,李白是以胡地的風氣、胡化的氣質和長江文明的氣象,改造了盛唐的詩壇。

  李白怎麼樣改造中原文壇的呢?以《把酒問月》為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這是別具風采的盛唐人的姿態。詩人藉著酒興,與月對話,對人生和宇宙的祕密進行哲理追問。但月亮是什麼時候有的?無從作答。他問的是宇宙起源和生成的深層奧祕。這樣的問題大概只有屈原的《天問》中出現過。詩人問月時,半含醉意,半呈天真,人和月之間進行情感的交流、生命的渾融。所謂攀月不得,講的是人和月遠離。但月行隨人,講的卻又是人和月相近。在這一攀一隨的動作中,就包含著非常豐富、生動的生命感。唐朝人對月亮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中國詩歌最美好、最透明的一種想像,跟月亮有關係。譬如,比李白大十一歲的張若虛寫過一首樂府詩叫《春江花月夜》,詩人面對宇宙的蒼茫空間,發出一種哲學的叩問。但李白的《把酒問月》比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多了一點神話的想像和超越性。李商隱也寫過《嫦娥》,李白比李商隱多了一些博大的、空明的對生命的質疑。所以李白的詩上承張若虛,下啟李商隱,富於超越性和很強的主體性,創造了一種酒道和詩道、人道和天道相渾融的境界。

  李白詩對盛唐氣象的表達行他獨特的美學方式。這集中體現在三點上:第一是醉態思維;第二是遠遊姿態;第三是明月情懷。李白以醉態把自己的精神體驗調動和提升到擺脫一切世俗牽累的、自由創造的巔峰狀態。他一生愛人名山遊,以遠遊來拓展自己的視野和胸懷,把雄奇和明秀的山川作為自己遼闊、博大精神的載體。同時,他又用明月這個意象,引發人和宇宙之間的形而上對話。所以說,李白精神上的關鍵點是醉態思維、遠遊姿態和明月情懷。

  6.對李白處在“國家民族的黃金時代,又是詩的黃金時代的交叉點上”的解說不準確的一項是******

  A.對李白的生存時代進行恰當定位,為探究其詩歌風格張本。

  B.指出李白當時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詩歌創作上都處在了最輝煌的頂點。

  C.“國家民族的黃金時代”是指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詩的黃金時代”是指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是作者研究李白詩歌的兩個座標。

  D.這句話告訴我們,研究理解李白的詩歌不能不顧及他所處時代的特殊性。

  7.對“李白是以胡地的風氣、胡化的氣質和長江文明的氣象,改造了盛唐的詩壇”一句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李白的詩歌更多的是邊地少數民族的風氣和氣質的表現,已經不是正宗的漢民族文化的代表。

  B.李白以胡地風氣、氣質和長江的文明氣象改造盛唐詩壇,體現了他的創造性和叛逆精神。

  C.李白為了改造盛唐詩壇,借用的是胡地的風氣、胡化的氣質和長江的氣象。

  D.李白的詩歌是胡地風氣、胡化氣質和長江文明共同孕育的結果,他為盛唐詩壇的開闊、雄放、豪壯這種新氣象的出現做出了傑出貢獻。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李白乘著酒興寫作的《把酒問月》,借與月對話,表達了對人生和宇宙奧祕的哲理追問,表現了盛唐人的姿態。

  B.李白《把酒問月》對宇宙起源和生成的深層奧祕的探問,是來自於屈原的《天問》的。

  C.唐人對月亮有特殊的感覺,很多詩人都以月亮為意象作詩,但是李白有其獨特的風格。

  D.李白詩歌的特點是以醉態調動自己的精神體驗,以遠遊來拓展自己的視野和胸懷,把雄奇和明秀的山川作為自己遼闊、博大精神的載體,用明月意象,引發人和宇宙之間的形而上對話,進行一種擺脫一切世俗牽累的自由創造。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各題。***22分***

  小心落葉***有改動***

  唐元峰

  ⑴落葉是微不足道的。誰能去關注一片落葉呢?只有當它從高高的枝頭跌落,那飄蕩的曲線,也許會劃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⑵是的,匆忙勞碌,苦苦奔波,早使我們疲憊不堪。我們甚至不知道每個季節怎樣來臨,從不留意黃葉如花,裝點你消逝的年華;甚至驚詫為什麼這樣快就下雪了呢。

  ⑶有一位俄國詩人在他的一首詩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園裡,都掛出一塊小木牌,這塊小小的木牌上寫著四個字:小心落葉。

  ⑷這四個字久久擠在我的腦子裡,我知道這是一個十分友善的提醒。落葉在腳下飄動,那是一種悲壯,一種無言的輝煌。看見那些蒼綠蓬勃的枝葉,轉眼間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⑸許多無知和錯誤都過去了。我生命的綠樹曾蒼綠如水,我徜徉的腳步曾充滿稚氣,也漫不經心。在潮潤的幼林中我揮霍著,因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幾陣秋風就能像梳子一樣,把樹葉捋光。

  ⑹那是多麼讓人難以忘懷的時光,而今終於看到它一去不復返了!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時的歡笑是怎樣驚散樹上的群鳥,是怎樣在綠草上滾向無涯的遠方。我也記得那透明的歡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歡跳,在悠悠的白雲上飄搖……

  ⑺但從什麼時候起,這一切竟被一團濃重的濁氣所取代呢?無法回想,我們生命力所有鮮活的枝杈,是怎樣頹敗的。如今只剩下光禿禿的軀幹,孤零零地呈現著令人傷感的灰暗!

