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生物重要的知識點

  生物是中學時代的必學科目,八年級下冊生物的重點知識,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一、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結締組織***,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兩塊相鄰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肱二頭肌是兩塊肌肉組成一組,肱三頭肌是三塊肌肉組成一組。雙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直臂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槓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4、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援、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控制作用,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5、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下,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6、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7、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等。還有菜青蟲取食,

  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3、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

  4、社會行為的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資訊,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6、蝶蛾類昆蟲的雌蟲可產生性外激素,通過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來交尾。據此,可以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或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7、探究《螞蟻的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資訊的?

  ***2***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傳遞資訊的。

  ***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

  在設計實驗時,在離蟻穴較遠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應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為螞蟻的種類很多,食性也不盡相同,有的為肉食性,有的為植食性,有的則為雜食性。在飼養螞蟻時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螞蟻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溼度為90%~95%,飼養沙土含水量為10%---15%。

  ***4***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支援假設。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平衡,即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是圍繞某一數值不斷變化的。

  3、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資訊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

  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類食用、藥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係密切。

  2、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是對動物的基因進行改造。 它意義在於:生產成本低、效率高,裝置簡單、產品作用效果顯著,減少工業汙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裝置的方法。常見仿生例子:宇航員穿的“抗荷服”,冷光燈,雷達,薄殼建築,智慧機器人。

  :細菌和真菌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叫菌落。

  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點: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有紅、綠、黃、褐、黑等顏色

  2.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①配製培養基②高溫滅菌 ③接種④恆溫培養

  3.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

  4.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營養物質***、一定的生存空間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則厭氧***即有氧時生命活動受抑制***。除少數細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即營養方式為異養***

  5.科學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極特殊的環境中,發現了古細菌。古細菌的存在說明:①古細菌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②細菌的分佈很廣泛。

  6.炎熱的夏季,食物容易腐敗,得胃腸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熱的夏季,空氣溼度大,溫度高,適於細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長,食物儲存不當或時間過長,就會因被細菌、真菌汙染而變質,人們吃了變質的食品就會的胃腸炎。

  7.洗淨晾乾的衣服不會長黴,而髒衣服髒鞋就容易長黴,原因是:洗淨晾乾的衣服清潔乾燥、缺乏營養物質,不適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淨晾乾的衣服不易長黴;反之,髒衣服給真菌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因此髒衣服容易發黴。

  8.製作泡菜時加蓋後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讓空氣進入壇內,而保持壇內缺氧環境,因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無氧環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乳酸。

  9.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並發現細菌;而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10.細菌很小,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只有一顆小米粒大,單細胞。***病毒比它還小***

  11.細菌特徵:微小,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形態,無成形細胞核。大多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屬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細菌能形成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休眠體,叫芽孢

  12.細菌的結構特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附屬結構: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保護作用***,有些細菌有鞭毛***用於在水中游動***;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形成芽孢***輕,對惡劣環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體***。

  13.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時就分裂一次。

  14.細菌的營養方式:一般異養***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15.細菌的哪些特點和它們的分佈有關:細菌個體微小,極易為各種媒介攜帶;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數量多;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輕,可以隨風四處飄散,落在適當環境中,就能萌發為細菌。這些特點都有利於細菌的廣泛分佈。

  16.酵母菌***瞭解***

  ⑴形態:***單細胞***卵圓形,無色

  ⑵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無葉綠體

  ⑶營養方式:異養***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無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況進行孢子生殖

  17.真菌特徵:菌體由許多細胞連線形成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另外還有單細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沒有葉綠體,均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即異養型;用孢子繁殖後代

  18.青黴:青綠色,著生孢子的菌絲成掃帚狀;麴黴:黑褐色***有時也有黃、綠等色***,孢子著生在放射狀菌絲頂端;蘑菇從腐爛的植物體獲得營養。這些真菌生活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機物的地方。

  19.各種各樣的真菌:蘑菇、木耳、銀耳、靈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統稱為食用菌。

  20.蘑菇是由菌絲集合而成;營養方式:異養***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環境:陰暗潮溼,有機物豐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