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材教法學習心得
在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一、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盡力信心。
篇【2】
在這學期將要結束下學年將要開始之際,我有幸在瀘縣二中外國語學校參加了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會,在教育部領導,“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與“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的領導專家帶領我們全面完整地學習了新課標,讓我受益匪淺。使我進一步認識到2017版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為廣大數學教師深刻領會數學新課改精神,有效的進行數學教學改革指明瞭新的方向。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新課標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更新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較之於20xx年版課程標準:“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20xx版新課程標準與過去的提法相比:出發點不變:人人、不同的人,也就是每一個人;並且更加關注人與人的之間的個體差異,尊重人的發展,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廣的內涵;落腳點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體現了更強的時代精神和要求。體現了數學教育中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促成發展的多樣性,“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本質上應促進學生更好地自主發展。提倡一種公平的、優質的、均衡的、和諧的教育,讓每一個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所謂“良好的數學教育”就是對於學生來說是適宜的、滿足發展需求的教育;是全面實現育人目標的教育;是促進公平、注重質量的教育;是使學生能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每一位教師應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並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教材中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各個知識層次、知識水平的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待優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待優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待優生的思考。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適應社會發展新變化,體現與世俱進
2017版新課程標準適應社會發展新變化,體現與世俱進新精神。在20xx版新課程標準中《前言》增加了對數學課程性質的表述。把數學課程的性質表述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具體的變化為;
變化之一:把以前的“雙基”改為“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
變化之二:針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明確提出“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變化之三:針對瞭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提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
變化之四:對於情感態度的培養,進一步明確“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變化之五:針對學科精神的培養,明確提出“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這些新的變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的要求,體現了與世俱進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需要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領悟,加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真地、正做到把數學教育與時代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三、加強數學運算,培養運算能力運算是數學的重要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各個學段中,運算都佔有很大的比重。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和掌握關於各種運算的知識及技能,並發展運算能力。《標準》指出: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根據一定的數學概念、法則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過計算得出確定結果的過程,稱為運算。能夠按照一定的程式與步驟進行運算,稱為運算技能。不僅會根據法則、公式等正確地進行運算,而且理解運算的算理,能夠根據題目條件尋求正確的運算途徑,稱為運算能力。運算的正確、靈活、合理和簡捷是運算能力的主要特徵。運算能力並非一種單一的、孤立的數學能力,而是運算技能與邏輯思維等的有機整合。在實施運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力求做到善於分析運算條件,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式,使運算符合算理,合理簡捷。換言之,運算能力不僅是一種數學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種數學的思維能力。
四、加強數學模型思想培養
模型思想是此次新增的核心概念。這次隨著“模型思想”的列入,我們會看到關於數學模型的相關提法會在《標準》的多個部分出現。特別的,模型思想作為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更是會與目標、內容緊密關聯。應對《標準》中模型思想的含義及要求準確理解,並把這要求落實於課堂教學之中。
***1***對數學建模的認識
所謂數學模型,就是根據特定的研究目的,採用形式化的數學語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徵所研究物件的主要特徵、關係所形成的一種數學結構。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中,用字母、數字及其他數學符號建立起來的代數式、關係式、方程、函式、不等式,及各種圖表、圖形等都是數學模型。
《標準》從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將這一過程進一步簡化為這樣三個環節:首先是“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數學問題”。這說明發現和提出問題是數學建模的起點。
然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式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在這一步中,學生要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選擇、判斷等等數學活動,完成模式抽象,得到模型。這是建模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最後,通過模型去求出結果,並用此結果去解釋、討論它在現實問題中的意義。
顯然,數學建模過程可以使學生在多方面得到培養而不只是知識、技能,更有思想、方法,也有經驗積累,其情感態度***如興趣、自信心、科學態度等***也會得到培養。
***2***《標準》中模型思想的含義及要求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絡的基本途徑。建立和求解模型的過程包括: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式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求出結果、並討論結果的意義。使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數學活動過程。“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數學活動過程體現了《標準》中模型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有利於學生在過程中理解、掌握有關知識、技能,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模型思想的本質。這一過程更有利於學生去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3***通過數學建模改善學習方式
數學建模不同於單純的數學解題,它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這一過程所具有的問題性、活動性、過程性、搜尋性等特點給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改善帶來了很大的空間。
小課題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確定數學建模課題,設定課題研究計劃,完成以後最後提交課題研究報告。基於數學建模的小課題研究針對不同的年齡段應該有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水平,但不管何種層次和水平,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現實情境的觀察,提出研究課題。
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會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我們緊跟著新課標、新理念,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篇【3】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小學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又一次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在活動過程中探求
《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與模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是關於模式的科學,數與代數中有大量的規律、公式和演算法。學生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獲取知識,掌握計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計算能力。例如,教學《十幾減9》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擺小棒,直觀探索出口算十幾減9的方法,並從中優化出口算的方法。在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時,適當的動手操作能夠使學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這樣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就會學的開心,數學課堂才能真正達到有效。
五、在應用中發展
數學有著廣泛的應用,這是數學的基本特徵之一。數學學習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從而感受到數學的價值,並初步學會用數學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實際問題。這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所在。在數學中,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