  ⑻我在叢林中漫步,樹林也由此充滿靈性,充滿了愛與悲哀,美麗與死亡。在許多方面,應該承認我們人類對自身的感悟遠不及樹木來的靈透。瑞士小說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後的每棵樹都用自己親人的名字命名,崇敬並愛戴它們。與它們交流,向它們傾訴。他把它們當作朋友、父兄。可見在他深邃的心靈裡,有著比常人更悠遠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獲得了靈感和藝術生命。

  ⑨落葉無聲,在蕭瑟的秋風裡,他仍懷有最後一次奮舞的悍勇。當它伏在柔嫩的枝條上,剛剛綻開鵝黃色的初夢時,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是浩渺的長天,還是嘈雜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黃的季節怎樣孕育?又是怎樣,一步一步,準確而緩慢地向它移來?在它離開母體的一瞬間,是平靜快樂,還是惆悵鬱懷?當它完成生命中僅有的一次飛翔。墜入大地無邊的懷抱,是否會濺起一次悠遠的回聲?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蓋下,會不會再一次扣響春天的大門,進入那永無窮絕的枯榮?

  ⑽小心落葉。

  ⑾這充滿著善意與博愛的提醒,也許就是對人自身的一種珍視,一種期望。

  ⑿對於這片小小的隨風飄舞的落葉,假如你投以生命的關注,一股震顫會油然而生。你會感到這片不值一提的落葉實在是你自身的寫照。而它卻來的比你超脫,比你奔放,比你從容。面對落葉,你得思緒會被扯向生命的極限,跨越千年,包容萬里。

  ⒀可否?讓我在歲歲的深秋裡,在你生命的花園裡掛出一片木牌:

  ⒁小心落葉。

  9.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第2段敘寫我們日常匆忙勞碌,以致忽略了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的生活狀態,使下文“小心落葉”的提醒具有了現實意義。

  B.第9段,作者用詩化的語言回顧了樹葉的生命歷程,對樹葉即將離開母體,飄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結尾部分作者運用第二人稱和擬人手法,直抒胸臆,具體細緻地表明瞭對落葉的喜愛、對生命的追求以及對讀者的期望。

  D.面對落葉,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歷程,並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調昂揚向上,賦予哲理氣息和思辨色彩。

  E.樹葉飄落,其生命即將走到盡頭,這與人生暮年相似。作者運用人人熟悉的落葉做類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現的形象易懂。

  10.①在第5段中,“無知和錯誤”指的是什麼?***2分***

  ②第8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親人的名字給樹木命名的作用是什麼?***3分***

  11.①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葉”,“小心”的含義是什麼?***1分***

  ②三次提到“小心落葉”,各自的作用是什麼?請分別說明。***6分***

  12.作者從“落葉”中感悟到了什麼?***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初,淮陰侯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信釣於城下,有漂母見信飢,飯信。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因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知名。為連敖①,坐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王拜以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漢王至南鄭,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數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王。王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曰:“韓信也。”王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選自《資治通鑑》***

  註釋:①連敖:管倉庫糧餉的小官。

  1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

  A.豈望報乎 豈:為何 B.何來謁王 謁:拜見

  C.適見滕公 適:恰好 D.王素慢無禮 素:向來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韓信“懷才不遇”的一組是***3分***

  ①常從人寄食飲 ②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③王拜以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④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對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

  A.捱餓的韓信得到漂母的幫助,深受感動,說一定要重重地報答她,漂母很生氣。

  B.有個年輕人當眾侮辱韓信,韓信忍辱負重,從他的袴下爬了過去,眾人嘲笑他膽小。

  C.到達南鄭時,韓信看到許多將士逃跑了,心裡害怕漢王責備他,也趕緊逃跑離去。

  D.蕭何告訴漢王,假如要想爭奪天下,就要重用韓信這樣的人才,漢王聽從了勸告。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3分***

  ***2***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3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不 見

  杜甫

  不見李生①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②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①李生: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起兵而獲罪,被流放到夜郎。②匡山:即蜀中之大匡山。李白少時曾讀書於此。

  17.如何理解首句中“久”字的意味?***4分***

  18.試賞析頷聯的表現手法。***4分***

  補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5個小題作答,如答題超過5個,按所答的前5個小題計分******5分***

  19.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   。***《沁園春•長沙》***

  20.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走盡這雨巷。***《雨巷》***

  21.滿載一船星輝, 。***《再別康橋》***

  22.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刺秦王》

  23.真的猛士,   ,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記念劉和珍君》***

  24.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         。***《記念劉和珍君》***

  25.          ,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26.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岳陽樓記》***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 高一語文必修一複習實驗檢測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